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
- 作品数:106 被引量:88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2004-2007年广州市公共卫生事件与媒体报道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公共卫生事件与媒体报道的现况,为卫生部门科学制定媒体沟通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4-2007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史档案中的各类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将相关信息填写到开发出的调查表上,利用"百度"搜索引擎,通过输入不同关键字查询3次,确定媒体报道情况,并将媒体报道相关信息填写到调查表上。结果2004-2007年,公共卫生报告事件呈逐年递减趋势,但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呈明显上升趋势。20.1%的公共卫生事件被媒体报道。85.7%的报道与事实相符,14.3%的报道与事实不相符。媒体信息47.4%来自暴料人,由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仅占7.1%。暴料人提供的信息经媒体报道后,11.1%与事实不相符。媒体报道的内容中均未向公众提供可寻求帮助的机构或咨询电话,仅8.9%的报道向公众提供了即时可用的应对方法,14.3%告知公众事件处置的难度。此外,25.0%的报道使用了专业术语。结论媒体报道公共卫生事件呈上升趋势,卫生部门应学习媒体相关知识,建立与媒体沟通的机制,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及时引导舆论,使媒体在公共卫生中发挥更好的传播作用。
- 郝爱华李海麟袁俊蔡文峰景钦隆沈纪川秦鹏哲蔡衍珊刘建平毛新武刘于飞王鸣
-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媒体报道沟通
- 3所学校细菌性痢疾爆发调查被引量:2
- 2007年
- 蔡祖华陈松华袁俊毛辉曙王新明莫顺堂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爆发疫情CDC
- 构建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建立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时,科学确定筛查范围的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头脑风暴法,拟定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初始框架和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及Delphi法结合的方式,对全国21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定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指数均为100%,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8±0.08、0.89±0.07,变异系数(CV)范围(0.08,0.24)、(0.09,0.25);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2、249.90,P<0.05)。最终确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结论初步建立了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对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和精准地确定大规模人群筛查范围时提供参考依据。
- 陈希邹启甄若楠谢朝军黄炯今刘览黄勇马钰李科汪慧陈宗遒刘于飞袁俊
- 关键词:德尔菲法新型冠状病毒指标体系
- 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9
- 2009年
- 目的分析国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示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此次事件为由输入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 杨智聪李铁钢刘于飞吴新伟袁俊谢朝军李魁彪蒋丽云陈艺韵毛新武李海麟湛柳华肖晓玲刘建平沈纪川蔡文峰王鸣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 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快速风险评估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H7N9禽流感疫情并开展快速风险监测评估,为做好应急准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检活禽市场禽类和外环境,并调查活禽市场档口及从业人员防护情况。对野鸟(候鸟)栖息地鸟粪进行采样和访谈工作人员。整理分析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数据和开展重症肺炎监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标本H7N9亚型及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共采集广州市12个区(县)13家活禽市场49个档口相关标本300份,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1份砧板拭子检出H5亚型核酸阳性,阳性率为0.33%;4份标本(鸡笼、鸭笼、砧板、鸽笼)检出H9亚型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33%。近1个月未发现病、死禽(鸟)和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从业人员。21.2%(7/33)档口销售活禽未分“三间式”(售卖、屠宰、存栏);10.3%(4/39)的档口〉4d才清洁笼具;现场宰杀禽类时仅3.7%(2/54)从业人员戴口罩,40.7%(22/54)戴手套。102份鸟粪采样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疾病监测系统近2个月未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4月3—17日全市共上报重症肺炎病例26例,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均阴性。结论根据禽类环境标本实验室检测、人群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重症肺炎排查,以及市场相关人员防护水平等调查结果,判断广州市于4月初暂无H7N9禽流感疫情,但由于活禽市场对禽流感防控措施和从业人员防范意识不足,仍存在出现病例的风险。
