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毅娜

作品数:32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9篇胚胎
  • 16篇受精
  • 16篇体外
  • 16篇体外受精
  • 15篇体外受精-胚...
  • 15篇胚胎移植
  • 11篇卵巢
  • 8篇妊娠
  • 6篇多囊
  • 6篇多囊卵巢
  • 6篇综合征
  • 6篇卵泡
  • 5篇多囊卵巢综合
  • 5篇多囊卵巢综合...
  • 5篇卵巢综合征
  • 4篇细胞
  • 4篇卵泡液
  • 4篇囊胚
  • 4篇结局分析
  • 3篇多胎

机构

  • 26篇江西省妇幼保...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32篇胡毅娜
  • 18篇赵琰
  • 13篇丁涛
  • 9篇伍琼芳
  • 7篇何锦霞
  • 5篇聂玲
  • 4篇靳镭
  • 4篇田莉峰
  • 3篇余凡
  • 3篇辛才林
  • 3篇吴兴武
  • 2篇黄志辉
  • 2篇许定飞
  • 2篇阳彦
  • 1篇李俊明
  • 1篇陈佳
  • 1篇付志红
  • 1篇苏琼
  • 1篇李游
  • 1篇朱元

传媒

  • 14篇江西医药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生殖与避...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玻璃化冻融人卵母细胞临床成功分娩1例报道被引量:1
2012年
近年来玻璃化冷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领域,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已较成熟,但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冷冻仍处于实践阶段。2011年6月3日我院辅助生殖中心1例42岁不孕症妇女即通过玻璃化冻融卵母细胞行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足月分娩一3150g健康女婴。现总结治疗报告如下。
胡毅娜赵琰何锦霞伍琼芳辛才林丁涛
关键词:玻璃化
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合HLA配型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成功1例被引量:2
2018年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疾病,可以分为α地贫、β地贫、δ地贫、γ地贫、δβ地贫和εγδβ地贫等。α和β地贫是人群中最常见的地贫类型,全球地贫基因携带者频率高达2.62%,包括中国南方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印度次大陆、地中海地区、中东、北非和太平洋地区都是该病的高发地区。
丁涛阳彦赵琰伍琼芳吴兴武胡毅娜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HLA配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妊娠
孕晚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及预防性治疗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孕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及预防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00例待产孕妇,利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500例孕晚期孕妇生殖道感染GBS情况,分为GBS阳性组(n=102)和GBS阴性组(n=398),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孕晚期孕妇感染GBS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药物敏感(药敏)试验。根据是否接受预防性治疗将GBS阳性组孕妇分为研究组(接受预防性治疗,55例)和对照组(未接受预防性治疗,47例),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后情况。结果500例孕晚期孕妇GBS阳性率为20.4%(102/500)。孕早期体质量指数(BMI)≥25kg/m^(2)、经产、糖耐量异常、流产史和阴道与宫颈炎症为孕晚期孕妇感染GB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B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较高(91.18%~100.00%),对红霉素的敏感度较低(38.24%)。研究组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剖宫产、早产、无症状菌尿和羊膜腔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窒息、胎儿生长受限、病理性黄痕、肺炎和败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感染GB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孕早期BMI≥25 kg/m^(2)、经产、糖耐量异常、流产史和阴道与宫颈炎症。给予GBS阳性的孕晚期孕妇预防性治疗,对于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后情况均有一定改善,可大大降低孕妇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胡毅娜周定杰吴玉璘杨月华吕年青庄咏梅傅雅丽
关键词: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新生儿
小剂量促性腺激素在超长方案IVF-ET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胡毅娜
抑制素B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卵泡液及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高雄激素血症、无排卵、肥胖和多囊卵巢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引起育龄期妇女排卵异常与不孕的常见疾病。抑制素B(inhibin B,INHB)作为近年来受到重视的具有重要生殖调节作用的一种多肽,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INHB是主要由性腺分泌的糖蛋白激素,现已证实INHB可以调节卵泡刺激素(FSH)的分泌。
靳镭胡毅娜余凡
关键词:抑制素B卵巢颗粒细胞卵泡液内分泌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育龄期妇女
