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传永
- 作品数:43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隆中对》别论被引量:3
- 1988年
- 《隆中对》向为人们所称道。近几年,不少研究者对它更是推祟备至。薛国中同志认为,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之后,刘备集团便“沿着《隆中对》的路线,进行政治的和军事的斗争。”吴洁生同志也说《隆中对》被刘备用为建国方略。对于《隆中对》,更多的同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业师张大可教授认为它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
- 裴传永
- 关键词:赤壁之战三国志政治路线
- “大同小康”之论提出者诸说辨误被引量:1
- 2020年
- 关于"大同小康"之论的提出者,除了产生最早、争论最大的孔子说而外,还有子游及其后学说、墨子后徒说、老庄之徒说、汉儒说、刘向说等观点。通过历史的、文献的和逻辑的等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考察,可以证知以上诸说均不可取。"大同小康"之论的提出者当为秦汉之际的儒者。
- 裴传永
- 孟子的“仁政”理想述论被引量:1
- 2000年
- “仁政”是孟子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他的政治理想。“仁政”理想的要义是家给百亩之田、五亩之宅 ,形成君民同乐的良好关系。孟子“仁政”理想的提出 ,反映了他制止野蛮战争和暴政、安定社会的美好愿望 ,虽有空想成分 ,但其人民性、进步性也是不容否认的。
- 裴传永
- 关键词:仁政井田制与民同乐儒家
- “礼运大同”思想之我见被引量:2
- 1999年
- 政治理想,就是人们对自己所憧憬、向往的那样一种社会政治局面的理性思考和勾画。儒家创始人孔子是较早阐明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思想家,这一点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究竟为何?对此,学术界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在关于孔子政治理想的诸多见解中,“礼运...
- 裴传永
- 关键词:《礼运》《礼记》孙中山《左传》
-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述论被引量:3
- 2003年
- 裴传永
- 关键词:《大同书》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渊源
- 试论孔子的政治理想被引量:3
- 1999年
- 对于什么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学术界迄今尚无定论,观点主要有三,即“礼运大同”说、“论语大同”说、“有道”说。作为“礼运大同”说的仿制品的“论语大同”说,存在着导致孔子的政治理想与他的治国主张的相互矛盾、对史料的运用和理解不够严谨、准确等不足,此说难以成立。因此,“有道”才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因为,第一,“有道”是孔子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二,孔子赞美“有道”、痛恨“无道”,说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话,并视当世为“无道”社会,从逻辑上证明了“有道”是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孔子“有道”政治理想有其具体内容,但孔子把实现“有道”政治理想的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修己以敬”、“为政以德”上。
- 裴传永
- 关键词:孔子有道政治理想
- 学风问题的政治定位——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学风理论的几点思考
- 2002年
- 学风,顾名思义,就是学习的风气。学风本是一个与学校。学术界相联系的概念,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它引入党内生活,明确地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1]从而赋予了学风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浓重的政治意蕴。
- 裴传永
- 关键词:政治定位毛泽东邓小平中国共产党
-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被引量:4
- 1998年
-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裴传永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七中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此话颇有见地。关于三国之主如何善用人才及他们的用人标准,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曾撰文予以探讨,其中自不乏真知...
- 裴传永
- 关键词:三国志《魏书》《短歌行》
- 孙权偏安江东说质疑——兼论孙权立国的战略策略
- 1991年
- 孙权是三国时代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史家一直把孙权看作一个规避江东、胸无大志的偏安之君,孙权究竟是不是偏安之君?作为一方之主,他的政治志趣究竟如何?这不仅涉及对孙权的评价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对三国政治斗争全貌的认识,因此有必要详为一辩。一孙权规避江东,是个偏安之君,这种观点屡屡见于一些颇有影响的论著中,例如:
- 裴传永
- 关键词:三国志世家大族政治斗争
- 浅论识才误区与知人之术
- 1997年
- 三国时期魏国的思想家、政治家刘劭的《人物志》一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人才学专著,书中关于人才识别的误区及知人之术的论述,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正确地识别人才,具有警示和启发作用。刘劭纵览古今。
- 裴传永杨恩长
- 关键词:知人三国时期人才学观察者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