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芦桂青

作品数:41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疗效
  • 8篇湿疣
  • 8篇尖锐湿疣
  • 7篇树突
  • 7篇树突状
  • 7篇树突状细胞
  • 6篇疗效观察
  • 4篇免疫
  • 4篇病损
  • 4篇病损组织
  • 3篇寻常痤疮
  • 3篇乳头
  • 3篇脓疱
  • 3篇疱疹
  • 3篇痤疮
  • 3篇细胞反应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反应

机构

  • 2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2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卫生学校
  • 1篇南京明基医院

作者

  • 41篇芦桂青
  • 15篇刘艳
  • 15篇毕志刚
  • 15篇富志良
  • 14篇康莉
  • 13篇储小燕
  • 12篇程浩
  • 10篇王羿婷
  • 8篇尹晓晴
  • 5篇叶俊
  • 4篇吴志波
  • 4篇张在云
  • 4篇王琦
  • 4篇吴金民
  • 4篇方向明
  • 4篇岑建萍
  • 3篇孙慧
  • 3篇蒋洁瑶
  • 3篇赵可佳
  • 3篇苏彤

传媒

  • 7篇临床皮肤科杂...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临床医学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5年浙...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血小板血浆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内含大量生长因子及蛋白质,可以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及加快愈合。近年来PRP在骨科、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以及美容整形科等学科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研究表明PRP在单独使用或联合脂肪移植、激光及去皱整形手术等其他疗法在面部年轻化领域具有显著的疗效,该文对PRP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刘秋萍芦桂青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面部年轻化美容
微波联合IFN-γ治疗尖锐湿疣96例疗效观察
2005年
郑磊芦桂青程浩周敏兰虞海燕叶俊
关键词:IFN-Γ尖锐湿疣疗效观察微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资料分析
汗孔瘤四例被引量:2
2018年
临床资料患者1,女,31岁。头皮部赘生物十余年。患者十余年前头皮出现一赘生物,逐渐增大,无特殊感觉,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头皮见一杏仁大赘生物,呈球形,质中,表面无破溃(图1a)。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不全伴渗出、结痂,真皮内瘤细胞呈团块状浸润,部分团块与表皮相连,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核圆,深嗜碱性,胞质淡染,部分团块中可见管腔样结构,团块周围未见栅栏状排列(图1b、1c)。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治疗:手术全切。
苏彤毕志刚芦桂青康莉刘艳储小燕富志良陈浩
关键词:小汗腺汗孔瘤赘生物角化不全组织病理栅栏状
系统性硬皮病肾危象2例病因分析
2009年
报告2例系统性硬皮病肾危象。2例患者均有系统性硬皮病病史,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1例因发生过敏性休克、1例因自行骤减糖皮质激素导致系统性硬皮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肾功能衰竭。肾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坏死,小血管内膜增厚伴硬化。经文献分析显示过敏性休克、骤减糖皮质激素可能分别是硬皮病肾危象的诱发因素之一。
芦桂青程浩朱可建虞海燕叶俊岑建萍
关键词:硬皮病
克拉曲滨治疗进展期播散性黄瘤3例被引量:1
2018年
报告3例克拉曲滨成功治疗进展期播散性黄瘤(XD)。患者均为男性,2例33~34岁,1例12岁,病程5~8年。皮肤科检查:皮疹均泛发全身且伴黏膜损害,褶皱部位受累明显。2例并发尿崩症与眼内损害,3例均有黏膜受累且病情进展,对多种治疗抵抗。诊断:XD。治疗:予静脉滴注克拉曲滨0.14 mg/(kg·d),连续5 d为一个疗程,每月1次,共6个疗程。治疗后3例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起效时间在第2~3疗程间。其中2例患者>70%皮损消退,遗留色素沉着,其余皮损明显缩小。3例黏膜和(或)眼内症状及尿崩症均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仅有短期可逆性血细胞下降。随访4年发现停药后皮损与黏膜情况仍在进一步好转中,尿崩症亦有所好转。
康莉毕志刚芦桂青刘艳富志良储小燕尹晓晴王羿婷
关键词:黄瘤播散性
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该研究以CA病损组织粗提蛋白为抗原分别与来源于外周血和脐血的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DCs共同孵育,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s表面与抗原提呈功能相关的表型分子MHC-II(HLA-DR)和CD86(B7.2)的变化;MTT法观察D...
芦桂青
关键词:尖锐湿疣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文献传递
一清胶囊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一清胶囊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60例给予一清胶囊饭后口服2粒,3次/d,过氧苯甲酰凝胶外用,2次/d,共4周;一清胶囊组60例,单纯口服一清胶囊;过氧苯甲酰组60例,单纯外用过氧苯甲酰凝胶,用法用量及治疗时间均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28天进行随访观察,记录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第14天,联合治疗组、一清胶囊组及过氧本甲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3%、63.33%、46.67%;治疗第28天,联合治疗组、一清胶囊组及过氧本甲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86.67%、56.67%。治疗2周和4周后过氧本甲酰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和一清胶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一清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一清胶囊组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过氧本甲酰组有2例患者出现面部红斑刺痛及脱皮等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可见1例面部红斑刺痛及脱皮等不良反应,1例出现轻度腹泻症状;一清胶囊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症状。结论一清胶囊单用或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效果优于单用过氧苯甲酰凝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芦桂青刘艳富志良
关键词:一清胶囊过氧苯甲酰凝胶寻常痤疮
卡马西平致全身大疱性表皮松解
2012年
1例66岁男性患者因三叉神经痛服用卡马西平100 mg,2次/d。服药第10天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触痛。5 d后其症状发展为眼睑、鼻腔、口唇和口腔黏膜破溃、糜烂以及躯干、四肢弥漫性斑丘疹和尼氏征阳性。诊断为药物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停用卡马西平,给予甲泼尼龙、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阿奇霉素及环磷酰胺等治疗,10 d后皮疹基本消退。
芦桂青毕志刚储小燕康莉刘艳富志良尹晓晴王羿婷
关键词:卡马西平
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IL-12和IFN-γ分泌的影响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2和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分泌IFN-γ水平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材料:外周血来自健康自愿献血者;尖锐湿疣组织来自患者外阴皮损;包皮来自包皮过长儿童患...
芦桂青程浩吴金民张在云方向明王琦赵可佳
关键词:尖锐湿疣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
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通过观察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D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探讨尖锐湿疣病损粗提蛋白对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联反应(PCR)鉴定尖锐湿疣病损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6 DNA和HPV11 DNA。人脐带血和外周血分离培养10 d的DC分别用尖锐湿疣病损组织和健康儿童包皮组织粗提蛋白刺激2次。另设空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刺激。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和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来源于脐带血和外周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来源于外周血。结果 PCR结果显示尖锐湿疣病损组织中HPV6b DNA阳性。尖锐湿疣病损粗提蛋白刺激后的DC刺激来源于脐血的T淋巴细胞,其增殖指数(5.514)高于包皮对照组(2.645)和空白对照组(1.698,DC∶T均为1∶11)。尖锐湿疣病损粗提蛋白刺激后的DC刺激来源于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2.352)高于包皮对照组(1.083)和空白对照组(0.644,DC∶T均为1∶3)。结论 尖锐湿疣病损粗提蛋白可能因存在的HPV病毒抗原对DC的刺激和功能活化,进一步促进了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并进而推测可以提高机体抗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
芦桂青程浩张行沈建根岑建萍叶俊
关键词:尖锐湿疣D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外周血T淋巴细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