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朗诺
-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斯坦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才女之累赘:李清照的重塑与再造被引量:7
- 2013年
- 才华洋溢、自视甚高而对同人批评相当苛刻的李清照,在宋代是个异数。当时女作家不似明清时期那么受文坛接纳,没有鼓励、同情她的男士,更没有一群女词人可作为她的后盾,以一位女子单枪匹马地闯入男士的文学领域,李请照所面临的敌意,可从她自己的作品以及早期对她的评论中看到端倪。她逝世数百年后,议论依然莫衷一是,一般文人肯定她的才华,但对其不守妇道则不能原谅。可是到了清代,这分歧竟然得以化解,而化解的方式我们现在看来也似乎不可思议,领头替李清照"雪冤"的居然是一群很有名望的考据学家。李清照这一被重塑了的形象,民国时被写入文学史,至今仍广植人心。本文探讨李清照逝世后被重塑的三方面:历代评论对她词作中的主人公的解释;清代学者否定她再嫁的争论;元明清时期属于她词作篇数增多的问题。
- 艾朗诺
- 关键词:接受史寡妇再嫁《漱玉词》
- 才女的重担:李清照《词论》中的思想与早期对她的评论(上)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从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视角,用文本细读法和历史还原法,重新建构李清照的历史语境,指出宋代男性作家对女性写作普遍持轻视态度,所以不少人对李清照质疑、攻击甚至是辱骂。李清照的《词论》就体现了她在这种困境中的抗争和希望。
- 艾朗诺郭勉愈(译)
- 关键词:宋词女权主义批评
- 宋代文学传统中的雅和俗被引量:1
- 2018年
- 我们平常把文化雅与俗之对立归属于社会不同的阶层,高雅文化现象是属于上层社会的,而通俗文化现象是属于下层社会的。这种想法偶然就会忽略所谓高雅文化中也有雅与俗的分别。这篇论文探讨这种比较少注意到的分别,焦点是宋代文坛。当时有一些高官文士,他们的社会地位虽然尊贵,学问极有成就,但他们思想开朗,好像想脱离传统高雅文化的局限,开始注意商人阶级的生活与文化,把较低阶层生活的种种事情写进他们的笔记小说或诗歌。在元明清白话文学发达后,文士引用白话文写戏剧或小说以商人生活为作品的主题是经常有的。但在唐宋文坛中用文言文描写这样的主题比较少见。在宋代笔记小说中这样的作品却偶有出现。南宋时的洪迈在他编的《夷坚志》中这类的故事相当多。北宋苏轼的诗歌中也有这类数量不大的资料。当时一般的学者不太欢迎这类作品,但它对我们现在研究宋代文化史至少有两种作用。它反映比较少提到较低阶层文化的种种细节,并且让我们更了解传统文学作品的局限与偏见。
- 艾朗诺
- 关键词:宋代文学偏见洪迈《夷坚志》
- 才女的重担:李清照《词论》中的思想与早期对她的评论(下)被引量:2
- 2009年
- 带着所有这些负面信息重读李清照的《词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这里,我的目的是历史地看待这篇文章,在历史的语境中解读这篇文章,而不是依照我们今天对词或对李清照的看法,相反,我所重视的是她作为一个女作家所面对的是什么,
- 艾朗诺郭勉愈(译)
- 关键词:《词论》才女负面信息女作家
- 才女的重担:李清照《词论》中的思想与早期对她的评论
- <正>今天,当我们想起李清照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她是一位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有着出色的诗歌才能,并将自己的才华与女性身份完美结合的、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座标式人物的女作家。在她之前,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女性有她这样卓越的成就...
- 艾朗诺
- 文献传递
- 学术翻译要加倍小心--对话汉学家艾朗诺被引量:2
- 2010年
- 今年,有三个日子值得我们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150周年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10周年。这三个日子记载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蒙受的屈辱和灾难,也是我们祖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辱之下,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标记。正如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五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一样,我们也不会忘记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曾经身受的欺凌与屈辱。虎门的烟尘、圆明园的火光以及八国联军的铁蹄,都将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的记忆之中。本刊发表的此文章,从宗教文化角度重温了那一段历史,可以使我们警醒,促我们奋起。
- 韩晗艾朗诺
- 关键词:学术翻译汉学家帝国主义列强八国联军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 苏轼早期至黄州时期的记体文研究
- 2021年
- “记”是文体中很重要的一种.本来主要用以庆贺庙宇、书斋、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落成,或纪念作者生命中的某一件事。但在苏轼手中,“记”成了他思考的工具,包括自我认同、作者和外界的关系、佛教思想和实践的种种争议、对绘画的理解、收藏书画所遇到的问题、行政策略的选择、通往知识的途径等。苏轼早年灵活地应用记体,熙宁年间拓宽记体的内容,他的记体文在乌台诗案中被他的政敌曲解成为迫害他的证据之一;而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他又用记体文表达他对新环境和作为逐臣的认知。
- 艾朗诺
- 关键词:绘画乌台诗案
- 赵明诚远游时为什么不给他的妻子李清照写信?被引量:2
- 2008年
- 我这次演讲的主题,是李清照的词与她实际生活的关系。长期以来读者们阅读李清照作品的时候,对她的人生作了许多设想,这些设想不知不觉地影响了学者专家的思维,而他们的学术研究又对这些假定形成一种肯定,于是人人以为事情飞这样不可。
- 艾朗诺
- 关键词:思维学术研究学者远游
- 不完美的公道:中国传统民间宗教中的报应洪迈(1123-1202)的志怪小说
- 本文对中国封建王朝,主要是宋朝(960-1279)思想界的命运、天理和报应进行探索.笔者并非研究制度化宗教,而是集中于信仰的大量无定形体,即中国的'民间宗教'或'大众宗教'.这些称谓说明这些信仰(可能还不能称为'体系')...
- 艾朗诺
- 关键词:洪迈民间宗教道德价值观
- 文献传递
- 依时序跨文体:苏轼作品阅读方式的一种尝试
- 2024年
- 苏轼喜欢对同一主题进行跨文体创作,即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用不同文体多角度表达他的看法和感受。因不同文体承袭不同传统,有其自身套路,难免影响作者处理话题的态度和格调,这在以往常被忽略,对此有必要尝试依时序跨文体重读苏轼作品。苏轼散文体的尺牍、题跋和杂记的数量庞大,是其作品中被忽视的宝藏。通过对苏轼诗与非正式散文文体差异的多重考察,探讨不同文体对作家表现同一事件方式的影响。对于苏轼在不同文体中处理相同主题或事件,不能简单解释为作家热衷在每个新作中都变换手法和方式。文学形式本身,或者至少是苏轼使用它们的方式,对结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苏轼从一种形式转向另一种形式时,参照系随之改变,他对主题的处理也随之改变。
- 艾朗诺康光磊(译)谭静(校)
- 关键词:文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