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按摩
  • 1篇叮咬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按摩
  • 1篇穴位按摩治疗
  • 1篇穴位按揉
  • 1篇腰背
  • 1篇腰背部
  • 1篇野菊花
  • 1篇医药治疗
  • 1篇意识不清
  • 1篇用药
  • 1篇约束带
  • 1篇镇痛药
  • 1篇症状
  • 1篇止痒
  • 1篇治疗护理
  • 1篇乳房
  • 1篇肾小球

机构

  • 13篇威海市文登中...

作者

  • 13篇迟静
  • 4篇于丽华
  • 3篇刘福凤
  • 3篇徐金美
  • 3篇贾荣娟
  • 2篇车平杰
  • 2篇滕青
  • 2篇曲淑英
  • 2篇邱建华
  • 2篇肖辉丽
  • 1篇王沙平
  • 1篇李秀芹
  • 1篇许祖闪
  • 1篇王丽
  • 1篇谭霞
  • 1篇崔冬青
  • 1篇李永辉
  • 1篇邱江涛
  • 1篇邹海英
  • 1篇于海燕

传媒

  • 2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天津护理
  • 1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肩部约束带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2006年
曲淑英肖辉丽迟静
关键词:临床护理工作护理工作效率临床并发症意识不清危重病人治疗护理
中药熏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缺乳47例被引量:2
2009年
产后哺乳期内乳汁量少或无乳可下,称缺乳。临床表现为哺育期乳汁甚少或全无。我们采用中药汤内服、熏蒸双侧乳房,穴位按揉等综合疗法,提高母乳量,保证了母婴健康,现报告如下。
迟静于丽华邱建华
关键词:中药熏蒸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双侧乳房穴位按揉母婴健康
新型肩部约束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曲淑英肖辉丽王海英郑振杰迟静毕可萍张锡香候红波褚秀凤鞠春燕刘伟红邢春红
临床护理工作中为防止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病人因意识不清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情况,确保病人安全及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常需使用约束带固定身体的某一部位,限制其活动。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肩部约束带,经临床实践证明...
关键词:
关键词:肩部约束带
野菊花煎汤外洗治疗蚊虫叮咬
2005年
迟静车平杰
关键词:外洗治疗蚊虫叮咬野菊花消肿止痒
猫眼草缓解肺癌症状20例被引量:7
2003年
迟静王沙平于海萍
关键词:猫眼草肺癌中医药治疗疗效临床症状
头孢呋辛钠致超高热听力受损1例被引量:1
2008年
女,58岁。2005年11月4日因腰背肌肉扭伤1个月,致腰背部红肿热痛,并放射到全腹部.来我院检查。测体温38℃,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40/90mmHg。患者痛苦病容,腰背肌肉局部赤红,叩浊音,全腹疼痛,无压痛点,以“腰肌肿痛”收住院。
迟静车平杰李秀芹
关键词:头孢呋辛钠听力受损超高热红肿热痛腰背部测体温
推拿按摩消退婴幼儿发热的临床研究
于海燕宋丽芳迟静崔冬青滕青谭霞李永辉王丽邓芙蓉刘佩凤
发热是婴幼儿临床常见病症,目前临床对发热患儿主要采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但在用药同时,也往往伴随出现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为解决此难题,我们挖掘祖国医学宝库,尝试采用推拿按摩消退婴幼儿发热的临床研究,针对婴幼儿外感发热,辨...
关键词:
关键词:推拿按摩解热镇痛药
皮下注射克赛致局部瘀血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7
2000年
皮下注射克赛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及DIC早期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但一般的注射方法常引起患者注射部位大块瘀斑,为探讨瘀斑发生的原因,我们对注射手法和局部按压时间进行了总结和改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迟静王琳
关键词:皮下注射瘀斑注射手法局部按压时间
提升红霉素与葡萄糖配伍效价的临床研究
邱建华迟静许祖闪王洪丽康杰盛芳刘新霞邹海英时彩燕王平毕国风宫锋岩刘宏兰邱江涛滕青
该课题提升红霉素与葡萄糖配伍效价的试验方法具有新颖性”。该种配伍,经过5年的临床研究实践,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价格便宜,病人受益,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对79例肾病综合症、心力衰竭、肺心病及水肿等病人,随...
关键词:
关键词:红霉素葡萄糖
“四查八对”在杜绝临床护理差错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四查八对制度在预防临床护理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执行“四查八对制度,即在原“三查七对的基础上增加一查一对,即增加患者或家属参与查;增加药物质量和有效期的核对。观察实施“四查八对制度前后护理差错发生率、纠错率。结果执行“四查八对制度后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23%下降至0.13%,(χ2=7.89),给药质量和有效期相关事件由10.3%下降至0,给药差错发生率由0.12%下降至0.05%,(χ2=8.29)纠错率由0.01%提高至0.04%(χ2=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查八对作为护理核心制度应用于临床,保障了护理安全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较“三查七对具有优越性,且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徐金美徐艳于丽华贾荣娟刘福凤迟静
关键词:护理差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