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莲 作品数:15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8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实验室指标、免疫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实验室指标、免疫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狼疮性肾炎患者使用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免疫学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刘微 许雪莲 宋京 冯星宇关键词:霉酚酸酯 他克莫司 狼疮性肾炎 免疫学指标 硫酸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9年 目的探讨硫酸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9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硫酸羟氯喹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等类风湿关节炎指标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与常规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时,可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改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许雪莲 刘微 宋京 宫笑微 李荣滨 宋丽萍 王文华 朱辉关键词:硫酸羟氯喹 类风湿关节炎 2型糖尿病 疗效 云克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云克(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住院患者作为治疗组,门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BMD值)。结果:用药1 a后治疗组患者骨密度值均有明显增加。结论:云克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 a可提高骨密度,从而降低骨折危险度。 宋丽萍 许雪莲 朱辉 宫笑微 李荣滨联用云克、甲胺嘌呤和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联用云克、甲胺嘌呤和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联用甲胺嘌呤和来氟米特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用云克、甲胺嘌呤和来氟米特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实验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5例(占患者总数的50%),为有效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26%),为改善的患者有11例(占患者总数的22%),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2%);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1例(占患者总数的42%),为有效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26%),为改善的患者有14例(占患者总数的28%),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4%)。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在实验组50例患者中,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4%);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占患者总数的6%)。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用云克、甲胺嘌呤和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许雪莲关键词:云克 来氟米特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并发不对称周围神经损害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右手及左足活动受限4个月于2016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2016年8月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以夜间为重,出现右腕及左踝关节肿痛,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既往曾诊断结核性胸... 宫笑微 许雪莲 田微 孙荧关键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系统性硬化免疫学特征与脏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以皮肤损害及多脏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机制未完全表明。起病方式隐匿,多在出现雷诺氏现象及多脏器损害时才被发现因此导致病情延治而造成不良后果,本组对入院治疗的81例系统性硬化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欲通过临床特征进行脏器损害相关性的分析。并探讨其与脏器损害的相关性。 高飞 张寒凝 宫笑微 刘微 田微 许雪莲 冯星宇 宋京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病 多脏器损害 免疫学特征 雷诺氏现象 皮肤损害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25例分析 2019年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日本旭化成ACH-10血液净化装置,应用EC-30吸附柱,经股静脉置管,治疗25例重度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ALT、AST、CK、CK-MB、LDH、CRP、Cr及血液中WBC、Hb、PLT共10项实验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PM/DM经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中ALT、AST、CK、CK-MB、LDH、CRP共6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r、WBC、Hb、PLT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变化不明显,患者肌痛、肌无力、皮疹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57次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发生6次不良反应(发热反应1例,血压增高3例,心率增快2例),不良反应率为10.5%,症状均较轻,对症处理后好转,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病例发生体外凝血。结论: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 许雪莲 宫笑微 田微 王文华 朱辉 谷屹文关键词:血浆置换 肌炎 皮肌炎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炎皮肌炎8例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为侵犯横纹肌的炎性肌病,多发于颈咽肌、四肢近端肌及腰肌,严重时呼吸肌亦有损害,病情发展迅速,危及生命。一般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也有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宫笑微 李荣滨 宋丽萍 王文华 张萍 高飞 许雪莲 朱辉 杨晶关键词:血浆置换 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狼疮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狼疮性肾病的一种新疗法。方法以1982年风湿病协会(ARA)修订的分类标准纳入条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脏损害明显的50例病人中的28例病人,男1例,女27例。发病年龄10 -55岁,平均32岁,病程2-5年... 宫笑微 李荣滨 罗丽彬 宋丽萍 王文华 许雪莲 白月文献传递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 2014年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人群发生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日本osteosys有限公司生产的solvost3000超声骨密度仪。结果 1按低于同性别性成熟期骨密度积分-2.5 s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女性391人,男性109人,T≤-2.5共计107人,占总人数的21.4%,其中男性15人,女性92人。2同样按上述标准调查运动、饮食、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年龄大于50岁女性骨密度降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地区骨代谢有如下特点:1女性骨质疏松明显高于男性;2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病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应该早期干预治疗。 宫笑微 李荣滨 高飞 许雪莲 朱辉 吴涛 于海跃 宋健 张寒凝关键词:骨密度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