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振振

作品数:7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飞灰
  • 3篇焚烧
  • 3篇焚烧飞灰
  • 2篇秸秆
  • 2篇垃圾
  • 1篇单级
  • 1篇氮源
  • 1篇压强度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消化
  • 1篇有机垃圾
  • 1篇预处理
  • 1篇渗滤
  • 1篇渗滤液
  • 1篇生物质
  • 1篇生物质能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厂
  • 1篇水泥固化
  • 1篇填埋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蒋建国
  • 7篇赵振振
  • 3篇张妍
  • 3篇吴时要
  • 3篇隋继超
  • 2篇杜雪娟
  • 2篇许鑫
  • 2篇邓舟
  • 2篇王军
  • 1篇娄志颖
  • 1篇杨颖
  • 1篇黄云峰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有机垃圾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启动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在中温(35℃)条件下,应用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对有机垃圾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处理研究.在启动阶段,垃圾进料量随反应器内pH值及产气量的变化作适当调节.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进料有机垃圾的含固率(TS)达到24.79%,挥发性固体物质(VS)达到230.62g/kg的情况下,系统的产气效率以进料VS计达到了705.77L/kg.反应器启动30d后,内部料液的pH值稳定在6.9~7.3之间.在稳定运行阶段,以进料VS计,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机负荷率(OLR)达到6.98kg/(m3.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5d,启动实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隋继超蒋建国吴时要赵振振
关键词:有机垃圾高固体厌氧消化
焚烧飞灰水泥固化技术研究被引量:68
2006年
对利用水泥固化技术处理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焚烧飞灰的主要化学组成,考察了水洗预处理对飞灰组成及固化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水泥/飞灰配比下所制得固化块的机械性能和重金属浸出毒性.结果表明,焚烧飞灰主要元素包括Cl、Ca、O、K、S、Na等,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包括Zn、Pb、Cu、Cd和Cr等.经过水洗预处理,焚烧飞灰中的可溶性盐类大大减少,飞灰固化块的强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重金属浸出毒性则有明显的降低,预处理飞灰所制固化试块在养护28d后其重金属浸出毒性都能达到相应的控制标准,其中重金属Pb浸出浓度比原灰所制固化块降低了11%(飞灰添加量20%)~59%(飞灰添加量80%);随着水泥添加量的增加,飞灰固化块的抗压强度也随之提高.添加60%水泥的固化块在养护28d时的抗压强度最高,达425N·cm-2;预处理飞灰固化块有着较强的抵御环境变化能力,重金属浸出毒性在pH值1~13的范围内都比较稳定.
蒋建国赵振振王军张妍杜雪娟
关键词:飞灰水泥固化抗压强度浸出毒性
可溶性磷酸盐处理焚烧飞灰的稳定化技术被引量:43
2005年
对垃圾焚烧飞灰的基本物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表明焚烧飞灰的主要元素以Ca、Cl、K、S、Si等为主,另外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重金属如Pb、Zn、Cu、Mn和Cr等,且Pb、Cu、Zn、Cd等重金属的浸出毒性远高于危险废物浸出毒性标准.研究采用可溶性磷酸盐对焚烧飞灰进行稳定化处理,分别考察了磷酸盐投加量、养护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稳定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盐可以对焚烧飞灰取得很好地稳定化效果,当磷酸盐投加量为3%时,飞灰中重金属Pb、Cd和Zn的浸出浓度能够分别降低97·5%、91·6%和95·5%;养护时间对稳定化产物稳定性的影响不大;稳定化产物能够在相当宽泛的pH范围内保持稳定,其长期稳定化效果很明显.
蒋建国张妍许鑫王军邓舟赵振振
关键词:焚烧飞灰可溶性磷酸盐
零价铁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被引量:9
2006年
为解决垃圾渗滤液尤其是回灌后渗滤液存在可生化性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可行的渗滤液物化处理工艺。采用零价铁法工艺,利用废旧铁屑处理渗滤液。实验考察找到了处理效果随铁屑投加量,焦炭投加量、反应时间及pH值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正交实验找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当pH控制在7.4左右,反应时间3 h,铁屑和焦炭投加量分别在175 g.L-1和0.3 g.L-1的时候,能达到60%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结果表明,零价铁法处理渗滤液效果明显,价格适中,操作简单,应用前景广阔。
赵振振蒋建国黄云峰杨颖
关键词:渗滤液零价铁法
秸秆高固体厌氧消化预处理实验研究被引量:29
2007年
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木质素,难于直接被厌氧微生物利用,降低了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效率.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化学药剂浸泡的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以破坏木质素结构、加快高固体厌氧消化的进程.实验分别利用浸泡液COD浓度、COD溶出总量和14 d加速产气实验结果来表征预处理效果,考察了预处理药剂种类、浓度,预处理时间、温度,秸秆种类及其破碎程度等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溶液是预处理效果最好的药剂,提高秸秆的破碎程度和预处理温度,同样能提高预处理效果.利用4 mg/L的NaOH进行秸秆预处理,14 d加速产气实验共产气约1500 mL(10 g秸秆);预处理24 h后其浸泡液COD浓度达到39000 mg/L.经过NaOH溶液预处理,秸秆中难降解木质素的含量从28%下降到19%,有利于提高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秸秆的效率.
蒋建国赵振振杜雪娟隋继超吴时要
关键词:秸秆生物质能木质素
添加污泥饼补充氮源的农作物秸秆高固体厌氧消化启动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高固体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农作物秸秆,并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泥饼进行氮源补充,既可以减轻对秸秆和污泥处置带来的环境污染,更能产生大量的沼气能源和有机肥,缓解农村的能源供给压力和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贫瘠.对2个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启动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经过NaOH化学预处理并投加5%左右的污泥调节C/N后,厌氧消化效果良好.启动期共计930 h,启动阶段完成了厌氧污泥活性的恢复和菌种的驯化.启动期结束时,进料含固率约为12%~16%,产气速率为0.15~0.18 L/h.启动阶段pH的变化和产气情况的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关性.1号反应器的TS和VS降解率分别为54%和65%,2号反应器则为67%和75%.启动阶段COD浓度较低,为1 000~6 000 mg/L,氨氮浓度为200~600 mg/L.
蒋建国娄志颖赵振振吴时要隋继超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污水处理厂污泥产气
焚烧飞灰磷灰石药剂稳定化技术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对垃圾焚烧飞灰的全组分和浸出特性进行了分析,表明焚烧飞灰含有多种重金属,萁中Pb、Zn和cd等的浸出毒性分别达到11.8、164.9和31.2mg/L,远高于危险废物浸出毒性标准.实验选择新型无机稳定化药剂——磷灰石对焚烧飞灰的重金属稳定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磷灰石投加量7%时,处理后焚烧飞灰的重金属浸出毒性(部分样品除镉外)均达到了危险废物填埋入场控制限值;焚烧飞灰的稳定化效果与磷灰石的粒径有关,当其粒径为200目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稳定化效果;稳定化产物在养护时间1d后,其重金属浸出浓度不再改变;实验证明在pH3~11范围内稳定化产物都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减少了稳定化产物在环境条件下的二次污染的风险.
张妍蒋建国邓舟许鑫赵振振
关键词:磷灰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