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俊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系膜
  • 9篇系膜细胞
  • 9篇细胞
  • 8篇肾小球
  • 8篇肾小球系膜
  • 8篇肾小球系膜细...
  • 4篇内酯
  • 4篇内酯醇
  • 4篇雷公藤
  • 4篇雷公藤内酯
  • 4篇雷公藤内酯醇
  • 4篇肺癌
  • 4篇ANG
  • 3篇增殖
  • 3篇晚期
  • 3篇系膜细胞增殖
  • 3篇细胞肺癌
  • 3篇细胞增殖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机构

  • 15篇浙江中医药大...
  • 9篇浙江省人民医...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杭州医学院

作者

  • 15篇郭俊华
  • 9篇金李君
  • 9篇赵湘
  • 8篇姚炯
  • 7篇茅夏娃
  • 5篇周永列
  • 4篇孙建实
  • 4篇邱莲女
  • 4篇黄挺
  • 3篇朱振康
  • 3篇祝正明
  • 2篇叶知锋
  • 2篇杨雪飞
  • 2篇黄伶
  • 2篇张志娣
  • 1篇崔凤
  • 1篇谢月英
  • 1篇屠秋娣
  • 1篇周永烈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浙江医学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2006年浙...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二聚体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及其亚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初步探寻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中医血瘀证及其亚型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丁桥医院肿瘤科及胸外科2020年9月—2022年8月住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四诊、血浆D-二聚体等资料,初步探寻此类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中医血瘀证及其亚型的分布规律。结果:化疗、靶向治疗前后,D-二聚体正常者血瘀证出现频率分别仅为24.5%、28.6%,D-二聚体升高患者血瘀证出现频率高达87.2%、88.3%;治疗前D-二聚体轻度升高与显著升高两者血瘀证亚型分布相同,出现频率高低依次皆为气虚证、阴虚证、痰浊证、气滞证、血热证,但随着D-二聚体水平升高,痰浊证、气滞证频率则显著增加;化疗后D-二聚体轻度升高与显著升高两者血瘀证亚型分布皆以阴虚证、气滞证、气虚证为主;靶向治疗后D-二聚体轻度升高与显著升高两者血瘀证亚型分布则以阴虚证、血热证、气虚证为主。结论:血瘀证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证候,D-二聚体水平与中医血瘀证密切相关,D-二聚体水平越高,中医血瘀证出现频率亦越高。化疗、靶向治疗不影响患者血瘀证总体证型分布,但影响血瘀证的亚型分布。血瘀证亚型总体分布虚证以气虚证、阴虚证为主,实证以痰浊证、气滞证为主。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是贯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主导证型,但靶向治疗后需重视血热血瘀证;对此开展针对性有效干预,灵活、精准运用活血化瘀疗法。
周河燃黄挺杨雪飞张志娣郭俊华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D-二聚体
雷公藤内酯醇对Ang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MC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GMC,用10-6mol/LAngⅡ刺激GMC,将培养的大鼠GMC随机分为5组:正常培养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Ⅱ和3种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共孵育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ELISA、RT-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GMC内NF-κBp65核易位阳性率、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水平、GMC内MCP-1mRNA表达及Ⅰ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呈剂量依赖性下调AngⅡ介导的大鼠GMC内NF-κBp65水平,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GMCMCP-1及MCP-1mRNA的表达,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GMC内ⅠκBα蛋白表达下调。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GMCⅠκB的磷酸化降解及NF-κB活化;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GMCMCP-1mRNA表达MCP-1分泌。
赵湘周永列姚炯郭俊华金李君茅夏娃孙建实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tPN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体外培养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tPNS抗肾小球纤维化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Cs,用10-6mol/LAngⅡ刺激MCs,将培养的大鼠MCs分为5组(n=8):空白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Ⅱ和3种不同浓度的tPNS干预组。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ELISA、RIA法,检测大鼠MCs CTGF mRNA及CTGF蛋白表达及培养细胞上清TGF-β1、FN、LN及Ⅳ型胶原含量。结果:tPNS呈量效依赖性下调AngⅡ介导的大鼠MCsC TGF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培养细胞上清TGF-β1、FN、LN及Ⅳ型胶原含量。结论:三七总皂苷可通过抑制CT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防止肾小球纤维化的产生。
赵湘周永烈郭俊华金李君朱振康祝正明茅夏娃姚炯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健脾解毒方联合介入化疗与单纯介入化疗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健脾解毒中药方联合介入化疗与单纯介入化学治疗对晚期胰腺癌患者姑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收集3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联合介入化疗组16例患者接受健脾解毒中药联合吉西他滨加奥沙...
郭俊华
