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显林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缺损
  • 9篇皮瓣
  • 8篇动脉
  • 7篇软组织
  • 6篇软组织缺损
  • 6篇浅动脉
  • 6篇组织缺损
  • 5篇颞浅动脉
  • 4篇皮瓣修复
  • 4篇皮肤
  • 3篇肿瘤
  • 3篇颞部
  • 3篇穿支
  • 2篇支皮瓣
  • 2篇手部
  • 2篇手部软组织
  • 2篇头皮
  • 2篇头皮瓣
  • 2篇皮肤癌
  • 2篇皮肤软组织

机构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巢湖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15篇苏显林
  • 14篇葛礼正
  • 13篇刘安军
  • 9篇焦洋
  • 6篇王凌东
  • 2篇杨民
  • 2篇郭利刚
  • 2篇焦洋
  • 1篇任义琴
  • 1篇郭利刚
  • 1篇李小静
  • 1篇郑伟伟
  • 1篇武成

传媒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2篇2014中华...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手部软组织中的应用
葛礼正刘安军苏显林
爆竹火药爆炸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救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爆竹火药爆炸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体会。方法对救治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中治愈59例,病死率29.8%。结论爆竹火药爆炸伤的吸入性损伤并发率高,病死率亦高。救治应早诊断,早治疗,保持气道通畅。伤后立即吸入高浓度氧或纯氧;预防性、及早地气管切开,应用带湿化的PEEP机械通气和气道灌洗;早期处理创面,切、削痂去除坏死组织,防止内脏并发症,以提高治愈率。
郭利刚葛礼正王凌东焦洋刘安军苏显林
关键词:爆炸伤吸入性损伤
侧颌颈联合颞浅动脉分支皮瓣修复颧颞部皮肤癌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一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颧颞部皮肤癌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疗效。该患者右侧颧颞部皮肤患有鳞状细胞癌,病灶大小近7.0 cm×5.0 cm,病灶切除后形成约8.5 cm×6.0 cm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侧颌颈皮瓣联合颞浅动脉分支皮瓣旋转修复。结果:该患者颧颞部皮肤癌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侧颌颈联合颞浅动脉分支皮瓣旋转即刻予以修复,皮瓣成活,供区切口Ⅰ/甲愈合,外形满意。继以放疗,未见皮瓣溃疡、坏死。术后随访8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颧颞部皮肤癌术后继发形成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侧颌颈联合颞浅动脉分支皮瓣修复,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苏显林刘安军葛礼正焦洋王凌东
关键词:颞浅动脉皮瓣皮肤癌软组织缺损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外成骨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um-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生物学特性及诱导成骨的可行性,评估SMSCs复合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hydroxylapatite/chitosan/poly L-latic acid,HA/CS/PLLA)支架材料在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贴壁法分离培养SMSCs,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SMSCs成脂及成骨诱导后分别行油红O染色、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取第3代SMSCs,成骨诱导1、7、14、21、28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ALP以及Runx-2m RNA表达情况;成骨诱导后1、3、5、7、9、11 d,采用ELISA法检测ALP活性;成骨诱导后7、14、21、28 d,采用茜素红S法检测钙盐沉积;以正常培养SMSCs作为对照组。体内实验: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2);取第3代SMSCs接种于HA/CS/PLLA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72 h后植入实验组大鼠右下肢肌袋,对照组大鼠植入单纯HA/CS/PLLA支架材料;术后4、8周通过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分析SMSCs体内成骨情况。结果提纯后SMSCs CD147、CD90、CD105、CD44表达超过95%,而CD117、CD34、CD14、CD45表达低于10%;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滴形成,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钙化灶,ALP染色可见细胞质呈咖啡样深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SMSCs成骨诱导7 d,Ⅰ型胶原、ALP、Runx-2 m RNA表达显著增加,诱导14 d OCN m RNA表达显著增加。成骨诱导后5、7、9、11 d 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7 d时达峰值(P<0.05)。成骨诱导14 d,钙含量显著增加,且随诱导时间延长钙含量逐渐增加(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内实验术后4、8周影像学和组织学观测结果显示,两组均可见新生骨形成,但实验组成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SMSCs在体内、体外均可诱导成骨,可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郑伟伟杨民武成苏显林
关键词: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茜素红ALP新骨形成
颞浅动脉及其吻合支为蒂的头皮瓣在修复头皮缺损颅骨外露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6
2014年
