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建交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音系
  • 3篇语音
  • 3篇官话
  • 3篇汉语
  • 2篇元音
  • 2篇上古
  • 2篇介音
  • 2篇《四声通解》
  • 2篇《洪武正韵》
  • 1篇单纯词
  • 1篇等韵
  • 1篇短元音
  • 1篇押韵
  • 1篇牙音
  • 1篇音位
  • 1篇音系研究
  • 1篇音韵
  • 1篇语音性质
  • 1篇元音音位
  • 1篇韵母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董建交

传媒

  • 7篇语言研究集刊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语言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韵》寒桓韵系开合混置的语音性质被引量:6
2009年
《广韵》寒韵上去声旱、翰韵的舌齿音字在《集韵》中被分别转移到缓、换韵中,这与现代方言中寒韵依声母锐钝分化的现象有密切联系。《集韵》的这种安排反映了早期中原地区方言也曾发生过寒韵钝/锐分化现象。由于开口二等喉牙音腭介音的产生,后来的官话方言没有依此方向发展。
董建交
关键词:《集韵》
《洪武正韵》二等喉牙音字的介音问题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通过对《洪武正韵》小韵安排的考察,以及《洪武正韵》和《洪武正韵译训》《四声通解》等朝鲜韵书的比较,提出:除了庚韵以外,《洪武正韵》和《中原音韵》音系一样,二等喉牙音字已经产生了-i-介音,同时在某些韵的安排上又与《中原音韵》有所不同。
董建交
关键词:《洪武正韵》《四声通解》
也谈“漦”字的今音——兼论“马齿苋”一词中“齿”的本字
2012年
文章从历史文献和现代方言角度考察"漦"字的今读,认为把此字在现代普通话中的音定为chi、ci、shi都是有根据的,冯蒸认为音si不符合演变规律。文章还从音义两方面证明"马齿苋"一词中"齿"的本字就是"漦"字。
董建交
关键词:马齿苋
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
本文对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明代官话的概况。本章提出:元明时期的官话存在三类地方变体,即早期中原官话、早期北方官话及早期南方官话,同时官话音又有读书音和口语音的差异。 ...
董建交
关键词:近代汉语汉语语音明代官话官话方言
上古汉语否定词系统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着眼于上古汉语否定词系统形态类型的差异及其演变,对以往上古汉语否定词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涉及:(1)上古汉语否定词的句法语义特征;(2)否定副词"不""毋"和"弗""勿"的区别;(3)p-/m-两系否定词的功能分化及其演变。
董建交
关键词:上古汉语否定词
北京话去声连读变调模式再探
2010年
本文结合中原官话去声连读变调的情况,探讨北京话"去变阳平"变调模式的成因和来源。认为两个低降调连读前字变升调,是官话方言中较为普遍的变调规律,北京话两去声连读前一去声变阳平与中原官话中两去声连读前一去声变阴平一样,都是这条规律制约的结果。
董建交
关键词:去声连读变调北京话中原官话冀鲁官话
近代知庄章组字的演变类型及其在今官话中的反映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考察了中古知庄章组字在《蒙古字韵》和《中原音韵》中的演变情况,提出《蒙古字韵》和《中原音韵》代表了知庄章组字的两种演变类型,它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止摄知庄章组字的归并上。这两种类型分别与熊正辉(1990)所说的南京型和昌徐型官话相对应。另外,本文对南京庄组字读ts组和ts组的规律作了探索。
董建交
关键词:中原音韵
三等韵腭介音上古来源问题综论
2018年
三等韵腭介音的上古来源问题是近年来汉语上古音研究中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文章在赞同三等腭介音后起说的立场上,对各家关于上古三等韵与非三等韵的语音区别及三等腭介音产生、演变过程的研究进行梳理。综合各家意见,上古三等韵为常态音节,非三等韵为咽化音节的观点更具解释力。
董建交
关键词:三等长短元音
《洪武正韵》音系研究
《洪武正韵》是明初的一部官修韵书,它是以当时的共同语为基础对读书音所作的规范,对明代官话读书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洪武正韵》在十五十六世纪的朝鲜也有很大的影响.1443年,朝鲜的拼音文字'训民正音'创制以后,朝鲜学者就开...
董建交
关键词:《洪武正韵》《四声通解》声母韵母
文献传递
关于“正月”及其他——与孙玉文先生商榷
2003年
本文就孙玉文先生《〈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提出一些辩驳意见。主要有 :对《诗经·小雅·正月》一章“正月繁霜 ,我心忧伤”中的“正月”的解释的讨论 ;对“不律”、“不来”、“”、“”等是否单纯词的探讨 ;对《诗经·小雅·隰桑》一章及《诗经·邶风·新台》二章押韵情况的看法 ;对汉语“篱笆”能否和藏语“ra ba”比较的看法等。
董建交
关键词:《诗经》注解单纯词押韵藏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