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昌卫
- 作品数:54 被引量:755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近50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8
- 2004年
- 对长江、黄河源区12个台站近50年来的温度、降水资料分析表明,近50年来长江源区平均升温0.61℃,黄河源区平均升温0.88℃;长江-黄河源区降水量在经过上世纪80年代高峰期后90年代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东部地区降水量减幅大于西部地区;在总体气候向暖干变化的同时,区域内春末夏初和冬季部分月份近50年来气候朝暖湿化方向发展。径流量在上世纪90年代呈现出较强的枯水期,然而由于气候变暖加剧了冰雪的消融,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温度升高的气候背景下径流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波动变化,近50年来区域内呈现出冰川、冻土加速消融,湖泊、沼泽疏干退化加剧的趋势。
- 谢昌卫丁永建刘时银
- 关键词:气候水文环境
-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范围的探讨被引量:51
- 2003年
- 在江河源区地理学与水文学界定的基础上,在明确界定源区范围四大原则与依据的前提下,文章综合分析了长江黄河源区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植被分布以及水文水系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确定了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研究的范围。以达日水文站为界,以上区域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源区范围,流域控制面积约4.49×104 km2,源区为高原湖泊沼泽地貌,地形平缓,高寒半干旱气候,受水热条件控制植被主要为草原化草甸;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源区以聂恰曲汇口为界,流域控制面积约12.24×104 km2。长江源区为高平原丘陵地貌,地形变化和缓,气候为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因范围广阔,分布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
- 丁永建杨建平刘时银陈仁升王根绪沈永平王建谢昌卫张世强
- 关键词:生态环境长江黄河
- 一种多年冻土地面沉降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年冻土地面沉降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基座、支撑杆、圆盘、配重块组和支撑底座,固定基座放置在参考平面上,支撑杆固定在固定基座上,圆盘的中心固定在支撑杆的顶端,支撑底座放置在待测冻土地面上,配重块组分别放置在...
- 乔永平谢昌卫吴通华庞强强赵林康世昌
- 文献传递
- 一种气体测量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体测量装置,包括光源、光检测器、第一气体测量室、第二气体测量室、第一反射镜及第二反射镜,第一气体测量室与第二气体测量室相通,第一气体测量室的入光侧及出光侧分别设置有光源与第一反射镜,第二气体测量室的入光侧...
- 乔永平谢昌卫史健宗刘广岳赵林康世昌
- 文献传递
- 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谷近年来发现有跃动冰川被引量:24
- 2005年
- 根据冰川编目、Landsat MSS/TM/ETM+影像和相关的历史考察制图,利用GIS进行了不同时期的冰川分布图的制作,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冰川范围.重点监测了喀喇昆仑山北坡克勒青河的5Y654D48、5Y654D97的不同时段内的冰川运动状况.结果发现:5Y654D48冰川和5Y654D97冰川分别在1990-2000年与1977-1990年间运动速度达272 m·a-1,213.1 m·a-1,比其它时段运动速度大7~20倍,具备跃动冰川的运动特征.分析认为,5Y654D48冰川在1990-2000年、5Y654D97在1977-1990年间曾分别发生过冰川跃动.
- 上官冬辉刘时银丁永建丁良福沈永平鲁安新李刚张勇谢昌卫
- 关键词:LANDSAT
- 一种多年冻土地面沉降测量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年冻土地面沉降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基座、支撑杆、圆盘、配重块组和支撑底座,固定基座放置在参考平面上,支撑杆固定在固定基座上,圆盘的中心固定在支撑杆的顶端,支撑底座放置在待测冻土地面上,配重块组分别放置在固定...
- 乔永平谢昌卫吴通华庞强强赵林康世昌
- 文献传递
- 一种冻土样品的制备和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冻土样品的制备和测量装置,包括冻土样品制备单元、渗透参数测量单元、热学参数测量单元及电源,冻土样品制备单元包括样品筒、压力室及控温室,样品筒位于压力室内的中间处;渗透参数测量单元包括进气口、出气口、气体流量...
- 乔永平谢昌卫姚济敏杜二计赵林康世昌
- 文献传递
- 西天山托木尔峰南麓大型山谷冰川冰舌区消融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基于对托木尔峰南麓托木尔型山谷冰川的野外考察和典型冰川的定位观测,对冰面被表碛广泛覆盖的所谓“托木尔型”冰川冰舌区表碛与冰面消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碛对冰面消融、冰川水文过程、冰川变化等均具有重要影响,当表碛厚度超过3cm时,表碛对冰面消融就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厚度增加,冰面消融显明减弱.科其喀尔冰川表面的观测表明,由末端向上,表碛厚度逐渐减薄.受表碛影响,科其喀尔冰川区最大的消融量出现在海拔3800~3900m之间、表碛物厚度小于10cm的区域内;冰川消融强度由此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向下随表碛厚度的增大而减弱.冰面湖的发育是表碛覆盖冰川的又一主要特征,湖水对冰面的融蚀和快速排泄成为冰面产汇流的主要过程.科其喀尔冰川研究表明,两三个冰面湖排泄形成的融蚀冰量就相当于冰川末端退缩造成的冰量损失.因此,冰面湖等热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扩张融蚀、融穿排泄、形成湖区低地,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不仅是其主要消融方式之一,而且也强烈的影响着冰川水文及冰川变化.托木尔峰南麓地区大型冰川变化主要以厚度减薄为主,而不是像大多数冰川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末端和面积减少—方面.
- 丁光熙陈彩萍谢昌卫王建
- 关键词:表碛冰舌
- 一种冻土地区地质探测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冻土地区地质探测装置,包括微型电机、支撑台、螺旋杆、测试盒、压力探测头和电源,微型电机和电源均设置于支撑台内,微型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轴承与螺旋杆连接,螺旋杆上有螺旋叶片,测试盒设置于相邻两个螺旋叶片之间,...
- 乔永平谢昌卫岳广阳赵拥华赵林康世昌
- 文献传递
-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
- 2008年
-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是我院4大野外站网络之一,现包括高寒地区冰冻圈观测研究野外站5个、特殊灾害野外观测研究站2个、极端干旱区监测研究站1个和遥感试验研究站2个。6年来,各野外站在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科研项目实施与成果产出等方面成效显著。今后,我院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其监测和研究能力。
- 赵涛翟金良黄铁青谢昌卫
- 关键词: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