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总结Ⅲ至Ⅳ度环状混合痔病患者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所收治的Ⅲ至Ⅳ度96例环状混合痔病患者行 PPH 手术的临床资料... 黄忠诚 陈超武 成世盈 苏冀 刘冬保 尹明祥 陈新文 刘清安关键词: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直肠粘膜 缝扎止血 肛门疼痛 太宁栓 原因及处理 文献传递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情况、肠鸣音变化、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X线立卧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鼻胃管组相比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胃肠减压量显著增加。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苏冀关键词:肠梗阻导管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疗效 环状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月~2008年3月行PPH术的60例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击发成功,切除直肠黏膜环完整,平均手术时间13.5min(10~20min),住院时间1~5d。并发症:手术中吻合器击发时下腹短时疼痛26例;尿潴留36例;肛门疼痛28例(轻度18例,中度6例,重度4例);术后1周内出血3例,再手术缝扎止血1例,术后1周后出血2例,手术止血1例;外痔团不回缩4例;肛门挛缩、坠胀3例;排便障碍1例。54例平均随访18个月(6~27个月),疗效满意51例,3例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肛门外翻和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结论PPH是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病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手术并发症,正确选择病例、提高手术操作水平、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技巧,在预防和处理PPH手术并发症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苏冀关键词:痔上黏膜环切术 并发症 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位置与肛门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与肛门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行低直肠癌保肛手术的82例患者,根据吻合口位置,将病例分为5组,吻合口距离肛缘距离用L表示:Ⅰ组:L≤3 cm,Ⅱ组:3 cm6 cm。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肛门功能进行主、客观评定,同时设立未涉及盆底及肛门部手术操作的降结肠、乙状结肠肿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从肛门直肠测压评估方法可以得出:1)对照组和各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Ⅰ~Ⅳ组术后3个月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缩榨压和最大耐受容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3)Ⅱ、Ⅲ、Ⅳ组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即接近正常值(P>O.05);4)Ⅰ组术后12个月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最大耐受容量仍较术前低(P<0.05),但缩榨压接近正常值(P>O.05);5)对照组有1例患者未引出RAIR(Rectoanal inhibitory reflex),各组手术后均有(RAIR)消失,但术后12个月RAIR阳性率较术后3个月明显增加。采用徐忠法的肛门功能主观评估法得出:Ⅰ~Ⅴ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分别是:1)术后3个月时有:Ⅰ、Ⅱ、Ⅲ组;2)术后6个月时有:Ⅰ、Ⅱ组;3)术后12个月时仅:Ⅰ组;4)其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遵循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及由熟练的手术者操作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术式,吻合口距离肛缘3 cm以上的直肠癌患者术后经过长时间(1年)的修复或排便锻炼都可以保住肛门功能,吻合口距离肛缘5~6 cm以上的直肠癌术后3个月即可基本恢复肛门功能。 黄兴 刘祺 肖志刚 苏冀 黄忠诚关键词:直肠癌 保肛手术 吻合口 肛门功能 结肠黑变病30例临床与内镜检查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结肠镜检出的30例结肠黑变病,分析其临床与内镜检查特点。结果30例中21例便秘,26例有服用蒽醌类泻药史,伴发结直肠息肉12例,伴发结肠癌2例。结论便秘与滥用蒽醌类泻药为结肠黑变病的主要病因,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结肠癌伴发可能有关。 苏冀 黄忠诚 刘祺关键词:结肠黑变病 结肠镜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4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ME Dixon术25例,Miles术15例,中转开腹4例。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40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同期开腹手术组,且住院天数明显缩短。腹腔镜组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3~32(平均13)个月。1例Dixon术后4个月发现肝转移,1例Miles术后16个月发生会阴部转移,腹壁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未发现肿瘤转移。两组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腹壁美观等优点,且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 苏冀 黄忠诚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转化治疗策略 被引量:5 2013年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约25%的患者在初诊时即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其余25%~50%的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最终发展为肝转移。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近年来,CRLM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已经成为国内外共识,但手术切除转移灶仍是目前有望治愈CRLM的惟一手段。目前,仅有10%~15%的CRLM初始可切除,其余肝转移灶为初始不可切除。因此,如何将初始不可切除CRLM转化为可切除CRLM,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原则以及转化治疗策略。 黄忠诚 苏冀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经肛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初步评价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急性完全性机械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在结肠镜和X线辅助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7~10 d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19例患者置管减压引流全部成功。全部病例腹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3 d,腹围由(89.8±2.7)cm减小到(73.1±5.1)cm,腹腔内压力由(24.0±3.7)cmH2O减至(11.6±2.2)cmH2O;胃管引流量从(750.0±110.3)ml下降至(10.5±8.7)ml;减压导管引流量从(1 634.7±114.2)ml下降至(8.4±1.7)ml;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从(5.6±1.1)cm缩小至(1.7±0.4)cm(P=0.001或P<0.01)。所有病例均接受一期手术治疗,无吻合口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肛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具有有效、安全、经济、创伤小的特征,值得推广。 李丹 王文儿 刘祺 苏冀 罗维珍 李树根 黄忠诚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导管插入术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热点问题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可行性,并对其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6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ME Dixon术35例,Mile's术21例,中转开腹7例。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70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时间:Dixon术240~360分钟(平均270分钟),Mile's术160~230分钟(平均210分钟)。术中发生1例并发症为骶前大出血,经及时中转开腹手术解决。术后24~72小时恢复肠功能,并能下床活动,术后住院7~13天,腹腔镜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同期开腹手术组,且住院天数明显缩短。腹腔镜组术后随访48例,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8个月)。1例Dixon术后4个月发现肝转移,1例Miles术后16个月发生会阴部转移,腹壁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未发现肿瘤转移。两组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腹壁美观等优点。 黄忠诚 刘升峰 喻志革 苏冀 尹明祥 赵凯 陈新文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肿瘤 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与护理 2008年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2例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采用自身前后的对照方法,比较便秘症状与直肠肛门压力情况。结果21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的反常收缩消失,恢复正常排便,治愈率65.5%(p<0.05);6例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84.4%(p<0.05);3例无效,2例失访。结论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行为和心理治疗,医护人员良好的态度,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罗维珍 苏冀 刘瑞英关键词:盆底功能 便秘 生物反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