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田
- 作品数:23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利塞膦酸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抗炎镇痛作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risedronat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n=8):手术组(SNL+saline)、利塞膦酸钠低剂量治疗组[R(L)]、中剂量治疗组[R(M)]、高剂量治疗组[R(H)]、假手术组(Sham+saline)及空白对照组(Control+RIS),建立L5脊神经结扎模型(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并皮下注射利塞膦酸钠(0.1、0.5、1 mg/kg),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性撤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MWT),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连续用药后各组大鼠脊髓及DRG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SNL+saline组、R(L)组、R(M)组及R(H)组在术后各时间点MWT和TWL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但R(L)组、R(M)组及R(H)组下降幅度小于SNL+saline组(P<0.05).持续用药7 d后,SNL+saline组脊髓及DRG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SNL+saline组相比较明显上调(P<0.05),但在R(M)组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可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具有镇痛作用.
- 卜慧莲连一闻许继田马民玉
- 关键词:利塞膦酸钠背根神经节促炎症细胞因子神经病理性疼痛
- 损伤大鼠L_5脊神经及其前后根对痛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大鼠腰5脊神经和脊神经根不同部位损伤对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lumbar5 spinal nerve ligation,L5 SNL)、腰5前根切除(lumbar5 ventral rhizotomy,L5 VR)和腰5背根切除(lumbar5 dorsal rhizotomy,L5 DR)诱导大鼠痛觉过敏,结合痛行为学测试观察病理性疼痛的发展过程。结果:(1)L5SNL可引起大鼠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撤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于术后1d明显下降,痛觉过敏的症状,在同侧后肢持续了5周,在对侧后肢也保持3周。(2)L5 VR也可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PWT和PWL于术后1d明显降低,并维持到了术后第5周。(3)L5DR没有引起大鼠产生痛觉过敏症状。与术前基础值和假手术组比较,L5DR后50%PWT和PWL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性损伤运动纤维和损伤脊神经均能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但脊神经背根损伤不引起痛觉过敏。
- 许继田涂会引樊红琨
- 关键词:脊神经根痛行为痛觉过敏后根过敏症状
- 白细胞介素-1介导的胰岛 B 细胞损伤作用 Interleukin-I Mediated Damage of Islet B-Cells
- 1997年
-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是一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按等电点不同可区分为 IL-1α和 IL-1β两种亚型。机体内多种细胞都产生 IL-1,但其主要来源是受抗原刺激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近来大量实验证明
- 许继田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
- 川芎嗪对新生大鼠离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新生大鼠离体胰岛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技术 ,分别测定不同浓度川芎嗪处理组 ,川芎嗪处理不同时间组及不同浓度维拉帕米与川芎嗪共同处理组培养的大鼠离体胰岛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和高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 :①川芎嗪 1 .0mmol/L、2 .0mmol/L、4 .0mmol/L作用于胰岛 2 4h ,其基础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而高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②川芎嗪 1 .0mmol/L分别作用于胰岛 1 2h、2 4h、36h后 ,基础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 <0 .0 5 ) ,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③维拉帕米 2 5 μg/L、5 0 μg/L、1 0 0 μg/L与 2 .0mmol/L川芎嗪联合作用后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川芎嗪能促进离体培养大鼠胰岛基础胰岛素分泌 。
- 邢莹许继田张卫红阎明
- 关键词:川芎嗪胰岛素钙通道
- 慢性束缚应激对乙醇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1993年
- 观察了慢性束缚应激法对70%乙醇灌胃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慢性束缚应激可明显对抗乙醇对大鼠胃粘膜的损伤;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除对其保护作用无影响,而腹腔交感神经切除则使其保护作用完全丧失。提示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交感神经介导实现的。
- 许继田姚运纬刘建中李蕾伍忍
- 关键词:应激细胞保护胃粘膜乙醇
- 白细胞介素-1对大鼠离体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IL 1)对大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胰岛细胞培养的方法 ,观察IL 1对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的影响 ;通过分子杂交检测c fosmRNA并分析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 :IL 1作用后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量明显减少 ,且有时间依赖性 ;IL 1诱导c fosmRNA ,从而使细胞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结论 :IL 1可能通过改变胰岛细胞内基因表达 ,抑制细胞代谢 。
- 涂会引许继田陈屏姚运纬伍忍
- 关键词:胰岛细胞白细胞介素-1胰岛素分泌IDDM
- GLP-1(7~36)NH2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和胰岛素mRNA表达
- <正> 目的: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是磺脲类药物,它可以促进第一时相胰岛素的分泌,但对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几乎没有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体外还是体内,磺脲类药物均不能促进...
- 刘素芳陈屏许继田王清勇姚运纬
- 文献传递
- GLP-1(7-36)NH2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和胞内cAMP浓度改变与胰岛素mRNA表达
- <正>肠道激素和胰岛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GLP-1(7-36)NHz是一种组织特异性的胃肠道激素,主要由回肠末端L细胞、胰腺内分泌部A细胞以及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GLP-1(7-36)NH2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但是关于其...
- 刘素芳许继田邢莹姚运纬
- 文献传递
- 神经生长因子对白细胞介素-1β抑制的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白细胞介素 β(IL 1β)作用后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 ,IL 1β作用组 ,不同浓度NGF对IL 1β处理后胰岛作用组 ,采用胰岛细胞培养的方法 ,观察NGF对IL 1β作用后的胰岛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量、葡萄糖刺激分泌量和对MTT还原的影响 ,通过斑点印迹检测c fosmRNA。结果 :①IL 1β作用的胰岛B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量和葡萄糖刺激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不同浓度NGF对IL 1β处理后胰岛作用组的胰岛B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量和葡萄糖刺激分泌量明显高于IL 1β作用组 ;②IL 1β抑制胰岛细胞还原MTT ,NGF能使MTT还原得到恢复 ;③NGF和IL 1β均诱导c fosmRNA。结论 :NGF具有促进IL 1β抑制的胰岛B细胞功能恢复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代谢 。
- 许继田涂会引陈屏阎明姚运纬伍忍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
- 肌内注射质粒DNA对蟾蜍骨骼肌收缩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应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肌内注射质粒DNA后不同时间对肌肉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重组DNA制备pcDNA3/ANP。分别将任氏液、pcDNA3/ANP及载体pcDNA3注入对照组、pcDNA3/ANP及组pcDNA3组蟾蜍腓肠肌,间隔1 h,2 h,4 h,8 h,24 h及48 h后,处死动物,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样本,利用BL-410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肌肉的单收缩力和强直收缩力。结果:质粒pcDNA3及pcDNA3/ANP肌内注射后,肌肉的单收缩力及强直收缩力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均<0.01);而pcDNA3和pcDNA3/ANP 2者对肌肉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粒DNA注射入骨骼肌细胞之后除目的基因的表达之外,还可以影响肌肉的收缩功能。
- 许继田涂会引邢莹姚运纬赵文汤健
- 关键词:骨骼肌肌内注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