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旭红

作品数:26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大豆
  • 8篇选育
  • 5篇选育报告
  • 5篇大豆新品种
  • 4篇杂种
  • 4篇杂种优势
  • 4篇高油
  • 4篇高产
  • 4篇不育
  • 4篇不育系
  • 3篇东北大豆
  • 3篇性状
  • 2篇雄性不育
  • 2篇育成
  • 2篇育种
  • 2篇杂种优势利用
  • 2篇指纹图谱
  • 2篇身份证
  • 2篇基因
  • 2篇高油大豆

机构

  • 24篇吉林省农业科...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吉林市农业科...
  • 1篇国家大豆产业...

作者

  • 25篇范旭红
  • 24篇王曙明
  • 19篇孟凡凡
  • 18篇郑宇宏
  • 15篇张云峰
  • 14篇王明亮
  • 11篇孙星邈
  • 9篇王跃强
  • 6篇陈亮
  • 4篇张宝石
  • 3篇孙星藐
  • 2篇王洋
  • 2篇邱红梅
  • 2篇张云锋
  • 1篇洪洋
  • 1篇彭宝
  • 1篇郑宇红
  • 1篇杨振宇
  • 1篇杨春明
  • 1篇张卓

传媒

  • 9篇大豆科技
  • 5篇大豆科学
  • 3篇吉林农业科学
  • 2篇遗传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农产食品科技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SSR指纹图谱身份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4
2015年
随着新育成大豆品种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图谱身份证的构建逐渐成为当今品种鉴定的重要技术手段。文中综述了SSR指纹图谱身份证技术在大豆品种鉴定方面的应用进展;综合分析了当前SSR指纹图谱身份证构建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以期为科学快速准确地鉴定大豆品种,评价种质资源和解决品种产权纠纷提供参考依据。
陈亮郑宇宏范旭红孟凡凡孙星邈张云峰王明亮王曙明
关键词:大豆
大豆新品种吉育303的选育被引量:2
2014年
吉育303是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吉林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05.4公斤/公顷,比对照白农10增产9.3%。2014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14010。
范旭红孟凡凡郑宇宏张云峰孙星邈王明亮王曙明
关键词:大豆选育
吉育系列大豆品种生育期组的划分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明确吉育系列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组(maturity group,MG)归属,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科学引种,以15份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对照,采用以对照品种的生育日数为参照标准和以品种的活动积温为划分标准两种方法,于2013和2014年对95份新近选育的吉育系列大豆品种进行了生育期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吉育系列品种生育期组介于MG0~MGⅢ组之间,居MGⅡ组的品种最多,MGⅢ组的品种最少。有89份参试材料按两种划分方法结果一致,占参试材料的93.7%;有6份参试材料的两种划分方法结果不在同一组内,占参试材料的6.3%。通过比较各生育期组品种在R1、R7和R8期的持续天数表现,验证了生育期组划分的正确性。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发现,适宜吉林省大面积种植的早熟、中早熟大豆品种主要归属于MG0和MGⅠ组,中熟、中晚熟品种主要归属于MGⅡ。此研究结果为完善中国大豆生育期组划分系统和实现大豆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郑宇宏陈亮范旭红张云峰孟凡凡孙星邈王明亮王曙明
关键词:大豆
大豆高产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0年
大豆的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最关心的育种目标之一,近年来,世界大豆产量显著提高,超高产大豆品种不断涌现,高产纪录一再刷新。概述了国外大豆产量潜力与高产记录以及国内大豆高产记录与高产育种研究情况,分析了大豆高产育种的途径与策略,指出分子育种与转基因技术的结合将是大豆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
王曙明孟凡凡郑宇宏范旭红张云锋
关键词:大豆育种
大豆的食品加工与利用
2010年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现在全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1]。本文简要阐述大豆食品加工与利用有关的内容。
王曙明侯升文郑宇宏赵晓明孟凡凡范旭红张云峰
关键词:食品加工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东北大豆天然食物营养价值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6
2016年
吉育206为国审高油品种,2013—2014年全国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13.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0.5%。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91.6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2.3%。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吉林省吉林、延边等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域种植。
郑宇宏安明哲陈亮孟凡凡范旭红张云峰孙星邈王明亮王曙明
关键词:大豆选育
中国大豆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的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在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总体上处于国际前列。在世界上率先育成了大豆质核互作"三系",开展了大规模杂种优势测定研究,育成了数个大豆杂交种,对大豆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然而,杂交大豆的产业化进程仍较缓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文章总结我国在大豆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策略提出了建议。
王曙明孙寰赵丽梅王跃强彭宝范旭红张宝石
关键词:大豆雄性不育不育系杂种优势杂交种
国外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发展动态
2009年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美国开展大豆杂种优势研究较早,但至今还未有商业化应用。本文概述了国外在大豆杂种优势研究、不育系研究以及传粉技术研究方面的技术进展,对中国从事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科技人员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王曙明范旭红张宝石
关键词:杂种优势利用大豆产量不育系
国审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407选育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吉育40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九交8866-12为母本、铁90035-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2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平均增产3.1%。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13.5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86平均增产4.9%。2013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郑宇宏孟凡凡范旭红张云峰孙星邈王明亮王跃强王曙明
关键词:大豆选育报告
国审大豆新品种吉育204的选育被引量:3
2014年
吉育204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01年利用地理远缘美国材料和优异吉林品种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高油、抗倒伏、抗病、适应性广。2010~2011年全国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890.5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平均增产4.7%。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42.0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4.7%。2013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孟凡凡孙星邈张云峰范旭红郑宇宏王明亮王跃强王曙明
关键词:大豆选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