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浩

作品数:24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动脉
  • 11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8篇动脉疾病
  • 8篇冠状动脉疾病
  • 7篇心病
  • 7篇冠心病
  • 6篇心房
  • 5篇心房功能
  • 5篇应变率
  • 5篇应变率成像
  • 5篇成像
  • 4篇心肌
  • 4篇应变率成像评...
  • 4篇左心
  • 4篇左心房
  • 4篇左心房功能
  • 4篇成像评价
  • 3篇心动描记术
  • 3篇心率

机构

  • 16篇郧阳医学院附...
  • 9篇武汉大学
  • 3篇郧阳医学院

作者

  • 23篇许浩
  • 20篇杨汉东
  • 18篇闵新文
  • 16篇陈欣
  • 11篇李东峰
  • 8篇何培根
  • 7篇冯应君
  • 3篇初洪钢
  • 3篇郭瑞强
  • 3篇李东锋
  • 2篇姜霞
  • 2篇吴丹
  • 1篇汤天军
  • 1篇陈郧
  • 1篇冯春
  • 1篇周青
  • 1篇李华义
  • 1篇梅丽
  • 1篇赵黎丙
  • 1篇赵黎炳

传媒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图书情报知识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与信息无处不在的连接与交互——2019年ASIS&T年会论文综述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意义]通过综述2019年ASIS&T年会论文,梳理与分析当下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发现,为我国相关领域学者把握学科前沿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本届年会论文所反映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归纳总结与提炼。[结论/发现]本届年会在信息组织、信息伦理与隐私安全、信息行为、图书馆服务、数据科学教育、信息计量、数字人文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立足用户,以现实为导向,关注少数群体与弱势人群,与数据科学交叉融合的四大特点。[创新/价值]揭示了当前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研究热点与趋势。
许浩许浩吴丹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索自主神经活动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方法在动态心电图上测量分析了2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53阵次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及白天穴6:00~22:00雪和夜间穴22:00~6:00雪的心率变异指标穴SDNN、LF、HF、LF/HF雪的变化。结果房颤发作前1hSDNN、HF较终止后1h显著升高穴p<0.01雪,LF/HF显著降低穴p<0.01雪,LF无变化;LF、HF白天均高于夜间穴分别为p<0.05和p<0.01雪,夜晚LF高于HF穴p<0.05雪,白天与夜间SDNN、LF/HF无差异,白天LF与HF无差异。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失常,特别是白天迷走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是阵发性房颤的重要原因。
冯应君杨汉东闵新文李华义许浩陈郧冯春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
线性文化遗产双语本体构建研究--以嘉兴运河文化为例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意义]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针对线性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行多语言本体构建研究,为构建互联互通的中华文化数据库奠定基础。[方法/过程]首先,聚焦线性文化的代表之一——嘉兴运河文化,构建嘉兴运河文化本体模型。进一步在目的论指导下,基于多数据源进行本体翻译,形成参考术语表。最后,招募日语专业研究生进行译后编辑实验,从而实现翻译优化,形成运河文化中日双语词对,最终实现嘉兴运河文化中日双语本体。[结果/结论]建立面向线性文化遗产领域的中日双语翻译与优化机制,构建嘉兴运河文化中日双语本体,并就该本体在多语言术语电子词典构建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闻心玥许浩许浩
关键词:线性文化遗产运河文化公共文化服务
左前降支病变位置与心电图变化的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心电图作为判断左前降支病变位置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对75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者,行CAG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并对其发病后胸导联变化最明显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CAG发现,左前降支近段病变者,其心电图具有相似的特征,即胸前导联ST段明显抬高,而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而左前降支远段病变者其下壁导联ST段无明显下移。同时近段病变者进行急诊PCI术的成功率高于远段病变者。结论前壁AMI者,下壁导联的变化可以预测左前降支闭塞的位置并指导治疗。
闵新文许浩杨汉东陈欣李东峰何培根冯应君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前降支心电图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内皮祖细胞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AP)冠状动脉有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期间入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有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的,将其侧支循环根据Rentrop分级分为0、1、2、3级,Rentrop分级≥2级者归为侧支循环良好组(Coll+组,n=15),≤1级者归为侧支循环不良组(Coll-组,n=15),共2组。经造影导管抽取血样标本,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FITC-UEA-1)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计数。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和MTT法分别测定其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结果:Coll+组内皮祖细胞数量(60.9±9.6)EPCs/视野(×400)显著高于Coll-组(31.0±4.1)EPCs/视野,P(0.01,其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也明显强于Coll-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EPCs的数量、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与侧支循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显示了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侧支循环的形成之间存在着关联性。
