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新鸿

作品数:2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自然科学总论
  • 5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社会
  • 4篇哲学
  • 3篇学史
  • 3篇社会建构
  • 3篇社会学
  • 3篇数学
  • 3篇科学史
  • 2篇政治
  • 2篇中国科学史
  • 2篇丝绸之路
  • 2篇女性主义
  • 2篇文化相对主义
  • 2篇民族
  • 2篇共同体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地理
  • 1篇地理考察
  • 1篇地缘
  • 1篇地缘政治
  • 1篇定理

机构

  • 17篇新疆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2篇新疆财经大学

作者

  • 23篇郝新鸿
  • 3篇闫国疆
  • 2篇蔡仲
  • 1篇柯文
  • 1篇刘凡

传媒

  • 3篇自然辩证法通...
  • 3篇科学学研究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理论导刊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理论建设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科学技术哲学...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班超经略于阗的历史贡献
2024年
两汉之际,丝绸之路一度中断,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沟通受到了阻碍,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过程没有停止。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随后借助于阗等国的力量,驱逐匈奴,平定西域,重新疏通了丝绸之路。班超经略西域三十余年,以于阗为主要基地,审视当时的政治局势,施行合理有效的民族政策,收复民心,一统西域。在班超的治理下,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得以稳定,东汉与西域之间经济的交流逐渐繁荣,同时也推动了西域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丝绸之路南道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谞卓郝新鸿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贡献
吴文俊数学史研究方法论及启示被引量:4
2009年
吴文俊在进行数学机械化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数学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明确提出并示范了研究原则和方法,其中涉及科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从史学家克拉夫的观点看,吴文俊的案例研究表明,恢复规范本身是解释历史的基础,历时视角是提供历史客观性的方法论路径,科学史研究的目标应指向当下并涉及未来。另外,吴文俊的中西对比研究方法超越了线性科学史的研究方法;并且基于此所创立的数学机械化理论说明了中西数学两种研究和表述范式的等价性和可沟通性,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吴文俊的研究方法论对当前科学编史学中的相对主义批判具有借鉴意义。
郝新鸿
吴文俊“几何定理之机器证明”的文化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吴文俊在深刻领悟传统数学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数学和当代科技发展,一举解决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问题。他的史学实践入乎其内,通过恢复本土知识语境而呈现自身传统与规范;又出乎其外,既以西方数学为观照,又以当代科技发展为创造性转化的发酵剂,处于时空中的各地方性知识分而不离。他所创立的"吴方法"找到了中西数学会通的途径,对不同文化中科学的不可通约性提出了挑战。在当前中国科学史研究中,文化相对主义思潮以多元文化为辩护辞,强调地方性和差异性维度,使科学陷入地方性的海洋。吴文俊案例表明多元文化的科学观与文化相对主义并非存在必然对应,为超越传统/现代、地方性/全球性、本土/西方、多元/一元的藩篱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郝新鸿
关键词:中国传统数学地方性知识文化相对主义
19世纪沙俄对新疆的地理考察与中俄边界移动
2023年
十九世纪,沙俄大量“科考队”“探险队”在新疆进行了持续而密集、广泛且细致的地理考察,为沙俄的军事占领、边界谈判、制造边界争议、勘界立碑等一系列侵略行为提供了大量重要信息。以自然事实呈现的地理学知识,实则构成了沙俄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成为沙俄提升领土要求、界定国家边界的“科学依据”。以军事武装为后盾,掌握地理知识和实践资源的沙俄得以主导边界话语权,致使中俄边界东移,中国领土被大片割占,地理学与帝国主义、地理知识与权力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历史共谋。
郝新鸿
关键词:地理考察
中国科技史研究中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探析——从《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谈起
2013年
在科学论框架下,后殖民女性主义主张多元文化和地方性知识,将科学合理性分配给种族、女性等边缘人。白馥兰采用这种后殖民女性主义立场,对中国传统技术进行社会语境解释,反对"五四视角"下的"女性受害论",将建筑、纺织、生育等物质性技术解读为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使得传统科技成为意识形态的符号,"自然"被消解在社会文化中。这种文化相对主义科技观将科技还原为社会与文化,不但消解了科技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还模糊甚至消解了理性与非理性、进步与落后的界线,不利于当前中国的科技与社会发展。新近的后殖民研究开拓出新的分析模式,超越科学论的传统二分法,为反思社会建构论框架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郝新鸿
