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邱翔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造影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心病
  • 3篇心肌
  • 3篇主动脉
  • 3篇冠状动脉造影
  • 3篇64层螺旋
  • 3篇成像
  • 2篇心肌缺血
  • 2篇造影术
  • 2篇缺血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像质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心肌缺...
  • 2篇干预

机构

  • 11篇深圳市孙逸仙...
  • 3篇遵义医学院
  • 3篇深圳市龙岗中...

作者

  • 14篇邱翔
  • 6篇袁旭春
  • 5篇邓慧仪
  • 5篇陈琴
  • 4篇王贤主
  • 3篇蒋澄
  • 3篇胡卫东
  • 3篇王世德
  • 3篇黄京芳
  • 3篇廖文凌
  • 3篇蔡震宇
  • 3篇娄明武
  • 2篇周红
  • 2篇麻亮
  • 1篇杜艳
  • 1篇鄂占森
  • 1篇范义
  • 1篇陈金华
  • 1篇杨广夫
  • 1篇梁冰

传媒

  • 4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脉CTA在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畸形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冠脉CTA在右冠状动脉起自于左冠状动脉窦畸形患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2月至2012年02月在我院行冠脉CT检查发现的26例右冠状动脉起自于左冠状动脉窦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冠脉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畸形的冠脉CT检出率为1.5%,其中右冠状动脉出现有意义狭窄13例,占50%。结论: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但此种畸形易引起右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冠脉CT对此种畸形的检测及狭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贤主杜艳邱翔袁旭春王世德蒋澄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主动脉CTA诊断主动脉夹层合并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2012年
目的:提高影像医师在主动脉CTA中发现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意识。材料与方法:对2008.6-2012.5在主动脉CTA检查中意外发现的肺动脉栓塞10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主动脉CTA可以同时诊断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在主动脉CTA前应仔细检查病人体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最经济的扫描模式可以减少漏诊。
邱翔蒋澄王世德麻亮蔡震宇徐松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
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及延迟成像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MR心肌灌注成像(PI)联合延迟扫描成像检测梗死心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行MR首过心肌灌注及延迟扫描成像检查。分别计算低灌注节段组和正常灌注节段组灌注信号强度参数前后信号增强最大强度(SIp)、相对峰值强化率(SI%)、累积信号强度(ASI)、对比剂到达时间(t0)、强化峰值时间(t1),对比剂流入到强化峰值50%s时间(t1/2)、对比剂流入到强化峰值时间(Tp)、最大曲线上升斜率Slope(α)。观察心肌低灌注节段,并与DSA结果比较。测定延迟扫描强化区与无强化区的信号强度值,计算强化区体积占心肌总体积的比值,分析强化区体积所占心肌总体积的比值与每搏输出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心肌首过灌注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存在较好的相关性(χ2=21.0,P<0.05,r=0.53)。(2)正常灌注节段组各参数分别为:SIp(162.8±30.2),SI%(136.2±6.6),ASI(931.4±98.1),t0(16.2±1.1),t1/2(18.5±1.4),t1(22.4±1.4),Tp(9.7±1.7),Slope(α)(16.1±1.7)。低灌注节段与正常灌注节段参数SIp、SI%、ASI、t1、Tp、Slope(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p、SI%、Tp、Slope(α)为反映心肌首过灌注TIC的特异性参数,能敏感地反映缺血的程度。(3)延迟强化后,异常延迟强化区信号值(616.6±38.4)与正常延迟强化区信号值(304.0±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延迟强化区体积比与患者每搏输出量呈负相关(r=-0.977,P<0.05)。结论MR心肌PI通过灌注参数的分析可以评估梗死心肌的程度,参照延迟增强的结果,可确定梗死心肌,并计算梗死面积,是对心肌血供情况的最直接反映。
娄明武张秋敏范义曾国安邱翔胡卫东刘永爵梁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心肌
旋髂深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超声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明确旋髂深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起源、走向及血管管径和最大血流速度。方法:应用菲利普公司的IU-22及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12MHz;选择60例正常人双侧腹股沟区的旋髂深动脉及腹壁下动脉进行扫查并全程记录。结果:旋髂深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者占81.66%,起源于股动脉者占18.34%;而腹壁下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者占95.00%,起源于股动脉者占5.00%;腹壁下动脉的血管管径及血流速度均高于旋髂深动脉。结论:高频超声是研究腹股沟区动脉血管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鄂占森胡卫东陈金华刘静华邱翔娄明武
关键词:旋髂深动脉腹壁下动脉超声
MRPI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采用MRPI技术将冠心病患者DECMI与CAG进行对比,研究心肌DECMI时间-信号曲线的参数变化规律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分析DEPI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作用,从而探讨MRPI对心肌缺血及梗死的临床应用价...