关键词:健脾解毒方介入化疗晚期胰腺癌姑息性治疗临床疗效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预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虚证(67例)和实证(63例),并按照7:3的比例分成训练集(91例)和验证集(39例)。选择横轴位图像(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特征间线性相关检查和L1正则化依次进行特征筛选,基于各期相CT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NSCLC虚证、实证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在训练集中,共建立7个诊断NSCLC中医证型的影像组学模型,包括3个单期组学模型、3个双期联合组学模型和1个三期联合组学模型。联合组学模型的AUC均大于单期组学模型,其中三期联合组学模型的AUC最大。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三期联合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8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07~0.945)]、0.755[95%C(I 0.603~0.908)]。[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可有效预测NSCLC中医证型,其中三期联合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
赵才勇李焕国郭俊华钟亚珍晁红艳郑茹梦崔凤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虚证实证
基于“肺脾相系”论治晚期小细胞肺癌
2025年
晚期小细胞肺癌证候表现多样,病机复杂,总属本虚标实之证。黄挺基于“肺脾相系”诊治晚期小细胞肺癌,认为其核心病机以脾气羸弱、肺脾失调为本,痰浊不清、癌毒内盛为标。临证治疗谨守病机,重视调理肺脾两脏关系,并创拟健脾润肺之方,知常达变,据症化裁,临证效佳。
周河燃杨雪飞郭俊华张志娣黄挺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临证经验
雷公藤内酯醇对AngⅡ介导的大鼠GMC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GMC,用10-6mol/LAngⅡ刺激GMC,将培养的大鼠GMC随机分为5组:正常培养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Ⅱ和3种不同浓度(15、10、5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共孵育组。分别采用MI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GM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AngⅡ介导的大鼠GMC增殖,降低S+G2/M期细胞比例,其中以高浓度雷公藤内酯醇作用最强(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减少DNA合成期(S期)细胞数量,抑制大鼠GMC增殖。
赵湘邱莲女周永列姚炯金李君郭俊华孙建实
关键词:体外研究
人胚胎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与鉴定被引量:4
2006年
赵湘周永列茅夏娃祝正明谢月英金李君郭俊华
关键词: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人胚胎细胞培养方法肾小球硬化免疫病理学
厄贝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Ir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Irb抑制MCs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Cs,用10-6mol/LAngⅡ刺激MCs,将培养的大鼠M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刺激组、高浓度Irb组(10-5mol/L)、中浓度Irb组(10-6mol/L)、低浓度Irb组(10-7mol/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M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AngⅡ刺激组A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高、中、低浓度Irb组A值均明显低于AngⅡ刺激组,且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AngⅡ刺激组较其他各组G0/G1降低,(S+G2)/M升高,而高、中、低浓度Irb组较AngⅡ刺激组G0/G1明显上升、(S+G2)/M明显降低,且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10-7~10-5mol/LIrb对MCs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结论Irb可能是通过阻断AT1R介导的MCs的有丝分裂、增生及蛋白合成,从而抑制MCs的增殖。
赵湘邱莲女郭俊华金李君朱振康茅夏娃姚炯
关键词:IRB
自拟口愈灵方治疗化疗或靶向药物相关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自拟口愈灵方治疗化疗及靶向药物相关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74例化疗或靶向药物导致的口腔黏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稀释碱性漱口液漱口,观察组予稀释碱性漱口液漱口,并予自拟口愈灵方口腔内喷洒,治疗周期7 d。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分级、疼痛及溃疡的大小、数量、持续时间等,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口腔黏膜炎平均溃疡期分别为(5.97±0.65)d、(4.63±0.64)d,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溃疡期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口腔黏膜溃疡总数、小于3 mm溃疡数、3~5 mm溃疡数、大于5 mm溃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Ⅲ~Ⅳ级口腔黏膜炎患者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0~Ⅰ级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口腔黏膜炎分级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3天与第7天观察组口腔黏膜炎疼痛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口愈灵方治疗化疗或靶向药物相关口腔黏膜炎能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分级,缓解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叶知锋黄挺胡科科郭俊华黄伶
关键词:口腔黏膜炎化疗靶向药物中医外治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