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霞
-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长穗桑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被引量:1
- 2009年
- 从长穗桑的茎皮中首次分离到9个Diels-Alder型加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分别鉴定为mulberrofuran K(1),mulberrofuran G(2),guangsangon L(3),kuwanon J(4),kuwanon X(5),guangsangon G(6),guangsangon B(7),guangsangon D(8),kuwanon P(9)。化合物1~9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10-5M浓度下,化合物1,2,5~7,9对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生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大于50%)。
- 谭永霞王洪庆陈若芸
- 关键词:桑属抗氧化
- 鹰嘴豆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7
- 2007年
- 目的:研究鹰嘴豆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方法: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对鹰嘴豆干燥种子及鹰嘴豆发芽种子进行提取,经硅胶、大孔树脂D101、葡聚糖Sephadex LH-20色谱手段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齐墩果-12-烯(1),鹰嘴豆芽素A-7-O-β-D-葡萄糖苷(2),脑苷(3),1-乙基-α-L-半乳糖苷(4),尿苷(5),腺苷(6),色氨酸(7),鹰嘴豆芽素A(8),芒柄花素(9)。结论:1,3,4,6,7均为首次从鹰嘴豆属植物中分离到。
- 谭永霞孙玉华陈若芸
- 关键词:豆科鹰嘴豆化学成分
- 长穗桑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 长穗桑为桑科桑属植物,又名黔鄂桑、黄蚕桑、花桑,是重要农作物栽培桑的野生近缘种,产于我国南部地区。其根、枝、叶、果实均可作药用。对长穗桑茎皮95%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分别进行抗氧化和降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
- 谭永霞
- 关键词: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 文献传递
- 长穗桑中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被引量:4
- 2008年
- 为了研究长穗桑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从长穗桑茎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wittifuran D(1)、wittifuran E(2)、moracin C(3)、moracin M(4)、moracin P(5)、2-(3,5-dihydroxyphenyl)-5,6-dihydroxybenzofuran(6)和mulberroside C(7),并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对化合物3~7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3、4、6浓度在1×10-5mol.L-1时对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生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抑制率分别为73%、69%和89%。
- 谭永霞刘超陈若芸
- 关键词:抗氧化
- 长穗桑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成分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长穗桑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长穗桑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长穗桑水提取物中分离到11个化合物,其中7个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2个酰胺类化合物,1个氨基酸以及甜菜碱。分别鉴定为1-deoxynojirimycin(1),fagomine(2),3-epi-fago-mine(3),1,4-dideoxy-1,4-imino-D-arabinitol(4),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in(5),4-O-β-D-glucopyranosyl-fago-mine(6),1,4-dideoxy-1,4-imino-(2-O-β-D-glucopyranosyl)-D-arabinitol(7),(2S)-citrullinamide(8),grateloupinamide(9),天冬氨酸(10),甜菜碱(11)。化合物1~10分别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4个多羟基生物碱(1,5~7)以及1个酰胺类化合物(9)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IC50为0.07μmol.L-1;化合物5的IC50为0.39μmol.L-1,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acarbose,IC50=0.52μmol.L-1)相当;化合物6,7,9的IC50值在1~5μmol.L-1。
- 谭永霞王洪庆陈若芸
- 关键词:Α-葡萄糖苷酶
- 长穗桑茎皮中的酚类成分及其抗炎和细胞毒活性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长穗桑茎皮中具有抗炎和细胞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对长穗桑茎皮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酚类化合物,其中6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5,7,3,′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2),norartocarpanone(3),二氢山柰酚(4),euchrenone a7(5),morachalcone A(6),白藜芦醇(7),高白藜芦醇(8),4′-异戊烯基高白藜芦醇(9)。化合物18分别进行了抗炎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和8浓度在1.0×10^-5mol.L-1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刺激的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76.8%,94.2%;化合物2和8分别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和人胃癌细胞(BGC-823)有选择性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0.66,1.31μmol.L^-1。
- 谭永霞刘超陈若芸
- 关键词:黄酮类抗炎细胞毒
- 桑属植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基础研究
- 陈若芸于德泉申竹芳谭永霞张庆建刘超刘泉戴胜军杨燕康洁王洪庆崔锡强王磊孙胜国倪刚
- 该成果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围绕中医中药现代化的整体目标,发掘和继承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中的作用,从常用中药桑及其代用品以及桑叶的代谢产物-蚕沙中寻找有效成分。主要发现点有:1.对8种桑属植物及代谢产...
- 关键词:
- 关键词:桑属植物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