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鸣
- 作品数:24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莫沙必利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析莫沙必利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莫沙必利联合谷维素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内钡条残留率明显少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安全性上,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对照组为9.9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莫沙必利联合谷维素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胃消化和胃排空,且治疗安全性高。
- 郭婉薇许鸣王伟福蔡少薇陈晓武
- 关键词:莫沙必利谷维素功能性消化不良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4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CVVH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炎性因子、脑尿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碳(CO)、静脉血乳酸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h时,观察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0、BNP、NE、心率、平均动脉压、静脉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CO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48h时,观察组患儿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VH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脏功能,平稳生命体征,提高免疫功能。
- 邱厚匡董殊许鸣李博孙亮李婕
- 关键词: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手足口病危重型炎性细胞因子
- FMNL2、RA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检测FMNL2及RAC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FMNL2及RAC1 mRNA及蛋白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FMNL2及RAC1 mRNA表达均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FMNL2和RAC1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7%、68.3%,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中20.8%和31.7%(P<0.01)。FMNL2及RAC1蛋白表达均与结直肠癌细胞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而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及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FMNL2的表达与RAC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95,P<0.05)。结论:FMNL2与RA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特别是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对预测肿瘤转移、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郭婉薇杨海云李博黎丽旋许鸣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RAC1
-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 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WD),好发于青少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ATP7B基因突变导致机体铜代谢异常。过量的铜沉积在肝脏和脑等组织中所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硬化及豆状核变性。WD属少...
- 许鸣
- 关键词:青霉胺肝豆状核变性
- 文献传递
- 六味能消胶囊联合西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六味能消胶囊联合西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6月于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2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六味能消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腹胀、腹痛、粪便性质、排便频率)评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腹胀、腹痛、粪便性质、排便频率)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IP、SS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能消胶囊辅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近期总有效率高,患者血清SS、VIP水平显著下降,临床症状缓解,安全性高,效果理想。
- 郭婉薇郭婉薇贾林许鸣杨海云
- 关键词:六味能消胶囊
- 沉默miR-345联合5-FU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 观察沉默miR-345联合5-FU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至胃癌细胞MGC803以沉默miR-345表达。应用40μg/ml5-FU单独处理胃癌细胞MGC803或联合miR-345沉默组,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脂质体介导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至胃癌细胞MGC803可以抑制miR-345的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反义miR-345+5-FU联合组与单独5-FU处理组相比,克隆形成率[(4.29±0.83)%vs(7.68±0.34)%]显著降低(P<0.01);流式细胞凋亡检测表明,反义miR-345+5-FU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反义miR-345组、5-FU组(P<0.01)。结论沉默miR-345联合5-FU能抑制5-FU对MGC803细胞增殖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 邱厚匡李博马俊徐敏王丽萍许鸣
- 关键词:胃癌5-氟尿嘧啶
- 姜黄素对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1)通过细胞球培养法获取Panc1胰腺癌干细胞。(2)通过MTT法检测姜黄素对Panc1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姜黄素对Panc1胰腺癌干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姜黄素对Panc1胰腺癌干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Panc1胰腺癌细胞悬浮培养时全部细胞聚集成球状。(2)悬浮培养5天后得到的Panc1胰腺癌干细胞体外培养时,加入20μM姜黄素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1);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 D1的mRNA转录水平明显下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也明显下调,细胞质、细胞核均未见β-Catenin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并可显著抑制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抑制该通路活性可能是姜黄素抑制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之一。
- 宁晓燕柳勤译陈晓武杨海云许鸣
- 关键词:姜黄素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基底膜相关基因风险模型在胃癌中的分析应用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基底膜(BM)相关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下载BM相关基因、胃癌转录组数据与临床信息;基于TCGA筛选BM差异基因后进行COX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风险模型,分析风险评分与生存预后以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GSE26253队列验证其预测生存预后的准确性。功能富集、GSVA分析风险基因潜在的作用通路。计算免疫细胞浸润与风险评分之间的关系,基于风险基因模型发掘胃癌相关的免疫检查点。结果 基底膜相关基因高风险评分是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基因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P<0.05);风险基因相关的免疫检查点及相关通路存在关联(P<0.05)。结论 基底膜相关风险基因模型在胃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鸿昊许鸣韩美霞邓媛媛黎丽旋
- 关键词:胃癌
- TIPS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行TIPS治疗的58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基本实验指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行TIPS的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8.28%)、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7.24%)、慢性乙型肝炎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5.17%)、酒精中毒(13.79%)、胆汁淤积(6.90%)、不明原因(8.62%)。术前1 d与术后1月、3月、6月在HGB、PT、TBIL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TIPS术后时间延长,HGB升高,PT缩短,TBIL水平升高,PLT无明显变化。术后6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各组内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是16.67%、18.18%、42.86%。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总的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是6.90%、12.07%、20.6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越高,TIPS术后6月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结论 TIPS术后6月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比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形成门静脉血栓的风险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越高,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
- 黎丽旋易颂平梁芬芬林英豪郭婉薇郭婉薇许鸣
-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
- DcR3表达对宫颈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诱饵因子3(decoy receptor 3,DcR3)在宫颈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在体内体外探讨其对Caski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Western-blot用于检测DcR3蛋白在He La、Caski宫颈癌细胞株及1株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H8中的表达水平。胰酶消化呈对数生长期的Caski后铺置6孔板中,采用沉默慢病毒感染Caski,分为sh-DcR3组和sh-NC组,Western-blot检测沉默Caski细胞中DcR3基因的表达后,体外采用boyden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体内实验经尾静脉注射构建宫颈癌裸鼠转移瘤模型,观察DcR3对Caski细胞在裸鼠内转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STAT3以及下游蛋白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blot检测发现DcR3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7. 81±0. 11)、Caski(10. 96±0. 14)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H8(1. 00±0. 02)(P <0. 05);沉默Caski细胞中DcR3的表达后,与sh-NC组相比,DcR3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 <0. 05),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显著减弱(P <0. 05);尾静脉注射sh-DcR3的裸鼠肺转移灶的个数显著少于sh-NC细胞。STAT3以及下游蛋白MMP-7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 05)。结论 DcR3基因可能是通过调控STAT3/MMP-7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Caski侵袭转移。
- 邱厚匡董殊许鸣李博孙亮李婕
- 关键词:宫颈癌STA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