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军
-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和经验被引量:23
- 2003年
-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 (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34例经超声、CT和腹腔穿刺证实为闭合性外伤性脾破裂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 ,将 5FCobra 2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 ,行DSA检查 ,对出血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等进行评估 ,然后超选择插管至出血动脉 ,经导管注入 2mm× 2mm× 2mm或 2mm× 2mm× 10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 (条 ) ,栓塞破损血管。于右下腹麦氏点处 ,经皮穿刺置入 8F“猪尾”多侧孔引流管 ,引流腹腔积血。确认无污染、无溶血者 ,行积血回输。于PSE后 7、14d对全部病例作血常规和脾脏超声检查。并在术后 7(7例 )、14 (7例 )、30 (7例 )、6 0 (7例 )和 90 (6例 )d行脾脏CT扫描。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止血成功 ,技术成功率和止血有效率均为 10 0 %。 17例行腹腔积血自体回输 ,平均回输血量 (6 6 0± 190 )ml(4 0 0~ 16 0 0ml)。PSE后 3~ 7d拔除引流管 ,平均住院日 (7± 2 .3)d(4~ 14d)。CT随访显示 :术后 7d脾脏体积增大 ,PSE区密度减低 ,与被栓塞动脉的供血范围一致 ,腹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 14d显示梗死区密度进一步减低 ,与周围脾组织境界清楚。 30d脾体积缩小 ,外形不规则 ,呈波浪状。 6 0~90d ,脾外形进一步缩小 ,轮廓呈分叶状 。
- 吕维富张学彬张行明赵涛何玉圣赵锡军荚伟萍厉月琴
- 关键词:部分性脾栓塞术外科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止血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21例主动脉夹层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和内膜片,以轴位像、MPR、VR显示最佳,DeBakeyⅠ型2例,Ⅱ型1例,ⅢA型2例,ⅢB型16例;21例均见到明确的初始破裂口,显示率为100%,以轴位像、MPR像上显示为佳,结合VR可立体显示破裂口形态、大小及与主动脉分支的关系;1例Ⅱ型夹层,无名动脉受累,1例ⅢB型夹层合并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右锁骨下动脉(该患者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分别起源于主动脉弓)受累,20例Ⅰ、Ⅲ型中,腹腔动脉受累4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5例,肾动脉受累4例;21例夹层中,16例可显示假腔内多少不等的血栓充填。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无创、快速、准确检查方法。
- 许实成程涛赵锡军韦炜
-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超选择大剂量碘化油栓塞原发巨块型肝癌(附53例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评价超选择大剂量碘化油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分析行超选择大剂量碘化油栓塞原发性巨块型肝癌5 3例,碘化油用量15~5 5ml。选取同期行常规剂量碘化油治疗的巨块型肝癌6 0例作为对照,碘化油用量2~15ml。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病灶大小变化、肝功能变化、并发症、近期有效率及生存率。结果:大剂量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肝功能指标较常规剂量组增高,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相当。大剂量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 .79%、39.6 2 %、2 2 .6 4 % ;而常规剂量组分别为:5 3.33%、16 .6 7%、12 .5 0 %。结论:超选择大剂量碘化油栓塞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较常规剂量组虽疗效有明显提高,肝功能损害亦同时有所加重,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未见增加。
- 张学彬吕维富张行明胡曙东荚伟萍厉月琴赵锡军
- 关键词:放射学介入性碘化油
-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 (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术后脾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插入 5~ 6FCobra导管或RS导管至脾动脉 ,行脾脏术中数字减影血管照影 (DSA) ,显示破裂区域的出血动脉 ,然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该动脉 ,经导管注入相应大小和数量的明胶海绵颗粒 ,栓塞出血动脉。常规于右下腹麦氏点 ,经皮穿刺置入 8F“猪尾巴”多孔引流管 ,引流腹腔积血。确认无污染、溶血者 ,行自体血回输。于术后 0 5~ 18个月行Bus、CT及99mTc检查 ,监测脾脏形态、密度、血流灌注情况 ,测定血小板及血中IgM、IgG、C3 、C4水平。结果 全组共 30例外伤性脾破裂 (AASTⅤ级以下 ) ,止血效果确切 ,脾脏全部存活 ,免疫指标正常。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 (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微创、无严重并发症 。
- 赵涛吕维富刘永庆张学彬吕德超曹荣格王高生解光艾何玉圣赵锡军
-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部分脾动脉栓塞止血效果术后脾功能
-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双介入治疗被引量:3
- 2002年
- 季学兵赵锡军吕维富张学彬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并发症
- 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被引量:5
- 2001年
- 季学兵张锐彭湘赵锡军吕维富
-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治疗
-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的双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行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 7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5 1岁 ,均有乙肝病史 15~ 2 0年 ,有肝硬化、脾肿大 ,6例为巨块型肝癌 ,1例为结节型 ,临床分期 :6例为Ⅱ期 ,1例为Ⅲ期 ;肝功能分级 :A级 4例 ,B级 3例 ;术前血小板计数为 :3 8± 14× 10 9/L ,伴白细胞减少 3例 :3 .6± 0 .1× 10 9/L ,红细胞减少 1例 :2 .73× 10 12 /L ,手术方式 :先行部分性脾栓塞 (PSE) ,然后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HACE)。结果 术后 1~ 3天WBC :14 .2± 2 .8× 10 9/L ,BPC :5 3± 4× 10 9/L ;5~ 7天为 7± 1.7× 10 9/L ,10 3± 10×10 9/L ;术后第 14天 ,RBC为 :4.2 3× 10 12 /L(RBC减少者 )。术后一月复查CT :肝癌缩小约 3 0~ 40 % ,脾脏有所缩小 ,坏死区呈均匀坏死状态 ,肝功能有所改善。结论 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具有确切疗效 。
- 季学兵赵锡军吕维富张学彬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脾亢双介入治疗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 2002年
- 目的 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 Seldinger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2 2例子宫肌瘤患者 ,栓塞材料选用 PVA颗粒 (直径 35 0~ 5 0 0 μm) ,真丝微粒 ( 4 #真丝线剪成 1 mm长 )及线段 ( 4 #真丝线剪成 1 0 mm长 ) ,以完全阻断子宫动脉血流为宜。结果 血管造影发现 ,子宫肌瘤血供丰富 ,均由两侧子宫动脉供血 ,栓塞后肌瘤的血供可阻断。随访 3~ 6个月结果表明 :月经量明显减少 ,经期有不同程度缩短 ,3例闭经 ,其中 1例又复潮。术后 3个月子宫肌瘤平均缩小 46.7% ,其中缩小80 % 3例 ,5 0 %~ 70 % 6例 ,2 5 %~ 40 % 6例 ,<2 0 % 3例。术后 6个月有 3例原已缩小的肌瘤复又增大。结论 UAE创伤小 ,近期疗效明显 ,而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
- 孙一兵张雪芬吕维富张学彬赵锡军
-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肌瘤疗效
- OEC-9600小DSA的性能及在介入临床上的应用──附600例病案统计
- 1998年
- 黄胜友赵锡军荚伟萍
- 关键词:DSA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