钟京伟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 福克纳小说中南方女性神话的破灭被引量:4
- 2011年
- 女性神话实际上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压抑。神话的中心是绅士们有义务在女性周围架筑高墙,保护她们的贞操,以满足他们的私欲。但是随着南方种植园社会的没落,绅士的骑士风度荡然无存,女性神话也随之打破,绅士和淑女都坠入精神的荒原。这就是福克纳小说所表达的道德范式。
- 钟京伟郭继德
- 关键词:福克纳女性神话毁灭
- 语用功能视角下的英语课上交际的沉默现象
- 2011年
- 沉默在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沉默的功能和作用不再仅仅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话题,同时它是非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广义语言学研究的范畴,成为跨文化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英语课堂上出现沉默地原因,以及沉默在课堂上的语用功能,借此来增强教师在教学中对沉默功能的认识,同时充分利用沉默,提高课堂交际的成功性和有效性。
- 钟京伟单士坤
- 关键词:沉默英语课堂语用功能
- 多媒体环境下视听说交际教学模式建构被引量:1
- 2011年
- 高校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英语视听说课的新模式,将"视"、"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综合近代的交际教学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交流、交互、交际"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为教师进行交际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手段。
- 孙昶临钟京伟
- 关键词:多媒体视听说交际教学教学模式
- 黑人女性的悲歌——《最蓝的眼睛》中的女性主义批评
- 《最蓝的眼睛》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这部创作于妇女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小说,使莫里森作为一个有才华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而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小说讲述了黑人小姑娘佩克拉渴望得到一双代表脱离黑人特征和...
- 钟京伟
- 关键词:女性主义《最蓝的眼睛》妇女解放运动
- 文献传递
- 当代西方生态批评的困境与出路
- 2011年
- 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中的生态批评,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判,以探索人类思想、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但从理论构建角度来看,生态批评的理论根基还相当薄弱,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观点比较片面。如果能以"相对人类中心主义"为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并吸收生态主义中合理的因素,将为生态批评提供深厚的理论滋养和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一大利器,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类和生态的和谐统一提供研究支点。
- 钟京伟
- 关键词:生态批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主义
- 詹姆斯·鲍德温小说的伦理研究
- 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其内容是不可能不涉及伦理问题的。文学作品在表达伦理主题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呈现其审美诉求。要明晰鲍德温作品中的伦理困境,沿着其本人的人生轨迹来解读鲍德温的作品是个捷径。同时,深入分析文本背后的真正涵...
- 钟京伟
- 关键词:鲍德温伦理家庭两性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语料大数据的智能翻译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语料大数据的智能翻译方法,具体涉及语料翻译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语言识别,步骤二、语句汇总,步骤三、语句修正,步骤四、数据更新,步骤五、语义翻译,步骤六、翻译排版输出。本发明通过设置语句修正和语...
- 单士坤钟京伟张潇夏晓莉梁熠程郭红梅
- 文献传递
- 肯尼斯诗歌中的中国元素探赜
- 2011年
- 肯尼斯·雷克斯洛斯(王红公)是美国现代诗坛中推介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翻译并创作了许多与中国古典诗歌有关的作品,中国文化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追寻肯尼斯的创作和翻译生涯,探寻其诗歌中的中国意象和禅宗意境。
- 钟京伟
- 关键词:美国诗歌意象禅宗意境
- 本土文学中的东方幻象:刘易斯创作中的中国文化
- 2021年
-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在整个美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他从未踏足中国,但在其小说(特别是《大街》中),遥远、古老、多彩的中国文化交织出斑驳的东方色彩,其中涌动着作者对改变现状、建设更美好国家的诉求。以刘易斯经典文本为基础,本文通过考察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具备浓重隐喻意味的中国服饰、餐饮、工艺品、地域风貌等乌托邦式的中国文化书写,探讨美国本土作品中中国形象生成的意向结构。刘易斯对中国文化浪漫书写的初心不过是将中国作为异域文明来建构本土文化自身投射的“他者”空间,用“他”言说自我、倾诉初衷,表达作家本人对本土社会文化现状的愤懑、焦炙,希冀自身文化中的有害观念在“他”的映衬下,逐渐委顿甚至被剥离剔除。
- 钟京伟
- 关键词:中国文化《大街》他者
- 詹姆斯·鲍德温创作中的“弑父”伦理
- 2017年
- “弑父”之语在西方文学中长盛不衰,这根植于西方特有的宗教文化沃土。与西方人特有的宗教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弑父”现象的本质是推陈出新。尽管鲍德温对赖特本人始终怀有敬意,但其对黑人同胞融于血液的爱,必然驱使他发表文章、径直将矛头指向以赖特为首的自然主义抗议小说家,并对其展开猛烈、直接、严厉的攻击。他把赖特及其作品看做是自己创作的牢笼,试图在继承赖特黑人抗议文学的基础上实现超越,从而创建一种新的写作范式。鲍德温这种文学“弑父”的创作实践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元素,为处于转折时期的新型黑人文学创作担当了探路先锋,掀开了美国黑人小说在主题塑造和形式建构方面新的篇章。
- 钟京伟
- 关键词:黑人文学詹姆斯·鲍德温俄狄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