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中国科技史社会建构文化相对主义
“百川归海”与“河岸风光”——对当代中国科学史学的方法论反思被引量:7
2012年
李约瑟式"百川归海"的科学史观反映出实证论的"理性重建",席文的"文化整体"的基本取向是社会建构论的"社会重构"。这是两种对立的极端立场,都是基于自然与社会的严格二分,无法真正把握中国科学史发展的脉络。依据当代科学哲学的"实践"或"语境"转向,我们可用一种历史的内在生成与演化的编史学去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样,中国科学技术史就不会被写成探索文明之兴起与衰亡的自然或社会的宏大叙事,而是致力于去理解真实历史发生的事件和动态过程,在其中,自然与社会、非人类与人类,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在人类文明史中相互共舞与交融,编织出中国科学史的长篇画卷。
蔡仲郝新鸿
萌发·演绎·转向:话语转换视域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生成逻辑探赜被引量:1
2023年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密切关注和不懈探寻的问题。寻求人的彻底解放,其实质是寻求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学说的价值旨趣,也成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生成的内在动因。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借助话语表达形式得以呈现,反映了马克思人的本质话语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人的本质话语萌发于“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理想追求,并在破解人的本质谜题中经历了一个演绎的过程,实现了由“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前提性认知话语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本质规定话语、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社会性确证话语到“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的个体性彰显话语的转变。这种人的本质话语演绎在解开人的本质谜题后,转向了实现人的本质的路径探寻,明确了共同体活动是人全面获得和占有自身本质的实践依托,指出虚假的共同体是人对自身本质的异化,而真正的共同体是消除人的本质异化,要通过共同体活动实现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获得和占有,进而实现人的解放的最终依归。
陈宝郝新鸿
关键词:话语转换生成逻辑
走向辩证的新本体论——访安德鲁·皮克林教授被引量:4
2011年
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哲学社会学系主任,当代STS领域中的代表人物。2010年9月13—17日,他应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的邀请,在南京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在宁期间,我就皮克林教授的冲撞理论及其主张的新本体论等问题与他进行了访谈。经他同意,现将访谈内容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郝新鸿
关键词:皮克林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辩证哲学社会学
西方医学化研究脉络——兼论中国本土医学化研究图景被引量:1
2023年
自医学化概念被提出以来,其学术研究历程经历了从对医学知识扩张及专家统治的指认,到对医学化成为社会控制机制及制造医源病的反思,再到对医疗商业化与利益竞逐的回应三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搭建出了西方医学化的研究脉络,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模式和一边倒的批判态度。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医学化也并非一种在西方医疗和社会体制架构内的“地方性”产物,而是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产生互动,在中国传统中医学文化和“以人民为中心”制度原则的影响和调适下,作为舶来品的医学化被赋予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理解。
赵婷婷郝新鸿
关键词:本土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铁路政治——对中吉乌铁路的技术社会学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一体化铁路运输网的建设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在传统的技术观中,铁路作为技术人造物可按其自身的逻辑标准在不同语境中复制与扩散。然而,中吉乌铁路建设的曲折过程却表明,作为技术人造物的铁路,在跨文化、跨国界、跨民族的扩散中,其意义不断被各种地方性经济、文化、社会,特别是地缘政治要素所重塑。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应超越实证主义技术观,自觉意识到技术扩散中的地方性异质要素,以全球化发展的新思维,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上,不断突破地缘政治思维,提升和反思国际关系的价值追求,以更高智慧在实践中将互联互通推进到新的水平。
郝新鸿柯文
关键词:中吉乌铁路地缘政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