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文琪

作品数:15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盐岩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碳酸盐岩
  • 4篇盆地
  • 4篇海盆
  • 4篇海盆地
  • 4篇滨里海盆地
  • 3篇原油
  • 3篇石炭
  • 3篇石炭系
  • 3篇储集
  • 2篇动态储量
  • 2篇油藏
  • 2篇油田
  • 2篇水平井
  • 2篇碳酸盐岩储集...
  • 2篇碳酸盐岩油藏
  • 2篇拟稳态
  • 2篇平井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4篇赵文琪
  • 6篇王晓冬
  • 6篇王淑琴
  • 4篇赵伦
  • 3篇李建新
  • 2篇范子菲
  • 2篇陈烨菲
  • 2篇姚长江
  • 2篇孙猛
  • 1篇周瑞平
  • 1篇谭秀成
  • 1篇王军磊
  • 1篇刘波
  • 1篇李季
  • 1篇张荻萩
  • 1篇贾爱林
  • 1篇黄钢
  • 1篇刘瑞林
  • 1篇李治平
  • 1篇穆龙新

传媒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衰竭式开采条件下原油采收率的确定被引量:2
2010年
确定自然衰竭式开采的油藏采收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彼尔姆地区的油藏,基本上借助于流体动力学模拟试验来确定采收率的大小,但是该方法周期较长、工作量大,所以一般不用其进行采收率的快速计算。本文研究了油藏自然衰竭式开采条件下评价采收率的方法,并对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赵文琪姚长江王晓冬周瑞平
关键词:采收率衰竭式开采
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网络连通性评价被引量:2
2024年
基于岩心、成像测井及裂缝网络建模结果,应用拓扑学理论,对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网络的连通性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切割类型可划分为高高切割、高低切割和低低切割,研究区A2,A3,G1,G2,G3及G4小层裂缝切割较为发育,且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2)裂缝网络连通性可通过连通体面积占比、裂缝体密度、裂缝的平均长度和平均节点数4个参数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连通体面积大小、裂缝体密度大小及裂缝类型可对裂缝连通体进行定性分析和命名,研究区A2小层主要发育低低大连通体、高中大连通体和高高大连通体。(3)裂缝网络连通性和储层物性的耦合作用是油田水窜的原因,裂缝网络连通性主要与裂缝长度和裂缝体密度有关。
李长海赵伦刘波赵文琪王淑琴李建新郑天宇李伟强
关键词:碳酸盐岩连通性石炭系
基于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油井生产动态分析
油水相对渗透率是控制流体流动的基本参数,而油田生产动态分析是进行油藏工程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切入点探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方法。首先给出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31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
赵文琪
关键词:相对渗透率注采关系水驱特征动态储量
文献传递
控制碳酸盐岩油藏单井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分析——以哈萨克斯坦北特鲁瓦油田KT-I油层组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目前国内外针对控制碳酸盐岩油藏单井产能主要地质因素研究还较少。本文以哈萨克斯坦北特鲁瓦油田KT-I油层组为例,基于岩芯分析、测井解释成果、储层微观表征与生产动态分析等资料,宏观上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以及微观上从储层岩性、储层类型、物性、有效厚度等两方面对单井产能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单井产能主要受孔隙体积、渗透率与储层有效厚度的直接影响,而孔隙体积及孔隙空间类型受岩性、沉积微相与成岩相控制。在碳酸盐岩中,裂缝的发育可极大程度地改善孔隙连通性,从而增加渗透率,而其发育受断裂作用与构造变形及成岩作用、岩性控制。研究各种地质因素对碳酸盐岩单井产能的控制作用,可为制定初次油气开发方案提供有效的指导,为调整开发方案和老区扩边勘探、滚动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张荻萩王淑琴赵文琪范子菲李治平
关键词:单井产能碳酸盐岩滨里海盆地
利用水平井合采底水河道型油藏产能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底水河道型油藏的特点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以1口水平井合采多个底水河道型油藏的新模型。首先通过Newmann乘积、Laplace变换及其数值反演方法给出对应模型中水平井开发单一底水河道型油藏时不定常渗流控制方程组定产条件下的压力分布,通过Duhamel褶积得到井底定压时的产量解式,然后推导出定产和定压条件下合采2个底水河道型油藏时产量劈分情况,以此推广到合采多个储层的情形,给出两河道初始压力不相等时"倒灌"量的变化曲线。研究表明,水平井合采底水河道型储层时,是否增产与各河道初始压力的对比情况存在很大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水平井开发河道型油藏的产能评价和预测。
赵文琪王晓冬黄钢
关键词:水平井合采GREEN函数LAPLACE变换产能评价
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 成就中哈油气合作典范——哈萨克斯坦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科技创新团队
2022年
