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林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比较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中的作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将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罗红霉素组与对照组,随访12个月,观察3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变化,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两者的生活质量,并收集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最终162例进入研究,其中阿奇霉素组49例,罗红霉素组55例,对照组58例完成12个月随访。阿奇霉素组急性加重次数为(1.39±0.95)次·人^-1·年^-1,罗红霉素组急性加重次数为(1.47土0.84)次·人^-1·年^-1,均少于对照组(1.81±0.95)次·人^-1·年^-1(P值均〈0.05),阿奇霉素组SGRQ评分减少(3.76±4.52)与罗红霉素组(1.35±6.56)及对照组(-0.05±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回归显示,急性发作与性别、年龄、吸入药物方案无相关性,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呈负相关(P值均〈0.05)。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组胃肠道不适发生率(46.0%比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COPD急性加重方面,常规吸人治疗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能达到类似阿奇霉素的作用,且胃肠道不适反应较低。
- 蒋亚林荣令唐超赵卉
- 关键词: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 基于行为改变轮的肺康复训练方案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 分析基于行为改变轮的肺康复训练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身体活动水平、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自我效能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呼吸内科一病区的45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呼吸内科二病区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结合家庭肺康复指导,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行为改变轮的肺康复训练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12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前后国际活动量表评分、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COPD自我评估测试问卷评分、运动自我调控效能量表评分和肺康复训练打卡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轮的肺康复训练方案有效,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身体活动水平及运动信心,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 许慧袁朝蕾唐佳佳黄艳艳蒋亚林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康复身体活动护理
-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分别联合氟替美维与布地格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分别联合氟替美维与布地格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门急诊入院的老年AECOP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替美维组和布地格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根据指南接受AECOPD常规治疗,同时服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10 d;氟替美维组患者接受氟替美维治疗,布地格福组患者接受布地格福治疗,两组患者出院时继续接受氟替美维或布地格福治疗。治疗1个月时进行效果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相比治疗前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相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_(2)、PaCO_(2)和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水平相比治疗前升高,布地格福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FVC水平高于氟替美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相比治疗前降低,布地格福组患者低于氟替美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肺炎、头痛、皮疹和胃食管反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氟替美维或布地格福治疗老年AECOPD患者,均能有效改善动脉血气,布地格福在改善肺功能和抗炎方面略有优势,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
- 张倩倩张艳艳聂丽钱会蒋亚林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中-重度尼古丁依赖人群戒烟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中-重度尼古丁依赖人群戒烟方法的选择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70例中-重度尼古丁依赖戒烟者(Fagerstr?m评分≥4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戒烟方式(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选择人群的戒断率(治疗后第1、3和6个月时随访7 d时点戒断率和持续戒断率),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就业情况的中-重度尼古丁依赖人群的戒烟方式选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戒烟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戒烟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6)。在7 d时点戒断率的评价中,治疗后第1个月随访时,药物戒烟者的戒断率显著低于非药物戒烟者(P=0.000);治疗后第3、6个月随访时,药物戒烟者的戒断率显著高于非药物戒烟者(P=0.000)。在持续戒断率的评价中,药物戒烟者治疗后第3、6个月随访时的戒断率均显著高于非药物戒烟者(P=0.002,P=0.000)。结论·对于中-重度尼古丁依赖性戒烟者,应注重个体化戒烟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戒烟方式选择取决于戒烟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态等情况,而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戒断率。
- 蒋亚林杜凌燕周剑平周灵戴然然李庆云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血清S100A8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关联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8,S100A8)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联,并探讨血清S100A8升高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CAP患者临床信息和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S100A8和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最终招募100名符合条件的CAP患者。随着入院时血清S100A8水平的升高,CAP患者住院时间延长(F=23.562,P=0.005)。期间有10名CAP患者死亡,死亡组血清S100A8水平高于存活组(t=4.352,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现血清S100A8升高是住院时间延长(OR=3.111,95%CI:1.112~8.702,P=0.031)和死亡率增加(OR=1.214,95%CI:1.058~1.562,P=0.022)的危险因素。Pearson关联性分析发现S100A8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现,年龄(OR=1.230,95%CI:1.030~1.528,P=0.044)、高SBP(OR=1.155,95%CI:1.011~1.320,P=0.033)以及合并肾脏疾病(OR=2.541,95%CI:1.578~6.537,P=0.038)均是CAP患者血清S100A8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P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A8水平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血压升高、合并肾脏疾病的CAP老年患者血清S100A8更易升高。血清S100A8水平可能作为CAP患者预后的一个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 蒋亚林付林赵卉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炎症
