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北方
-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 2006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公司的四层螺旋CT机对23例骨折患者进行客积扫描,扫描完后再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并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后处理技术所得的图像能够全面、直观的显示相应的骨折部位、范围、程度、脱位及骨折片情况。结论:螺旋CT的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是显示骨折的最佳方法,并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 艾北方董宝树
- 关键词:体层摄影螺旋CT骨折图像处理
- 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表现。方法:对9例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可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某些形态学表现,可诊断程度严重的胼胝体发育不全。MRI能显示畸形的全貌。结论:MRI是观察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最佳方法。
- 艾北方董宝树易秀云
- 关键词:胼胝体发育不全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冠脉狭窄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冠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CT检查,所得图像以CPR、MPR、MIP、VR技术重建,对狭窄部位进行诊断分析,并与冠状动脉照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PR、CPR对冠脉不同程度狭窄判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了90%以上,但难以显示复杂的空间结构;MIP的敏感性达到81%以上,特异性90%以上,但较小的斑块容易漏诊;VR图像对冠脉狭窄判定的敏感性较低,尤其是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但所得图像立体直观、准确逼真;各种后处理方法所得图像的阴性预测值较高,达到91%以上。结论不同的后处理技术对冠脉的显示有不同的优缺点,在图像分析过程中,只有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才能对冠脉病变做出较明确的诊断。
- 佟元涛任克艾北方
- 关键词:螺旋CT后处理技术
- 肝癌伴下腔静脉内癌栓长入右心房1例报告
- 2006年
- 患者男47岁。以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半年为主诉入院。查体,下肢水肿。B超:肝左叶见大小为5×6cm的混杂同声区,下腔静脉内址条形混昆杂同声向上进入右心房。CT:肝左叶病变呈低密度,病变以上层面下腔静脉直径为4.9cm,且密度较低,病变以下层而直径为3.2cm.MRI:肝左叶病变在T1WI图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W1图像上呈不均匀略高信号。肝左静脉未见显示。病变以上层面下腔静脉内见癌栓形成,信号强度与肝内病变相仿,癌栓向上延伸至右心房内,致其内3.3×2.80cm大小的充盈缺损。增强扫描,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癌栓略有强化。诊断为:肝癌,伴下腔静脉内癌栓长入右心房。该患于两个月后死亡。
- 艾北方
- 关键词:肝癌癌栓
- 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正确分期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I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并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内膜癌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正确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期1例,Ⅰb期2例,Ⅰc期3例,Ⅱa期3例,Ⅱb期5例,Ⅲ期3例,Ⅳ期2例;诊断偏差2例,其中Ⅰb期高估为Ⅰc期、Ⅱb期低估为Ⅱa期各1例,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0.5%。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子宫的解剖结构,直接显示肿瘤信号,对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侵犯范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可靠方法。
- 易秀云宋志强艾北方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磁共振成像肿瘤分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5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脉成像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冠脉有不同程度狭窄及斑块者有109例,冠脉变异的1例,冠脉完全正常者有1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艾北方宋志强董宝树易秀云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