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鸿昌

作品数:83 被引量:163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6篇大豆
  • 19篇栽培
  • 15篇选育
  • 15篇栽培技术
  • 15篇早熟
  • 15篇大豆新品种
  • 12篇高产
  • 9篇大豆品种
  • 6篇选育及栽培技...
  • 6篇杂交
  • 5篇豆种
  • 5篇生育
  • 5篇高产栽培
  • 5篇超早熟
  • 4篇盐碱
  • 4篇炸荚
  • 4篇生育期
  • 4篇种质
  • 4篇耐盐
  • 4篇耐盐碱

机构

  • 81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黑河学院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83篇贾鸿昌
  • 69篇鹿文成
  • 67篇韩德志
  • 61篇张雷
  • 60篇梁吉利
  • 56篇闫洪睿
  • 6篇李艳杰
  • 6篇邱丽娟
  • 6篇王舒
  • 5篇蔡鑫鑫
  • 4篇刘英华
  • 4篇刘发
  • 4篇张立军
  • 3篇林繁会
  • 3篇吴振明
  • 3篇崔杰印
  • 3篇刘月辉
  • 3篇张习文
  • 2篇武婷婷
  • 2篇位昕禹

传媒

  • 23篇黑龙江农业科...
  • 9篇大豆科学
  • 8篇中国种业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第十届全国大...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西部科技
  • 1篇大豆科技