哈萨克斯坦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科技创新团队是为了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适应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发展新形势,于2001年成立的以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为主的高层次研究团队。团队自成立以来,依托“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石油集团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国际勘探开发公司实体机构,立足于大型复杂弱挥发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地质与开发理论技术研究,聚焦解决重大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目前已成为中国石油海外带凝析气顶和异常高压裂缝孔隙型弱挥发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研究新方法与新技术的主要创新基地,在提升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技术国际竞争力、推动扩大海外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合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积极贡献力量。
陈烨菲赵文琪
关键词:能源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团队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合作国家能源安全
碳酸盐岩储集层复杂孔渗关系及影响因素——以滨里海盆地台地相为例被引量:37
2014年
以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碳酸盐岩为例,在大量岩心分析资料基础上,研究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纪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白云岩储集层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晶间孔-溶蚀孔、晶间微孔、晶间微孔-晶内孔,以晶间孔-溶蚀孔组合类型物性最好。灰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组合类型为:粒间孔、粒间孔-粒内孔、铸模孔,铸模孔缺少喉道连通,渗透性差。白云岩储集层裂缝、溶洞均较发育,对储集层渗透性改善显著。孔隙度相近情况下,各类储集层渗透率明显受大—中孔喉所占的比例和孔喉半径的控制。灰岩储集层裂缝以微裂缝为主,连通孔隙占总孔隙比例与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而白云岩储集层二者没有明显的关系。沉积成岩环境控制储集层类型分布特征,是造成复杂孔渗关系的最根本的原因。
何伶赵伦李建新马纪刘瑞林王淑琴赵文琪
关键词:滨里海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
河道型气藏横向水平井产能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河道型气藏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横向水平井开发河道型气藏的新模型。对于该模型,首先求得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瞬时点源函数,然后通过Newmann乘积和Laplace变换及其数值反演方法,给出对应气藏模型中不定常渗流控制方程组定产条件下的压力分布,通过Duhamel褶积得到井底定压时的产量解式。研究表明,新模型能以一口水平井同时开发多个河道,可减少钻井数量,节约投资成本;横向水平井产能明显高于直井,增产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用于水平气井的产能评价和预测。
赵文琪衣军王晓冬
关键词:GREEN函数LAPLACE变换
有限导流压裂水平气井拟稳态产能计算及优化被引量:7
2016年
在拟稳态流动阶段,边界封闭效应会对气井产能计算及优化产生很大影响。以单条人工裂缝为研究单元,在推导有限导流因子基础上,利用积分变换、渐近分析等方法获得单裂缝拟稳态压力基本解,基于势叠加原理、物质平衡方程建立矩形地层有限导流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模型并迭代求解,同时回归产能关于压裂参数的导数极大值获得最优参数的函数关系线。结果表明:气井产能受裂缝条数、长度、间距、导流能力、相对位置及气藏几何形状等因素影响,增大裂缝与地层接触面积、减小缝间干扰、降低边界封闭效应、平衡裂缝与地层流入流出关系能有效提高气井产能;当裂缝系统均分气藏泄流面积时裂缝布局最优,而对应的裂缝最优导流能力关系线则随气藏矩形长宽比、裂缝条数的变化而变化;在最优参数作用下气井能较为显著地达到较高的产能水平,实际使用时应选取最优参数线附近区域作为优化压裂参数的参考范围。
王军磊贾爱林位云生赵文琪
关键词:有限导流拟稳态
碳酸盐岩早期差异成储路径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以滨里海盆地N油田石炭系KT-Ⅰ与KT-Ⅱ层系为例被引量:4
2023年
以滨里海盆地N油田石炭系KT-Ⅰ与KT-Ⅱ层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综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物性分析以及各类测试资料,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以及早期成储路径展开系统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成储路径与储集层孔喉结构和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KT-Ⅰ层系以云岩类储集层为主,颗粒灰岩次之,其中云岩类储集层以晶间(溶)孔、小型溶洞为主,孔喉连通性好,为高孔—高渗的孔洞型储集层,而颗粒灰岩类储集层以粒内溶孔、铸模孔及生物体腔孔发育为特征,孔喉连通性差,属中孔—低渗的孔隙型储集层。KT-Ⅱ层系以粒间(溶)孔和生物体腔孔发育的颗粒灰岩为特征,为中高孔—高渗的孔隙型储集层。进一步分析表明,KT-Ⅰ层系云岩与灰岩储集层单旋回厚度小,皆受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的控制,而KT-Ⅱ层系单旋回厚度大,颗粒滩未经历早期岩溶的改造。3类储集层的成储路径分别为:(1)KT-Ⅰ云岩类储集层,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导致矿物相转变并使得部分矿物更易遭受溶蚀→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形成→云岩抗压溶岩石骨架有利于储集层的保护;(2)KT-Ⅰ颗粒灰岩储集层,早成岩期岩溶作用优化储集层→初期压实控制胶结流体通道进而控制胶结作用—粒间孔与粒内孔差异胶结控制储集层的保护;(3)KT-Ⅱ颗粒灰岩储集层,原始沉积环境控制储集层的形成→初期压实与早期胶结作用控制储集层的保护。成储路径差异控制了不同的孔渗特征与孔喉结构,而孔喉结构进一步控制了早期岩溶型云岩、早期岩溶型颗粒灰岩、原生孔保存型颗粒灰岩3种储集层的质量。研究结果将为具类似特征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因分析提供参考,也因发现了云岩较灰岩更易早期溶蚀的现象而具有较为重要的岩溶地质学意义。
卢家希谭秀成谭秀成陈烨菲陈烨菲王淑琴赵文琪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集性能石炭系滨里海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