邱翔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
文献传递
64层螺旋CT动态电影诊断心肌桥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观测心肌桥及其下的壁冠状动脉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变化,比较壁冠状动脉受压后狭窄率的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测值的差异,探索心肌桥的形态、位置、厚度与壁冠状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指标及其相对应的心功能变化,进一步评估心肌桥引起心脏突发事件的风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7-2011.12月我院8942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者中发现心肌桥病例630例,在行冠状动脉CTA前后一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者70例对照,采用多排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观测心肌桥,比较动态电影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测值的差异;结合Philips Brilliance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心功能的变化。结果:64层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诊断心肌侨及壁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造影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动态电影技术检出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p<0.05);卡方检验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心肌桥的存在对射血分数及左室容积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CT动态电影技术为临床估测心肌桥的风险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邱翔蒋澄麻亮袁旭春王世德蔡震宇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
先天性心脏病64层螺旋CT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先天性心脏病64层螺旋CT检查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收集15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先天性心脏病64层螺旋CT检查的方法。结果 156例患者成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的有150例,6例1周后重做成功。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心率,呼吸的控制,心理因素及造影剂的浓度和药量及摄影条件,留置针穿刺部位是成像质量影响的因素。结论对患者检查前进行有效的评估,使用有效的干预方法,以降低患者的心率,稳定患者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确保造影剂的顺利进入患者体内,保证检查一次成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成像质量。
陈琴周红黄京芳邓慧仪邱翔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成像质量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探讨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两组心率≤65次/min各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运动伪影影响分为优、良、差,使用剂量长度计算各自的有效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8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10.16±1.09)mSv(P〈0.01);前瞻性组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和非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为95.2%(1165/1224)和4.8%(59/1224),与回顾性组的94.1%(1186/1261)和5.9%(75/1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率稳定在65次/min以下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达到回顾性心电门控诊断质量的影像,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袁旭春邱翔王贤主廖文凌陈琴邓慧仪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前瞻性心电门控
碘造影剂在冠脉CT扫描中风险性的观察与护理干预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对8893例冠脉CT扫描患者的观察,发现碘造影剂在使用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认为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个体因素,合理使用造影剂,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对造影剂所致的副反应要积极处理、救治,以免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伤。
陈琴邓慧仪王贤主黄京芳邱翔
膝关节损伤MRI应用价值
2007年
目的:研究膝关节损伤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临床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分析其MR征象特征。结果:40例患者半月板损伤数为36(22.50%),其中,内侧半月板损伤数为24(15.00%),外侧半月板损伤数为12(7.50%),韧带损伤数为31(19.38%),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数为14(8.75%),后交叉韧带损伤数为3(19.37%),其中,胫骨16(10.00%),股骨12(7.50%),髌骨3(1.87%),关节腔积液数为38(23.75%),软组织挫伤数为24(15.00%)。结论:MRI能较正确地诊断膝关节损伤的部位、形态,是膝关节损伤最佳的检查手段。
王秀荣胡卫东项立邱翔娄明武杨广夫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韧带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