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强 作品数:17 被引量:3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sBTFE序列在体内正常胎脑和异质性改变胎脑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具有灵敏度编码的快速平衡稳态梯度场回波(sBTFE)序列对测量胎脑白质信号强度(SI)及胎脑白质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在21~39孕周的异质性胎脑进行sBTFE序列1.5T扫描。根据胎龄将胎儿大脑分为4组(A~D组),分别计算每个胎龄组双侧前额叶、枕叶、颞叶、顶叶和中央前白质区以及丘脑、小脑和脑桥的信号强度比值(SIRs),并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上述感兴趣内SIRs的组间差异进行评估。结果sBTFE具有良好的脑脊液白质对比度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胎脑白质的成像具有最佳的诊断信度(3.35±0.42)。结论sBTFE序列显示了胎脑白质SIR随胎龄的不同而不同,反映了生发基质何时何地迁移以及髓鞘形成过程的时间顺序。 李茗 李想 胡安宁 陆芳菲 薛巽文 蒋雯欣 韩小伟 费强关键词:信号强度比 关于医院急诊推床改进的建议 2003年 费强 刘蓉关键词:放射科 MRI与CT在临床检查中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MRI与CT影像特征在原发性脑淋巴瘤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与CT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17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25个病灶,包括幕上24个与幕下1个,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螺旋CT诊断的深度病灶阳性率为91.07%,表层病灶阳性率为48.21%,MRI诊断的深度病灶阳性率为83.93%,表层病灶阳性率为37.50%,螺旋CT诊断阳性率高于M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检查诊断分析,MR或CT均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准确率高。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与CT表现各具特点,能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施健 曾启龙 费强关键词:原发性脑淋巴瘤 MRI CT 自动移床扫描技术在全下肢MRI中的应用优势 田传帅 刘广月 胡安宁 施健 费强 金松 朱斌 张冰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及计算方法 2004年 X线摄影学是以X线作为手段,以理工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通过具有医疗情报肢体的正常与异常的X线量、X线质,将具有诊断价值的情报显示于胶片或荧光屏上的一门学科。。 费强关键词:X线技术 医学影像学 摄影条件 计算方法 仰卧固定支点侧屈位片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柔韧性的临床价值 2011年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的目的是在融合较短脊柱节段的条件下矫正畸形,得到一个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躯干。术前柔韧性评估在确定脊柱侧凸的结构性特点、融合节段的范围、预测矫形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评估柔韧性主要依靠各种姿势产生矫形力,并在其作用下拍摄X线影像。虽然柔韧性作为脊柱侧凸术前常规评估的指标已被广泛使用,但摄影时施加的矫形力不稳定, 费强 施健 金松 秦民益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柔韧性 仰卧 矫形手术 矫正畸形 脊柱节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CNS-DLBCL)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颅内PCNS-DLBCL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PCNS-DLBCL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11例均行MRI平扫、Flair、DWI及增强扫描,增强均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3个位置扫描。结果 11例患者共发现24个病灶,7例(63.6%)为单发病灶,4例(36.4%)为多发病灶;21个(87.5%)病灶位于大脑半球,3个(12.5%)病灶位于幕下。病灶在T1WI相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相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清;所有病灶均可见占位效应,周围水肿程度轻重不一;绝大部分病灶在DWI相上均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片状、环形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3个病灶(12.5%)中可见囊变,囊变区无强化;5个病灶(20.8%)强化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裂隙状低信号影;所有病灶均未见钙化、出血。结论 PCNS-DLBCL为中枢神经系统少见恶性肿瘤,表现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但影像学上有自身的特点,认真分析其影像及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顾康康 费强 张鑫 靳晶 王坤 朱斌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颈椎病的早起X线表现 费强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顾康康 靳晶 费强 张鑫 窦鑫 朱斌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优质胸部DR干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的探讨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在摄胸部DR干式激光图像评片时,严格按照以下标准选取实验对象:(1)身高:(2)体重:(3)体厚(胸部):男性20cm左右,女性18cm左右;(4)管电压:100~125KV;(5)栅比:取10:1... 刘广月 施健 费强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