隐性梅毒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相关妊娠结局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隐性梅毒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的影响,为隐性梅毒的不孕不育患者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7月本中心实施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24639例,分为单独男性隐性梅毒组A(n=158例)、单独女性隐性梅毒组B(n=497例)、男女双方梅毒均为阴性组C(n=23984例),比较三组之间的临床与实验室各项数据。结果(1)三组患者2原核(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质囊胚形成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对活产率进行多因素分析A组vs C组(P=0.629),B组vs C组(P=0.9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男性隐性梅毒和单独女性隐性梅毒均对活产率无影响。结论单独男性、单独女性隐性梅毒患者行IVF-ET治疗与既往未感染梅毒不孕不育患者能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经充分知情告知后可行IVF-ET助孕治疗。
丁涛夏雷震胡毅娜赵琰辛才林
关键词:隐性梅毒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3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黄体期促排卵成功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卵巢低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并不罕见,达9%-24%[1],而且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升高。通常我们卵巢对Gn反应差,卵泡少、E2峰值低、Gn用量多、周期取消率高、获卵数少、妊娠率低等认为是卵巢低反应。但是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何锦霞赵琰聂玲胡毅娜
关键词:卵巢低反应排卵
二甲双胍对118例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使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患者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PC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二甲双胍治疗组,分析治疗前后两组BMI和内分泌激素、糖代谢指标以及临床与实验室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项指标包括年龄、BMI、血激素及血糖、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的BMI、LH、T等指标水平均降低,治疗组的血LH,T水平及FINS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CG日E2水平、流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SS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VF助孕前或助孕中进行二甲双胍的干预性治疗是可以改善PCOS患者最终妊娠结局的,二甲双胍对接受IVF的PCOS患者是安全有益的用药,可以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胡毅娜赵琰丁涛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二甲双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NHB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研究
第一部分INHB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目的通过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卵泡液和卵巢颗粒细胞中抑制素B的水平,初步探讨INHB在PCO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体外受精周期中71...
胡毅娜
关键词:抑制素多囊卵巢综合征颗粒细胞抑制素B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液
文献传递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与自然减胎活产儿母婴结局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受孕的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与自然减胎活产儿母婴结局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共11 050个新鲜/冻融周期双胚胎移植后单胎活产周期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手术减胎组(226例)、自然减胎组(1 506例), 同时以单胎妊娠者为对照组(9 31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3组的基本临床资料、母胎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差异,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母婴结局的因素。结果自然减胎组胎膜早破比例为1.4%(21/1 506), 手术减胎组为1.3%(3/226), 对照组为0.6%(56/9 318),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手术减胎组、自然减胎组早产率[17.3%(39/226)、11.6%(175/1 506)]、极早产率[4.0%(9/226)、1.9%(28/1 506)]、低出生体质量儿占比[15.5%(35/226)、8.6%(129/1 506)]、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占比[3.1%(7/226)、1.3%(20/1 506)]、小于胎龄儿发生率[9.3%(21/226)、9.1%(137/1 506)]与对照组[7.7%(721/9 318)、0.9%(86/9 318)、3.9%(367/9 318)、0.5%(45/9 318)、6.0%(560/9 318)]比较, 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手术减胎组早产(aOR=2.37, 95%CI:1.64~3.42, P<0.001)、极早产(aOR=4.26, 95%CI:2.02~8.97, P=0.001)、低出生体质量(aOR=4.35, 95%CI:2.94~6.44, P<0.001)及小于胎龄儿(aOR=1.82, 95%CI:1.14~2.92, P=0.013)与自然减胎组(aOR=1.54, 95%CI:1.29~1.84, P<0.001;aOR=1.95, 95%CI:1.26~3.01, P=0.003;aOR=2.26, 95%CI:1.83~2.79, P<0.001;aOR=1.60, 95%CI:1.31~1.95, P<0.001)相比风险均更高。3组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受孕的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及自然减胎活产儿的母胎并发症及子代出生缺陷风险与单胎妊娠近似, 胎膜早破比例更高, 且手术减胎早产及低出生体质量风险高于自然减胎, 不提倡依赖手术减胎对ART受孕双绒毛膜双胎进行补救。
傅雨晴夏雷震赵琰胡毅娜何锦霞聂玲
关键词:生殖技术妊娠减少多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