- 袁俊狄飚马晓薇刘建平陈艺韵李魁彪刘于飞肖新才蔡文锋刘艳慧杨智聪王鸣
- 关键词:风险评估
-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103例,其中确诊病例92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数占全国同期11.4%(92/806)。男女性别比为1.58∶1(63∶40),年龄中位数31(P25~P75:22~40)岁,年龄范围11~63岁;职业以商业服务(41/103,占39.8%)及学生(36/103,占35.0%)为主。入境后目的地为非广东省内占43.7%(45/103),涉及19个广东以外省份及直辖市。病例感染来源国主要为英国(27/103,占26.2%),菲律宾(13/103,占12.6%),美国(13/103,占12.6%)和尼日利亚(7/103,占6.8%)。境外输入病例涉及入境航班34条,其中发现病例≥3例的航班10条(10/34,占29.4%),累计航程时间(11.14±0.53)h。29例(29/103,占28.2%)在入境前已出现症状,65例(65/103,占63.1%)在发病前已被管控。发病后被管控病例的自由活动时间为(6.76±0.79)d。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人数平均53人,导致境外输入聚集性疫情13起,涉及病例36例(包括境外关联病例1例)。结论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分布广泛,尚未发现病例在飞机上传播。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早期扩散风险较高,政府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社区传播风险。
- 甄若楠黄勇李意兰周思陈远源秦发举梁颖茹马晓薇谢朝军袁俊
- 关键词:输入性病例
- 不同人群对活禽市场短期休市制度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市民及禽类从业人员对广州市实施的2周短期休市控制禽流感措施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或其他地区实施短期休市提供参考。方法随机在全市12个区县各选择3个及以上活禽市场,分别调查禽类从业人员和市场购物的市民至少各30名,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短期休市接受意愿及其影响等相关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禽类从业人员对短期休市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禽类从业人员364人、市民362人,应答率分别为91.46%和87.65%。市民接受短期休市或全市范围内永久性禁止活禽交易的比例分别为96.96%和37.57%,均明显高于禽类从业人员的71.70%(χ2=87.48,P=0.000)和14.01%(χ2=48.55,P=0.000);禽类从业人员担心休市造成的影响依次为收入降低(96.15%)、无合理补偿(53.57%)、再择业问题(34.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5000元、从业年限<4年、工作时间<10 h/d、认为接触活禽/光禽增加感染H7N9禽流感机会和短期休市可防控H7N9禽流感的禽类从业人员更易接受短期休市。结论市民及禽类从业人员对短期休市措施的接受意愿远远高于对永久性关闭活禽市场的接受意愿。建议在实施短期休市前,政府部门提前充分宣传,并做好禽类从业人员的经济补偿或就业指导的应对措施,以利于短期休市等防控工作的实施。
- 刘艳慧袁俊马晓薇谢朝军陈建东刘建平冯晶刘于飞王鸣
- 关键词:接受意愿影响因素
- 一起以列车为源头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传播链调查
- 背景6月10日,乘列车由川返穗学生咽拭子标本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在其后续密切接触者追踪过程中,还发现19例与其学生相关的病例。为及时总结经验和科学的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提供参考,对一起暴发疫情的传播...
- 张力袁俊王鸣杨智聪刘于飞毛新武狄飚谢朝军李海麟景钦隆晁斌吴莉萍周勇冯慧玲
- 文献传递
- 广州市一起由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的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 2023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一起由Delta变异株(B.1.617.2)引起的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获取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的调查和特征进行分析描述。结果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6名确诊病例,其中男、女各3人,中位年龄为24.50岁,均无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疫苗接种史。病例1~4与确诊病例在某餐厅有同时段用餐史,在暴露后4~7 d陆续发病;家庭成员病例5、6则分别在病例1~4发病后2~5 d发病。除病例1、2是由社区集中核酸检测发现,其余4人均是作为病例1、2的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观察中检测发现。6名病例活动轨迹累计涉及24个重点场所,共甄别密切接触者427人,除病例3~6外无续发感染。结论结合疫苗接种和非药物类控制措施,重点关注和控制家庭聚集性发病,仍是阻断COVID-19疫情社区传播的重要策略。
- 何时雨苗宇田韩志刚罗业飞蔡衍珊马蒙蒙陈远源陈宗遒袁俊古羽舟
- 关键词:家庭聚集性流行病学调查
- 2007-2011年广州市毒蘑菇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掌握广州市毒蘑菇中毒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广州市毒蘑菇中毒事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广州市共发生毒蘑菇中毒27起,中毒83人,死亡4人。中毒人群以外来民工为主,中毒事件发生次数最多为9月份,其次是3月和4月。致毒菇种主要为致命白毒伞、铅绿褶菇和灰花纹鹅膏。引起中毒人员死亡的毒菇为灰花纹鹅膏菌和致命白毒伞。结论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是防止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的良好对策。
- 刘建平刘于飞袁俊李美霞
- 关键词:毒蘑菇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