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聪

作品数:9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3篇晚期
  • 3篇胃癌
  • 3篇细胞
  • 3篇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
  • 3篇肺癌
  • 2篇治疗晚期非小...
  • 2篇中医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卡培他滨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奥沙利铂
  • 1篇鸦胆子
  • 1篇鸦胆子油
  • 1篇鸦胆子油乳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作者

  • 9篇赵聪
  • 5篇郝龙英
  • 5篇曹凤
  • 5篇曹玉娟
  • 5篇杜芳
  • 5篇王德林
  • 4篇李伟伟
  • 4篇刘承伟
  • 2篇侯东东
  • 1篇王婧
  • 1篇何山
  • 1篇王胜

传媒

  • 3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武警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肺腺癌新分类在预测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的肺腺癌分类在判断早期可手术的Ⅰb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第7版TNM分期明确诊断为Ⅰb期非小细胞肺腺癌。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病理亚型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168例患者中,无原位腺癌患者,2例患者为微浸润腺癌,51例患者为乳头状为主型,55例患者为腺泡样为主型,24例为微乳头为主型,20例为鳞屑状为主型,12例为实性为主型腺癌,4例为变异性腺癌(其中2例为实性腺癌,2例为胎儿型腺癌)。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淋巴管/血管侵犯(P=0.042)和不同病理类型(P=0.004)是影响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同时影响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期的惟一因素(P分别为0.002和0.035)。[结论]新肺腺癌分类在预测可手术的Ⅰb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曹玉娟王德林刘承伟杜芳郝龙英曹凤李伟伟赵聪
关键词:预后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与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1至2017-06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96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吉西他滨+顺铂组(GP组)和培美曲赛+顺铂组(AP组),每组48例,GP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AP组给予培美曲赛+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后,AP组ORR(29.17%)和DCR(81.25%)均显著高于G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GP组与AP组的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54.6±7.9、23.5±5.9,CA125分别为87.8±7.2、50.4±8.3。治疗前两组CEA和CA125水平相比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EA和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AP组各指标下降程度大于G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晚期NSCLC患者AP方案化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明显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值得推广。
赵聪侯东东王胜
关键词:化疗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疗效
吉非替尼联合鸦胆子油乳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吉非替尼联合鸦胆子油乳二线对晚期NSCLC的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8例晚期NSCLC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吉非替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鸦胆子油乳,所有患者每月随访复查一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生存资料的资料。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疾病控制率为79.3%,明显优于对照组5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中位PFS为11个月;对照组的PFS为6个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7个月;对照组的MST为12个月;两组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并能改善治疗组KSP评分,故和常规放化疗比较,不良反应程度较轻。结论:吉非替尼联合鸦胆子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其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明显的生存疗效;因其不良反应少,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故值得临床推广。
曹玉娟王德林刘承伟杜芳郝龙英曹凤李伟伟赵聪
关键词:鸦胆子油乳剂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
覆膜食管支架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覆膜食管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对25例患者置入覆膜食管支架。结果术后25例患者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置入覆膜食管支架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食管气管瘘。
何山王德林曹玉娟杜芳曹凤郝龙英赵聪侯东东
关键词:食管气管瘘覆膜食管支架吞咽困难呛咳数字减影机
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第1、8日。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2 000 mg/m^2,分2次口服,第1—14日;对照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胶囊60 mg/m^2,分2次口服,第1—14日。21 d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3个周期,总疗程不超过6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8.88%(22/45)、75.55%(34/45)、12.10及4.96个月,对照组分别为51.11%(23/45)、73.33%(33/45)、11.21及5.32个月,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的Ⅲ、Ⅳ级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等。结论: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都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并能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安全性较好。
曹凤王德林刘承伟杜芳郝龙英李伟伟赵聪王婧曹玉娟
关键词:胃癌卡培他滨
罗哌卡因联合氟比洛芬酯进行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行胸内肋间神经阻滞时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肋骨骨折固定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2至2016-02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80例肋骨骨折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氟比洛芬酯观察组(观察组)和单纯镇痛泵对照组(对照组)。对两组术后疼痛评分、肺部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术后心理评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术后疼痛、肺部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方面均有明显降低,其中3、5、8、12 h时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率为0.05%,低于对照组0.2%。药物不良反应中观察组嗜睡2例、恶心3例、呕吐1例、皮肤瘙痒1例、呼吸抑制1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负担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力量维度、坚韧维度、乐观维度及心理弹性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行胸内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氟比洛芬酯对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姚永正石春生赵聪
关键词:罗哌卡因氟比洛芬酯
中医辨证对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疗法对胃癌癌前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80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比较两组病患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仅为7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辨证疗法可以有效提升胃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舒适度。
赵聪
关键词:中医辨证癌前病变胃癌
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9
2014年
目的:研究分析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12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63例,对照组62例,两组均给予卡培他滨1000 mg/m2,每日2次,1~14 d,治疗组给予伊立替康150 mg/m2+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 d静脉滴注,滴注1.5 h;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1 d。随访的主要内容为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的ORR、DCR分别为33.3%、66.7%;对照组ORR、DCR分别为35.5%、7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4、12个月,相应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Ⅲ、Ⅳ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手足综合症等,其治疗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能得到有效控制,未影响化疗进程。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患者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曹玉娟王德林刘承伟杜芳郝龙英曹凤李伟伟赵聪
关键词:结直肠癌伊立替康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中医健脾祛瘀疗法在胃癌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胃癌通过中医健脾祛瘀法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胃癌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化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运用健脾祛瘀中医疗法,而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4%,对照组为8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脾祛瘀的中医疗法辅助胃癌临床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有效率,对病灶去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赵聪
关键词:中医胃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