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杏根
- 作品数:55 被引量:79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论清代应对生物灾害的主要策略
- 2013年
- 在应对生物灾害方面,清人注重理论宣传,以统一思想,解除人们捕杀有害生物"违背天道"、"不仁"等的心理负担;加强以技术辅导为主的经验总结和传播;重视相关的组织和协调。这些对当代自然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赵杏根
- 关键词:生态思想
- 明清小说化用佛经情节举隅
- 1996年
- 一、将假试真 修仙修佛,皆在修心。修心之要,乃处世存心,一遵佛道之旨,摆脱尘世俗情。佛道二家神灵化特定环境或人物试修行者修心所臻境界,此谓之“将假试真”。
- 赵杏根
- 关键词:小说化佛经故事明清小说举隅阿育王
- 清人放生观述评被引量:3
- 2012年
- 清代关于放生的理论中,"福报说"、"普渡说"源于佛教,较此前以佛教论放生者,创获良多。"仁民爱物说"与"以佛助儒说"都以儒家理论论述放生,以"仁民"重于"爱物"。"恻隐之心说"强化人类普遍具有的对生命的同情,促进放生,并且提升人们的爱心。
- 赵杏根
- 关键词:放生佛教儒学生态动物伦理
- 陈旉《农书》中的生态思想
- 2013年
- 《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农家类图书,第一部是《齐民要术》,第二部就是陈蒡的《农书》。陈旁(1076—1149以后),号西山隐居全真子。南宋学者洪兴祖为《农书》所作后序中说:“西山陈居士,于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老氏、黄帝神农氏之学,贯穿出入,往往成诵。下至术数小道,亦精其能。生平读书,不求仕进,所至即种药治圃以自给。”洪兴祖对陈薯学问的介绍,明显有夸大的成份。《农书》所写内容,全是南方的农村事务,且其中许多是作者得之于亲身的劳动体验。因此,陈蒡是南北宋之间生活在南方农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学问比较广博.
- 赵杏根
- 关键词:《农书》生态思想《齐民要术》诸子百家洪兴祖神农氏
- 清代关于人类“用物”正当性的讨论述评——清代动物伦理思想研究之一被引量:1
- 2013年
- 人类利用乃至食用家禽家畜的正当性毋庸置疑。人类没有参与对野生动物的养育,"弱肉强食"的法则也不适用于指导处理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能够支持人类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正当性的,是人类的生存正义。
- 赵杏根
- 关键词:动物伦理生态思想食物链
- 屏刀尺而事篇章,弃组维而工子墨——清代吴江女性诗歌创作兴盛及其原因
- 2009年
- 江苏吴江,历来是诗文的渊薮。当先民文明的步履蹒跚而至清代之际,吴江文学又赶上了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相伴而生的,吴江妇女文学也迎上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终于在明末沈氏、叶氏世族、家族文学的浇灌和滋润下结出了累累硕果。清代吴江女性诗人人数之多,作品之富,是前所未有的,远远超过历代诗人、诗集总和。吴江妇女文学之繁荣有其经济、文化、文人倡导和自身的原因。
- 周雪根赵杏根
- 关键词:文学家族
- 唐代小说中的法术僧人与另类僧人被引量:2
- 2002年
- 唐代小说中的僧人形象 ,高僧很少 ,也没有体现多少佛教思想。“服务型法术僧人”形象 ,缺乏佛教色彩 ;“斗法型法术僧人”形象 ,只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矛盾斗争中失败的象征。“另类僧人”形象 ,反佛教的主旨更加明显。这些都体现了唐代小说的反佛教倾向。六朝多“辅教小说”而无反佛教小说 ,唐代小说宣传佛教者少而反佛者极多 ,这与唐代科举制度加强了士大夫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的亲缘关系等原因有关。
- 赵杏根
- 关键词:唐代小说
- 论晚清宋诗派巨子郑珍的诗被引量:4
- 1998年
- 本文论述了晚清来传派巨子郑珍诗的师承关系以及对当时和后来诗坛的巨大影响。郑珍待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日险怪奥涩,一日通俗平易。其诗中用词,或连类排比,广用典故;或多用白描,通俗流畅。郑珍好以文为诗,诗中多议论语;比喻生新,富有谐趣。
- 赵杏根
- 袁枚文章理论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袁枚文章理论 ,主要有三方面 :( 1 )尚文。经学家与文章家之间 ,袁枚推重文章家 ;文与道之间 ,他特别强调文的重要 ;注重文章的美学价值。 ( 2 )务纯。提倡专务写作 ,以期精诣 ,所为文以纯而不杂为好。 ( 3)尊骈。在消除“骈散对立”的基础之上 ,提倡骈散并尊。其文章理论富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 ,且体现出很强的“文学本位”观念。
- 赵杏根
- 关键词:文章写作清代散文骈文文学理论
- “虎丘剑池”石刻考
- 2019年
- "虎丘剑池"石刻传为唐颜真卿所书,其说始见于元延祐七年(一三二○)左右成书的《衍极》,后历代主要苏州方志皆承袭。但据蒋堂诗等文献考证,"剑池"二字实为北宋蔡襄所书。南宋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编印的《忠义堂帖》中误收伪托颜书的《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及清远道士原作,于是伪托颜书的"虎丘"借着帖本广为流传。在南宋《方舆胜览》始刊(一二三八)至元《衍极》成书(一三二○)期间,有好事者根据伪托颜书新刻"虎丘"二字。明万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马之骏补刻"虎丘"二字,并加设石座。至清康熙三年(一六六四)期间石刻曾断裂,至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期间经再次修缮,始并排嵌于石壁中。
- 殷虹刚赵杏根
- 关键词:石刻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