- 戒烟干预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烟草依赖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戒烟干预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烟草依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门诊收治的120例烟草依赖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戒烟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戒烟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介入戒烟干预,6个月后观察各组CAT问卷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测试、mMRC呼吸困难分级及肺功能检查(FEV1、FEV1/FVC)改善情况。结果戒烟干预组戒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T评分、6MWD、mMRC分级、肺功能检查(FEV1、FEV1/FVC)改善情况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戒烟干预组患者的CAT评分、6MWD、mMRC分级评估、肺功能检查(FEV1、FEV1/FVC)改善情况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戒烟干预联合噻托溴铵对烟草依赖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活动耐力改善、肺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蒋亚林赵卉赵卉荣令
- 关键词:戒烟干预噻托溴铵临床症状肺功能
- 血清补体C5a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严重性以及预后关联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基于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入院时血清补体5a(Complement 5a,C5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1年3月期间来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并确诊为CAP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样本,观察随访其预后,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C5a水平。结果最终120名诊断为CAP符合标准的患者被纳入到该研究。随着CAP严重性评分(CRB-65,CURB-65,PSI)的升高,血清C5a水平也逐渐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5a水平与CAP严重性评分、肾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C5a水平升高增加了CAP患者严重程度。此外,随着入院时血清C5a水平的升高,CAP患者的住院时间是逐渐延长的;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C5a水平是高于存活患者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C5a水平升高增加了CAP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死亡风险。结论血清C5a水平升高与CAP患者的严重性以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表明补体系统激活,可能参与了CAP的病理生理学进程,提示血清C5a可被用作CAP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个分子标志物。
- 杨瑞祥蒋亚林付淑贤陆友金付林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
-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5项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5项肿瘤标志物、VEG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5项肿瘤标志物、VEGF的相关性。根据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再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5项肿瘤标志物、VEG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ROC曲线分析5项肿瘤标志物、VEGF预测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VEGF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FVC、FEV1、FEV1%pred与血清CYFRA21⁃1、CEA、CA125、CA153、CA199、VEGF呈负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VC、FEV1、FEV1%pred、CYFRA21⁃1、CEA、CA125、CA153、CA199、VEGF等资料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进展、分化程度增高、淋巴结转移、FVC下降、FEV1下降、FEV1%pred下降、CYFRA21⁃1升高、CEA升高、CA125升高、CA153升高、CA199升高、VEGF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CYFRA21⁃1的AUC为0.678,CEA的AUC为0.765,CA125的AUC为0.852,C
- 王会芳蒋亚林瞿香坤钱会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功能
- 有家族倾向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4年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以肺部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病变区域的特发性、弥漫性、炎性和阻塞性气道疾病.因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常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及其他间质性肺病.但该病有特殊的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如诊断及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常合并细菌感染,如长期使用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明显改善预后.
- 蒋亚林荣令
-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文献复习家族倾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呼吸性细支气管阻塞性气道疾病
- D-二聚体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CAP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及重症医学科住院的CA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CAP严重程度、肺炎累及肺叶数及胸腔积液的相关性。根据PSI评分,CAP患者分低风险组(n=153)、高风险组(n=80)。绘制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预测CAP患者30天内死亡的效能。结果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D-二聚体分别为0.51(0.32,0.84)mg/L、1.42(0.82,2.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叶组D-二聚体水平[0.98(0.55,1.75)mg/L]明显高于单叶组[0.36(0.28,0.72)mg/L]及双叶组[0.50(0.34,0.81)mg/L](P<0.001)。CAP伴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组[1.43(0.87,2.66)mg/L]与无胸腔积液组D-二聚体水平[0.56(0.34,1.1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患者是否30天内死亡绘制ROC曲线,PSI的AUC为0.909(95%CI:0.848~0.970),D-二聚体的AUC为0.891(95%CI:0.793~0.989),两者预测效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1.535mg/L预测CAP住院患者30天死亡的敏感度90.9%,特异度82.0%。结论D-二聚体水平与CAP的严重程度相关,对CAP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 张艳艳蒋亚林
- 关键词:D-二聚体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