年份

  • 4篇2025
  • 8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大豆检测的取样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豆检测的取样机,包括握动杆、破层锥头、安装架、刻度盘、固定连接台、推动杆、使力圆板、样品盛放箱、卡紧弹簧以及导向滑块,握动杆上端面安装有固定连接台,固定连接台左端面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内部安装有样...
鹿文成贾鸿昌韩德志闫洪睿张雷
大豆杂交方法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总结了各地大豆杂交各主要环节的不同做法,分析了这些做法的优缺点及产生背景,并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比较合理的杂交方案,即父本条播,母本穴播,既利于母本保花保荚又利于杂交操作;去雄采用整体去雄法,去雄后1~2h再授粉,适当的间隔时间可以增加适宜花的数量,减少恶劣天气的影响,增加成活花的绝对数量进而提高杂交效率;去雄应在早晨6∶00之前完成,可大幅降低伪杂种率;在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杂交后无需包扎,只需用彩线对杂交花朵进行标记,选中适宜花后其它花荚全部去除,这样既利于杂交果营养的供应,又便于摘荚收获。
贾鸿昌梁吉利
关键词:大豆杂交方法
高纬寒地大豆杂交方法介绍被引量:1
2016年
不同地区大豆杂交方法不尽相同,结合黑河市高纬寒地地区大豆多年杂交经验,介绍了一种适合高纬寒地大豆杂交的方法。具体杂交方法为:一般在母本盛花期的当日4∶00选择大花蕾没散粉前去雄,5∶00左右选择中、小花蕾去雄,8∶00以后花粉极佳时进行授粉。先去雄后授粉的方法有利于大豆的雌蕊发育,可提高杂交成活率。适当选择母本大花集中去雄,间隔一段时间后集中授粉,既提高了成活率,又可避免伪杂种。
韩德志卢锐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贾鸿昌
关键词:大豆成活率有性杂交
黑河51遗传背景及高产栽培模式
2017年
黑河51为2009年黑河分院省审极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性大豆品种,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09013,获新品种保护权(登记号20090019.6)。原代号黑交01-2008,以黑河14为母本、北丰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适合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第五积温带下限种植,符合优质食用大豆标准。该品种为半矮秆材料,适宜大垄密植栽培,重点介绍了该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模式,以帮助农民更好的发挥该品种的高产优质特性,增产增效。
朱海芳闫洪睿贾鸿昌马明姜连生吴振明韩德志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
褪黑素通过调控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增强大豆幼苗对抗低磷胁迫的能力
2025年
【目的】从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的角度,研究褪黑素提高大豆幼苗抗低磷胁迫的途径。【方法】采用1片复叶期的大豆幼苗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在营养液中设置两个磷水平:0.5 mmol/L(正常磷对照,CK)和0.05 mmol/L(低磷胁迫,P0.05),并在磷胁迫下增设淋浇100μmol/L褪黑素处理(P0.05+M)。在褪黑素处理后的0、5、10、15和20天,破坏性取大豆幼苗地上部(植株)和根部样品,调查与大豆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相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分析褪黑素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CK相比,P0.05处理显著抑制了大豆幼苗和根系生长。与P0.05处理相比,第5、10、15和20天,P0.05+M处理大豆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提高10.63%、4.3%、4.8%、13.73%、6.18%、7.05%、5.23%,而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9.7%、5.41%。褪黑素处理后第10和20天,P0.05+M处理大豆根长、根体积、根瘤数、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根系活力较P0.05处理分别平均提高了4.59%、27.51%、12.67%、7.27%、3.57%、22.23%、11%;叶、茎、根以及全株的氮素积累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08.37%、201.82%、58.93%、87.38%,磷素积累量则分别平均提高了62.69%、63.24%、55.84%、59.96%;叶片Chla、Chlb、Chl(a+b)、Car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3.02%、23.02%、15.66%、29.59%,气体交换参数Pn、Gs、Ci、Tr分别平均提高了16.64%、10.4%、3.2%、13.04%;株高、茎粗、叶面积、节数、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平均提高了22.88%、17.09%、62.07%、20.97%、52.43%、25.6%、33.93%、38.58%。Mantel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之间,以及它们与大豆植株地上部形态、干物质积累、氮和磷素积累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机森林分析进一�
吴天一贝世俊褚霈宇吴耀坤贾鸿昌朱嘉宇商晓寒王孟雪金喜军
关键词:大豆低磷胁迫褪黑素幼苗生长
一种大豆施肥装置
一种大豆施肥装置,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车体、松土犁和盛肥桶,车体底部前侧设置有松土犁,车体上固定设置有盛肥桶,盛肥桶底部安装有与盛肥桶内部连通的出肥管,出肥管设置于松土犁正后方。盛肥桶内部盛有肥料,所述车...
贾鸿昌
文献传递
航天大豆品种金源55号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7年
金源55号是黑河分院通过航天处理黑交83-889×美丁F2有性杂交后代,利用混合法选育的早熟春大豆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1。金源55号的选育说明航天处理对大豆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对后代农艺性状和品质的改良都具有促进作用。该品种在参试过程中不仅丰产性好,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北部和新疆北部春播种植。非常适宜"垄三"栽培模式。
房树彬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贾鸿昌吴振明韩德志
关键词:大豆
试验小区机械播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2015年
长期以来,小区试验大多采用传统的人力手工播种,劳动的繁重、工序的繁琐、播种效率低、播种质量不均衡和小区面积及数量小和少,严重地影响了小区试验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普遍性。相比之下,小区播种机械化作业效率高,播种技术指标一致,避免了人力手工播种造成的明显试验误差,是小区试验的重要方式[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的小区试验播种经历了人工播种、半机械化播种和基本机械化播种三个阶段:
梁吉利朱海芳闫洪睿张雷鹿文成贾鸿昌韩德志
关键词:机械播种机械化播种机械化作业播种质量技术指标
早熟大豆规模化制种技术
2019年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大豆产量的高低,与种子的质量密切相关。黑龙江省北部是大豆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大豆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左右,大豆种子企业较多,企业制种技术体系尚不够完善。为促进早熟大豆的规模化生产,本文以三级扩繁为关键技术、品种选择为核心、良田选择为基础、配套栽培技术为依托,详细阐述了早熟大豆规模化制种的关键技术环节。
韩德志闫洪睿张雷梁吉利贾鸿昌来永才毕影东鹿文成
关键词:大豆规模化制种早熟
大豆新品种黑科60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1
2021年
为满足第四积温带区域在生产上对早熟优质高产抗倒伏大豆品种的需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大豆一室选育出了大豆新品种黑科60,该品种于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80003)并推广种植,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190024)并推广种植。黑科60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倒伏性强,适应性广,使用“垄三”密栽培模式表现最佳。本文简要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种植区域及高产栽培技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闫晓飞张雷鹿文成梁吉利贾鸿昌韩德志闫洪睿
关键词:大豆丰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