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用药
  • 4篇药物
  • 4篇菌药
  • 4篇抗菌
  • 4篇抗菌药
  • 3篇微乳
  • 3篇抗菌药物
  • 3篇合理用药
  • 2篇体外
  • 2篇凝胶
  • 2篇切口手术
  • 2篇疗效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指标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钙
  • 1篇地佐辛
  • 1篇碘化

机构

  • 20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赵瑛
  • 5篇王莉
  • 5篇崔颖
  • 3篇张友智
  • 3篇潘国雄
  • 2篇易蕾
  • 2篇郭梅
  • 2篇周铭
  • 1篇耿立坚
  • 1篇徐宁路
  • 1篇程荷珍
  • 1篇胡冰
  • 1篇陈琦
  • 1篇张明洁
  • 1篇邓莉
  • 1篇刘春河
  • 1篇雷蕾
  • 1篇黄伟青
  • 1篇刘春河
  • 1篇张俊玲

传媒

  • 4篇中国药房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师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中南药学
  • 2篇抗感染药学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用于无痛肠镜息肉电切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18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用于无痛肠镜息肉电切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拟行无痛肠镜息肉电切术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分为两组,A组(n=25例)采用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B组(n=25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详细记录两组术前(T0)、麻醉开始时(T1)、术中(T2)、术后(T3)等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 O2)等生命体征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丙泊酚使用总量、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不同时间点HR、MAP、RR、Sp O2等生命体征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B组T2时间点MAP、RR、Sp O2等生命体征较T0及A组同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血压过低或过高、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或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息肉电切术麻醉效果相似,但地佐辛对循环呼吸的抑制作用明显轻于芬太尼,尤其适合用于老年人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
赵瑛
关键词:丙泊酚地佐辛芬太尼无痛肠镜息肉电切术
碘化钾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吸收作用考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制备碘化钾微乳并考察其透皮吸收的效果。方法:以伪三元相图为基础,依据微乳区域大小,确定微乳的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和后二者的比例(Km),初步筛选微乳处方;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比较所制5%、10%碘化钾微乳与5%碘化钾溶液单位面积的累积渗透量(Qn),并对微乳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碘化钾微乳的最优处方为碘化钾10%(m/V)、水23%、混合乳化剂(月桂山梨坦-乙醇Km值为1∶1)61.6%、油相(丙二醇单辛酸酯)15.4%;所制微乳的渗透过程符合一级速率方程,3种样品的Q24 h分别为(5.40±0.28)、(8.75±0.42)、(2.12±0.20)mg/cm2;40℃下贮存4周后所制微乳与贮存前比较p H、含量、外观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成功制得具有透皮吸收作用的碘化钾微乳。
易蕾赵瑛
关键词:透皮吸收
3种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调查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2010年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77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77例病历中,抗菌药预防使用率100%,无指征用药为55.4%;抗菌药使用例次居前3位依次是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术前30 min-2 h应用147例(83.1%),术前>2 h应用24例(13.6%),术后平均用药时间6.8 d。结论:我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用药时机和用药时间不合理的问题,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进行监督管理,促进抗菌药在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
周铭赵瑛潘国雄崔颖
关键词:抗菌药预防用药合理用药
1271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找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2015年我院骨科1 27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给药时间合理率、品种选择合理率、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情况,其中2013年377例、2014年405例、2015年489例。结果:2013—2015年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96.02%(362/377)、78.27%(317/405)、59.92%(293/489),给药时间合理率分别为74.86%(271/362)、90.54%(287/317)、97.27%(285/293),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58.01%(210/362)、76.97%(244/317)、93.17%(273/293),抗菌药物平均用药疗程分别为(8.5±1.6)、(5.7±1.5)、(3.3±1.1)d。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预防性用药疗程仍未达到要求,仍需加强规范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赵瑛徐宁路
关键词:骨科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磺胺嘧啶铜的合成与质量控制
2013年
目的:合成磺胺嘧啶铜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磺胺嘧啶与硫酸铜发生反应合成磺胺嘧啶铜;采用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结构、理化鉴别和确证,采用滴定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合成物产率为93%,经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合成物为磺胺嘧啶铜,理化鉴别反应均为阳性;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中平均回收率为97.73%(RSD=0.33%,n=9)。结论:本品合成方法简易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张友智赵瑛
贝复新凝胶联合肿痛安胶囊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贝复新凝胶联合肿痛安胶囊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口腔科就诊的口腔溃疡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贝复新凝胶涂抹,每天3次,疗程7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肿痛安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疗程7d。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溃疡疼痛评分、总有效率、溃疡复发率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4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均上升,CD8+显著下降,两组患者溃疡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0d后,观察组和对照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8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28.95%、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复新凝胶联合肿痛安胶囊治疗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指标,降低复发率。
王莉赵瑛
关键词:肿痛安胶囊口腔溃疡临床疗效
临床药师参与1例替加环素超说明书用药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实践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根据患者的全程药物治疗监护,查阅相关文献,分析1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超剂量替加环素的治疗情况。替加环素的正常给药剂量为首剂100 mg,然后50 mg、q12h,但在此例患者的治疗中,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控制不佳。医师和药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物特性,考虑抗菌药物浓度不足控制目前感染状态,为达到控制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浓度,需超说明书剂量使用替加环素100 mg、q12h。结果:患者一般情况及症状较前好转。结论:药师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对替加环素超说明书用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水平。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可协助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获得优良的药学服务。
刘春河赵瑛
关键词:替加环素临床药师
西洛他唑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对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T2DM)肾病对血清瘦素(Leptin)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100例早期T2DM肾病患者,分为联合(西洛他唑+缬沙坦)治疗组(50例)和缬沙坦治疗组(50例),连续治疗3个月(1疗程),治疗前后检测各组Leptin及UAER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治疗组Leptin及UAE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Leptin及UAER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缬沙坦组(P<0.05或P<0.01)。结论:西洛他唑+联合缬沙坦能显著降低血清Leptin和UAER,对治疗早期T2DM肾病安全有效。
郭梅赵瑛潘国雄王力张俊玲张明洁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西洛他唑瘦素尿白蛋白排泄率
一种牙科填充用树脂修型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牙科填充用树脂修型器,包括固定块,在固定块的两端均分别开设有一个螺纹孔,在固定块的两端内部且正对螺纹孔部位均分别开设有一个固定腔,在每个固定腔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块,在每个固定腔靠近螺纹孔的一端...
王莉胡冰崔颖张友智赵瑛
骨化三醇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糖尿病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糖尿病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口腔科2017-2018年收治的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炎相关指数〔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GI、PLI、PD、SBI,hs-CRP、IL-6、TNF-α,GLU、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I、PLI、PD、SBI,hs-CRP、IL-6、TNF-α,GLU、HbA1c减轻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糖尿病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龈情况,减轻感染,控制血糖,且安全性较高。
王莉赵瑛
关键词:牙周炎骨化三醇米诺环素炎性指标糖代谢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