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冶沙
-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双相钢的门槛值和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郑冶沙
- 双相钢近门槛区疲劳裂纹扩展微观断口形貌被引量:1
- 1992年
- 研究了三种马氏体形貌和六种马氏体含量双相钢的近门槛区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断口形貌,SEM观察表明:所有组织的近门槛区域的断口表面均有循环解理开裂特征,说明主要由Ⅱ型应力作用控制,在较高ΔK的快速扩展区,断口特征是由混合开裂方式组成,这包括循环解理小平面,两种类型的二次裂纹和辉纹等,断口表面粗糙度诱发裂纹闭合是双相钢门槛值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 郑冶沙王中光艾素华
- 关键词:双相钢门槛值疲劳裂纹扩展
- 双相钢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和裂纹尖端的屏蔽行为——长、短裂纹,复合(I/II)型裂纹闭合效应和裂纹扩展门槛区位错组态的研究
- 郑冶沙
- 氧化锆纳米陶瓷室温微区循环超塑性的研究被引量:22
- 1995年
-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首次发现和证实了纳米3Y-TZP陶瓷(100nm左右)室温循环拉伸断口表面的某些微观区域已发生了超塑性变形;而比较亚微米尺寸的3Y-TZP陶瓷(350nm)经循环拉伸后,断口表面的晶粒仍保持等轴晶形。说明晶粒尺寸大小是陶瓷室温循环塑性变形的关键。另外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从断口侧面首次观察到大量弯曲的滑移线和表面初始的“挤出”现象,由此引伸出纳米陶瓷裂纹尖端的微区内发生的室温超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为位错的滑移运动所为.
- 郑冶沙严东生高濂
- 关键词:纳米陶瓷氧化锆陶瓷室温超塑性变形
- 预应变配合时效对热轧和热处理双相钢近门槛区域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研究
- 变10℅、时效175℃、30min以及两者结合对热轧相钢近门槛区域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影响不大,但却使热处理双相钢的疲劳门槛值下降达37℅之多,并均使Paris公式中的m值稍许下降,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铁素体的晶粒大小和马氏...
- 郑冶沙王中光艾素华
- 关键词:热轧时效应力强度因子双相钢预应变
- 双相钢的微观结构对近门槛区域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 通过对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进行了三种不同规范的热处理的研究,得出结论:网状组织的门槛值最高,细片状组织的门槛值最低,若岛状组织的马氏体含量增加到与前二种组织的马氏体含量的相近的话,其门槛值可居中。接近网状组织,第Ⅱ阶段疲...
- 郑冶沙王中光艾素华
- 关键词:双相钢应力强度因子显微组织(金相学)
- 粗糙度引入的Ⅱ型裂纹扩展的剪切阻力
- 1993年
- 通过混合(Ⅰ/Ⅱ)型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裂纹闭合效应的测试.获得双相钢纯Ⅱ型疲劳门槛值是其纯Ⅰ型的1.9倍:其纯Ⅱ型分枝裂尖正应力强度因子范围为纯Ⅰ型的2.2倍说明由同一粗糙度引入裂纹面的剪切阻力,对Ⅱ型裂纹扩展的阻碍程度将大于此粗糙度诱导裂纹闭合效应,降低裂尖Ⅰ型有效驱动力的贡献,即粗糙度对Ⅱ型裂纹扩展的阻碍比对Ⅰ型的大Ⅱ型分量在近门槛值的疲劳裂纹生长过程中能够起两个重要的作用:(1)增大裂尖塑性以至加速裂纹生长;(2)引入裂纹表面接触以至减小裂纹扩展速率本文通过裂纹闭合效应的测试,定量估算了剪切阻力,Ⅱ型摩擦剪切应力强度因子范围(△K_(Ⅱ.f))要远远大于纯Ⅰ型的闭合应力强度因子范围(△K_(ICl)),说明粗糙度的引入加大了第二种作用,从Ⅱ型裂纹角度出发起到了屏蔽裂尖的功能.
- 郑冶沙王中光艾素华
- 关键词:双相钢粗糙度
- 疲劳裂纹尖端的位错组态
- 郑冶沙
- 关键词:位错双相钢
- 双相钢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和裂纹尖端的屏蔽行为——长、短裂纹、复合(Ⅰ/Ⅱ)型裂纹闭合效应和裂纹扩展门槛区位错组态的研究
- 郑冶沙
- 长、短裂纹门槛值和裂尖闭合效应的研究
- 郑冶沙王中光艾素华
- 关键词: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