陈继舜杨汉东闵新文李东峰陈欣何培根许浩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侧支循环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
杨汉东冯应君闵新文陈欣李东峰许浩何培根
课题组发现运动试验中不少患者达到了预期的运动量和时间,但是整个过程中心率上升缓慢并且不能达到预期心率,这种现象有什么临床意义?国外有人报道了该现象并将其命名为心脏变时功能不全(CI)。研究发现CI是心脏病死亡率的预测因子...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
冠心病严重度与心率变异的关系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严重度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选择13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分为对照组(39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CAG前1个月内完成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和PNN50。结果: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指标(PNN50除外)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冠心病多支病变组心率变异指标(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均P<0.05)。所有病例的心率变异指标(PNN50除外)与反映冠脉病变严重度的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百分比、Gennisi评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HRV)降低不仅与冠脉狭窄严重度有关,而且与冠脉病变的广泛程度有关,提示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HRV降低的重要因素,HRV降低程度对冠心病严重度可能有预测价值。
冯应君杨汉东闵新文陈欣李东峰许浩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大动脉顺应性变化的探讨
2006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方法检测118例Ⅰ~Ⅱ级高血压患者和66名对照者颈-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FPWV),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高血压合并MS患者、单纯高血压患者C—FPWV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10.21.4m/s±1.4m/s、9.71.4m/s±1.5m/s与8.31.4m/s±1.3m/s,P〈0.01)。高血压合并MS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升高(10.21.4m/s±1.4m/s与9.71.4m/s±1.5m/s,P〈0.05)。Peasion相关分析显示脉博波速度(PWV)与所检测各指标除HDL—C外,其余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MS患者C—FPWV明显升高,已经存在动脉顺应性的减退,且其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与年龄、血压、肥胖和血脂紊乱有关。
李东锋闵新文赵黎炳汤天军许浩杨汉东
关键词:大动脉顺应性脉搏波速度高血压代谢综合征
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与冠心病严重度的关系,以及运动试验中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 Duke 评分和 Gensini 评分,并分为对照组(39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CAG 前1个月内完成症状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并测定心脏变时功能指标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和心率储备率(HRR)。结果冠心病双支病变组[rHR(0.79±0.08),HRR(0.63±0.11)]和三支病变组[rHR(0.78±0.07),HRR(0.59±0.12)]的心脏变时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rHR(0.89±0.06),HRR(0.80±0.10)]和单支病变组[rHR(0.86±0.08),HRR(0.74±0.15)](均 P<0.01);rHR 在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及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R 在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 和 HRR 与 Duke 评分(r 分别为-0.554、-0.578,均 P<0.01)和 Gennisi 评分(r 分别为-0.453、-0.467,均 P<0.01)呈明显的负相关。运动试验无 ST 段下移但 rHR<85%或 HRR<72%的患者中冠心病发生率达75%。以 rHR<85%或 HRR<72%作为 ST 标准阴性患者的附加阳性判定标准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敏感性86.8%(P<0.01)、84.6%(P<0.01),特异性46.2%、46.2%,准确性74.6%(P<0.05)、73.1%,阳性预测值79.0%、78.6%,阴性预测值60.0%、56.3%]略高于传统的 ST 标准(敏感性63.7%,特异性64.1%,准确性63.8%,阳性预测值80.6%,阴性预测值43.1%)。结论心脏变时功能与冠心病的严重度呈负相关,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可以预测冠心病的严重度。运动试验中无 ST 段下移的变时功能不全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rHR<85%或 HRR<72%可以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附加判定标准。
冯应君杨汉东闵新文陈欣李东峰许浩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应变率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功能的初步研究
许浩
关键词:冠心病应变率左心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