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诱发电位
  • 5篇三叉神经
  • 5篇麻醉
  • 4篇缺血
  • 4篇脑缺血
  • 3篇腰椎
  • 3篇预处理
  • 3篇再灌注
  • 3篇三叉神经诱发...
  • 3篇神经诱发电位
  • 3篇缺血预处理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灌注
  • 2篇导管
  • 2篇腰椎水平
  • 2篇医师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皮层
  • 2篇皮层诱发电位

机构

  • 19篇延边大学医学...
  • 8篇延边大学
  • 2篇龙井市妇幼保...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佐贺大学

作者

  • 25篇金炳植
  • 3篇赵春植
  • 2篇康吉龙
  • 2篇王淑兰
  • 2篇金庆华
  • 1篇鲁云鹤
  • 1篇崔峰鹤
  • 1篇李延京
  • 1篇金日华
  • 1篇张龙镇
  • 1篇房明
  • 1篇翟静波
  • 1篇黄学洙
  • 1篇李相龙
  • 1篇秦云植
  • 1篇朴莲花
  • 1篇车军
  • 1篇金洪国
  • 1篇陈亮
  • 1篇刘英姿

传媒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延边大学医学...
  • 3篇吉林医学
  • 3篇临床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 3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坐骨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测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测定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皮层诱发电位,建立本实验室坐骨神经皮层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电刺激一侧坐骨神经,在对侧冠状缝后1.0mm、矢状缝旁1.0mm处硬膜外记录到较一致的坐骨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结果坐骨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由一个负向波(N)和一个正向波(P)组成。潜伏期为N(7.60±0.38)ms和P(9.41±0.60)ms;波幅为N(1.31±0.89)μV和P(1.27±0.91)μV。结论该方法测定坐骨神经皮层诱发电位正常值较稳定,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坐骨神经皮层诱发电位变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金炳植
关键词:坐骨神经诱发电位
在肌电图监测下开颅肿瘤切除术的麻醉
2010年
金炳植
关键词:开颅肿瘤切除术肌电图麻醉手术区域脑神经神经功能
50例丘脑出血的治疗体会
2002年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 ]根据血肿向邻近部位扩散范围的不同分别采用保守治疗、脑室穿刺、血肿穿刺加脑室穿刺、血肿抽吸溶血引流及腰部穿刺放脑脊液等方法治疗 5 0例丘脑出血患者 .[结果 ]治愈 2例 ,生活自理 12例 ,需要帮助 2 0例 ,长期卧床 5例 ,死亡 11例 .[结论 ]意识障碍程度、出血范围及出血量是选用何种外科治疗方法和估计预后的主要指标 .重症丘脑出血采用脑室外引流、定向血肿抽吸及尿激酶溶血引流 ,方法简单 ,疗效确切 .
赵春植金炳植金洪国李相龙
关键词:丘脑出血外科治疗脑出血脑血管疾病
大鼠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测定
2008年
目的:测定正常大鼠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建立本实验室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取40只Wistar大鼠,电刺激一侧第3排第2、3根胡须处皮下,在对侧硬膜外记录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结果:在冠状缝后2.5mm、矢状缝旁5.0mm处硬膜外记录到较一致的,由两个负向波(N1、N2)和一个正向波(P)组成的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潜伏期为N1(5.25±0.32)ms,P(6.50±0.54)ms,N2(7.62±0.41)ms;波幅为N1(3.75±0.81)μV,P(2.11±0.54)μV,N2(0.62±0.21)μV。结论:该方法测定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正常值较稳定,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变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金炳植
关键词: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我院低年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通过对低年资住院医师实施科学化标准化的全面、全程培训 ,提高其整体素质 ,为医院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师队伍打下基础 .[方法 ]参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规定 ,结合我院实际 ,对低年资住院医师统一进行 2年大内科或大外科系统的轮转培训 .[结果 ]通过 2年系统的规范化培训 ,使低年资住院医师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掌握比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本专科各种操作常规、学会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教学技能 ,达到了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 .[结论 ]低年资住院医师的大轮转培训要注意规范化 ,更要注重质量 ,而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抓好各种考核 .
王淑兰翟静波金炳植
关键词:住院医师医师
多巴胺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评价多巴胺静脉泵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ASA分级Ⅱ~Ⅲ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多巴胺组术中静脉泵注多巴胺2~4μg/(kg?min),对照组静脉泵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每组以丙泊酚静脉泵注4 mg/(kg?h),瑞芬太尼6μg/(kg?h)麻醉维持,术中静脉泵注尼莫地平2~4μg/(kg?min),并维持平均动脉压60~75 mm Hg。观察两组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时间,麻醉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多巴胺组术中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时间及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静脉泵注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能减少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时间。
车军金炳植
关键词:多巴胺全身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咪达唑仑与氯胺酮混合液口服为小儿麻醉前用药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小儿麻醉前口服咪达唑仑氯胺酮混合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小儿择期手术30例,麻醉前口服咪达唑仑(0.5mg/kg)和氯胺酮(5 mg/kg)混合液,观察给药时反应、入手术室时的镇静情况及用药前后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90%的患儿给药时合作,83%入手术室时安静、合作,入手术室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咪达唑仑氯胺酮混合液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安全、有效。
金炳植秦云植张龙镇房明康吉龙
关键词:小儿口服用药咪达唑仑氯胺酮
年龄对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年龄对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岁以上患者240例,以10岁为单位分不同年龄组,分别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以上组,观察比较仰卧位腰椎平片上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的变化。结果 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位于L4椎体上缘至L5~S1椎体间隙之间,与年龄存在相关性(rp=0.219,P=0.001),70岁以上人群较50岁以下明显上移(P<0.05)。结论 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上移,且年龄越大越显著。
金炳植
关键词:年龄
可调式经鼻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经鼻气管导管,它包括导管、注气装置和牵引装置。所述导管的管壁内设有在导管后端开口的腹侧隧道和在导管前端开口的背侧隧道,所述腹侧隧道内插设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管的前端,其另一端通过...
金炳植
文献传递
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影响
2008年
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行手术操作,单纯预处理组缺血15min后恢复血流,预处理后缺血组15min缺血预处理后恢复血流2d、再次缺血2h再灌注1d,假手术后缺血组假手术后2d、缺血2h再灌注1d。第4天检测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观察各组波幅与潜伏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单纯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波幅、潜伏期无显著差异;随着缺血损伤的加重,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假手术后缺血组比预处理后缺血组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P<0.05,<0.01)。认为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脑缺血敏感,波形稳定,重复性好,创伤小,是脑缺血预处理有效可靠的研究手段。
金炳植赵春植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脑缺血诱发电位三叉神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