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蛋白丢失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概括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 losing enteropathy,PL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以"蛋白丢失性肠病"或"小肠淋巴管扩张"为主题词,在万方、维普、CNKI检索我国2000~2010年公开发表的PLE病例报道。结果纳入的77份病例均除外摄入不足、肝脏合成减少和肾脏丢失,并且证实蛋白从肠道丢失或有影像学和内镜下的诊断依据。其中男30例,女47例,性别比为1∶1.57,成人起病平均年龄(41.06±5.88)岁,儿童起病平均年龄(5.57±2.33)岁。男女起病年龄与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文PLE的病因儿童组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55.6%)为主,成人组以系统性红斑狼疮(43.9%)为主。PLE的首发症状为浮肿(84.4%),其次分别为腹泻(48.1%)、腹胀(31.2%)、腹痛(28.6%)、消瘦乏力(18.2%)等。结论国内PLE以中年为主,女性多见,起病年龄与病程无性别差异。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病程迁延,但预后相对较好。
- 朱晶晶胡秀徐秀英
- 关键词:蛋白丢失性肠病低蛋白血症
- Menetrier病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Menetrier病(MD)发病的一般情况和探讨各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比较其与胃癌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内镜表现的差异性。方法以"Menetrier病"、"胃黏膜巨大肥厚症"、"巨大肥厚性胃炎"为检索词,在万方、维普、CNKI上检索1888年至今我国发表的确诊为MD中文文献报道共94例患者。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2011年消化科确诊的胃癌120例,对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D的中位年龄47岁,男女比2.7∶1,平均病程(49.7±65.4)个月。误诊率56.38%,22例(23.40%)误诊为胃癌。消化道造影检查Menetrier病,灵敏度81.54%,漏诊率18.46%,特异度69.20%,误诊率30.80%。胃镜检查,灵敏度78.95%,漏诊率21.05%,特异度77.60%,误诊率22.40%。联合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的灵敏度88.97%,漏诊率11.03%。MD与胃癌在发病年龄、饱胀不适、呕血、恶心、水肿、纳差、消瘦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低蛋白血症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者在胃镜下的常见表现及主要病变部位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X线下的表现及累及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蠕动减弱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好发于中年患者,男性为主,平均病程(49.7±65.4)个月,以腹痛、贫血常见,低蛋白血症致双下肢水肿为特征性表现,误诊率高。消化道造影相比胃镜检查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漏诊率,但特异度低、误诊率高,而联合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可提高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其镜下表现为黏膜皱襞粗大隆起,X线下主要为脑回状粗大缺损,好发于胃底体部。胃癌以腹部不适、纳差、贫血及消瘦常见,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性肿物及覃伞状肿块,X线下主要为巨大不规则充盈缺损和龛影,好发于胃窦。
- 胡秀朱晶晶徐秀英
- 关键词:MENETRIER病低蛋白血症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