肿瘤、创伤等导致的头皮缺损经常伴有颅骨外露,需用具有良好血运的组织覆盖[1-3].2007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们采用颞浅动脉及其吻合支为蒂的头皮瓣,对头皮外伤、颅骨慢性溃疡、鳞状细胞癌病灶切除等造成的头皮缺损或颅骨外露创面进行修复,临床应用11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一、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47~78岁。病因:顶枕、额颞顶部头皮癌切除后头皮缺损或伴骨外露5例;头皮撕脱伤额顶部大块骨外露1例;头皮颅骨慢性溃疡1例,周边广泛性瘢痕。
葛礼正刘安军郭利刚焦洋苏显林
关键词:颞浅动脉头皮瓣吻合支慢性溃疡
指动脉穿支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2020年
探讨应用腹侧指动脉穿支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09月期间,应用腹侧指动脉穿支V-Y推进皮瓣修复14例指端缺损,创面缺损为1.5cm x 1.0cm~2.0cm x1.5cm,皮瓣面积为2.0 cm x 1.5cm~3.5cm x 1.5cm,皮瓣推进0.8cm~1.8cm。结果:14例皮瓣血运及切口愈合良好。随访3月~18月,皮瓣外形饱满,颜色质地佳,切口无明显瘢痕,感觉良好。末次随访患指两点辨别觉4mm~5 mm。结论:腹侧指动脉穿支V-Y推进皮瓣是对传统V-Y推进皮瓣的改良优化,该术式不损伤指动脉,皮瓣血运丰富,推进距离大,操作简便。
苏显林焦洋葛礼正刘安军杨萍
关键词:V-Y推进皮瓣指端缺损
侧颌颈皮瓣修复颧颞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总结应用侧颌颈皮瓣修复颧颞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2014年2月,应用同侧侧颌颈皮瓣修复颧颞部皮肤癌术后软组织缺损5例。男2例,女3例;年龄50~74岁,平均6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约18个月。肿瘤类型:基底细胞癌2例,鳞癌3例。瘤体位于颧颞相连部位,大小约3.5 cm×2.0 cm^7.0 cm×5.0 cm。病灶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0 cm×3.5 cm^8.5 cm×6.0 cm。术中切取皮瓣范围8.5 cm×4.0 cm^12.0 cm×5.0 cm,蒂宽2.5~3.0 cm,长2.0~4.0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切口均I期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4.5个月。皮瓣色泽与受区皮肤相近;2例因蒂部稍宽,皮瓣蒂端转角有"猫耳朵"凸现,但颜面部外观整体满意。移位皮瓣耐受性好,皮瓣成活、软组织缺损创面完全修复后进一步放疗,放疗后皮瓣无溃疡、坏死。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侧颌颈皮瓣修复颧颞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符合整形修复原则,且能耐受进一步放疗,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苏显林刘安军葛礼正焦洋王凌东杨民
关键词: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
面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在鼻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21例因外伤、体表肿瘤、色素痣、感染造成鼻部亚单位或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1.5cm×2.0cm~3.0cm×3.0cm。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面动脉穿支位置,设计蒂为上端的逆行鼻唇沟皮瓣,旋转覆盖鼻部缺损区修复。结果21例皮瓣均一期愈合。面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血运良好,其中1例皮瓣瘀血,处理后缓解。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20例效果良好,1例效果一般。修复皮瓣在色泽、形态、功能上与正常皮肤一致。结论鼻部小面积缺损优先选择面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修复;不需要2次修复。
葛礼正苏显林焦洋杨萍刘安军王凌东
关键词:穿支皮瓣修复外科手术缺损
不同皮瓣修复颧面皮肤癌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额支和侧颌颈皮瓣在修复颧面皮肤癌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2例颧面皮肤癌患者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两种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患者颧面缺损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修复,供区植皮。皮瓣皮片完全成活,皮瓣部分毛发生长。随访3个月,外眦和下睑外侧肿瘤复发,继以放疗,肿瘤得以控制,皮瓣未见放射性溃疡。1例患者颧面缺损采用侧颌颈皮瓣辅以颞浅动脉分支皮瓣修复,皮瓣完全成活,供区直接缝合修复。受区继以放疗,未见皮瓣溃疡、坏死。术后随访1年,外形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颞浅动脉额支和侧颌颈皮瓣均能效修复颧面皮肤癌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均能耐受放疗,应用时需充分认识两种皮瓣特点,扬长避短。
苏显林焦洋刘安军葛礼正杨萍
关键词:皮肤肿瘤颞浅动脉皮瓣软组织缺损
VSD负压吸引联合V-Y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治疗股前窦道型大转子区褥疮1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联合V-Y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治疗股前窦道型大转子区褥疮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我科收治1例右侧股前窦道型大转子区褥疮患者,创面经清创、VSD负压吸引,去除创面异物、控制创面炎症后,阔筋膜张肌肌皮瓣V-Y成形修复褥疮病灶切除后创面。结果:右侧股前窦道型大转子区褥疮病灶完全切除,创面缺损V-Y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推进完全修复,皮瓣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结论:VSD负压吸引联合V-Y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治疗股前窦道型大转子区褥疮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可缩短病程、有效治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苏显林刘安军焦洋葛礼正郭利刚王凌东
关键词: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窦道褥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