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伟勇

作品数:33 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骨折
  • 5篇皮瓣
  • 5篇缺损
  • 4篇内固定
  • 3篇断指
  • 3篇断指再植
  • 3篇腰椎
  • 3篇再植
  • 3篇皮瓣修复
  • 3篇组织缺损
  • 3篇创伤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胸腰椎
  • 2篇血管移植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引流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机构

  • 16篇武警广东省总...
  • 14篇武警广东总队...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32篇谢伟勇
  • 12篇蒲志超
  • 8篇卢仕良
  • 7篇田宜肥
  • 6篇何灿杰
  • 6篇谭新东
  • 6篇汤拥军
  • 5篇王延斌
  • 5篇黄富荣
  • 4篇黄坤炳
  • 3篇薛剑
  • 2篇周海强
  • 2篇王延斌
  • 2篇薛剑
  • 2篇陈西政
  • 2篇张猛
  • 2篇郭仰韩
  • 2篇徐正奎
  • 2篇张弛
  • 2篇黄富荣

传媒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武警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第八届全国烧...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会阴部病损修复治疗14例体会
目的小结14例会阴部病损修复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4例会阴部病损修复治疗的效果与手术方法的关系。结果 14例患者中,有12例经1次手术、2例经2次手术,共计16次手术, 13例患者得到了满意的治疗,可在正常体位排泄大...
田宜肥汤拥军谢伟勇卢仕良张弛张猛柳源
关键词:会阴部
文献传递
远端蒂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16例被引量:2
2002年
卢仕良谭新东周海强田宜肥谢伟勇李凤环
关键词:大隐静脉皮瓣足跟皮肤缺损
肩胛皮瓣在四肢组织缺损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索应用肩胛皮瓣行四肢组织缺损的美学修复。方法应用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组织缺损。结果自1998-02至2010-12,临床应用11例,皮瓣面积(10 cm×15 cm)~(16 cm×25 cm),成活10例,1例因血管变异失败。结论肩胛皮瓣与四肢皮肤厚薄、质地相似,术后肢体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是四肢组织缺损美学修复的首选皮瓣。皮瓣预扩张后一期修复效果优良。
卢仕良谢伟勇陶国贵柳原
关键词:肩胛皮瓣游离皮瓣组织缺损美学
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急诊治疗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患者1例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报道下肢皮肤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全厚皮片原位回植加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下肢皮肤脱套伤。结果术后回植皮片成活率98%,伤肢的色泽、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全厚皮片原位回植加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蒲志超谢伟勇黄富荣何灿杰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皮肤脱套伤全厚皮片
外踝上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回顾并总结我院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外踝上皮瓣修复。方法 自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20例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外踝上皮瓣修复。 结果 术后坚持6-24个月随访,皮瓣全部存活。 结...
谢伟勇张兴世王键黄富荣顾林
Ilizarov骨搬移结合Masquelet术治疗胫骨骨感染12例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各种事故的频发,由严重创伤所引起的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或由于初次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这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由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近年来也成为骨科医生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应用Ilizarov技术在治疗此类疾病的优越性也越来越突出。我科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胫骨感染性患者12例,全部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诱导膜技术治疗,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薛剑朱茗谢伟勇黄坤炳
关键词:伊利扎罗夫技术外固定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卫星细胞再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通过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骨骼肌运动损伤后卫星细胞再生的影响,探讨IGF-Ⅰ在骨骼肌运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SD大鼠1周力竭模型,首次力竭后第1、3、5天给予右侧腓肠肌中部的肌膜下分别注射外源性IGF-Ⅰ300ng/ml(实验组)、生理盐水1ml(对照组),分别在首次力竭后7、9、11、17、24、30d取材,进行骨骼肌HE染色光镜观察,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比较。结果首次力竭后7、11、17d实验组卫星细胞明显增多,对照组胶原纤维增多,30d实验组肌纤维塑形良好,对照组可见瘢痕愈合;电镜观察对照组可见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还有凋亡细胞出现;实验组线粒体形态较正常,糖原颗粒增多,可见新生的肌纤维。PCNA指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GF-Ⅰ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的卫星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
向峥余斌谢伟勇孙林辉杨建成侯振海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骨骼肌
断指再植2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我院1993年1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外伤性断指256例395指,现对治疗结果作一总结,并对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的主要因素作一分析。
周海强谢伟勇谭新东田宜肥卢仕良
关键词:断指再植外伤性成活
全文增补中
人造血管移植治疗四肢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应用人造血管移植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1994 2004 年救治四肢创伤性假性动脉瘤42例,其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人造血管治疗移植修复 25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采用人造血管移植的25例血管通畅良好,全部保住肢体,但其中 1 例因入院前肢体缺血时间较长,造成部分肌肉坏死出现一定的功能障碍。 结论 对四肢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针对性处理,采用人造血管移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谭新东谢伟勇戴飞卢仕良汤拥军
关键词:人造血管移植四肢创伤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坏死
单侧腰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固定的比较被引量:12
2013年
背景: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疾患是一种独特的固定方法,可用于退变性腰椎的融合。目的:比较采用微创经腰椎间孔椎体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痛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轻度不稳患者49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25例采用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术后椎体融合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使小关节稳定,解除临床症状,门诊随访满意。但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明显减少(P<0.05),说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
薛剑靳安民孙小平王延斌谢伟勇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退行性腰椎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