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喜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香港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纳米
  • 4篇纳米棒
  • 4篇分子
  • 4篇分子筛
  • 4篇TS-1
  • 3篇正硅酸乙酯
  • 3篇碳纤维
  • 3篇钛硅
  • 3篇钛硅分子筛
  • 3篇纳米碳
  • 3篇纳米碳纤维
  • 3篇硅酸
  • 3篇硅源
  • 3篇SBA-15
  • 3篇MOCVD
  • 3篇MOCVD法
  • 2篇液相
  • 2篇气相沉积
  • 2篇小晶粒
  • 2篇化学气相

机构

  • 12篇香港科技大学
  • 6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2篇胡喜军
  • 6篇赵茜
  • 5篇张颖
  • 4篇李道权
  • 4篇袁渭康
  • 4篇阎子峰
  • 4篇周兴贵
  • 4篇李平
  • 2篇张京纬
  • 2篇李平
  • 2篇潘伟源
  • 2篇林粱旭
  • 1篇林梁旭
  • 1篇林樑旭
  • 1篇张雷鸣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石油学报(石...
  • 1篇化工学报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上海市化学化...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分子筛催化与...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钛硅分子筛/纳米碳纤维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液相分离性能
通过在纳米碳纤维(CNF)上原位生长钛硅分子筛(TS-1)的方式制备了负载型TS-1/CNF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TS-1和CNF的结合强度测试的结果表明,TS-1与CNF表面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程度。负载型 TS-1/C...
赵茜李平张京纬袁渭康胡喜军
关键词:钛硅分子筛纳米碳纤维
文献传递
晶化方式对双硅源制备小晶粒TS-1的影响
目前,用于合成钛硅分子筛 TS-1的硅源主要有正硅酸乙酯(TEOS)、硅胶和硅溶胶等,一般认为由 TEOS 合成的 TS-1为球形小晶粒,晶粒尺寸为200 ~300nm,而硅胶和硅溶胶为硅源合成的则是微米
李道权李平赵茜周兴贵潘伟源胡喜军
关键词:TS-1硅胶
文献传递
Review of Kelvin's Equation and Its Modification in Characterization of Mesoporous Materials被引量:2
2006年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as well as calculation methods of nitrogen bed on porous media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Kelvin's equation is a link between the relative adsorbate pressure, the mean pore radius, and pore capillarity on the basis of macroscopic capillary condensation. However, Kelvin's equa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that it underestimates the calculated pore size of a material especially in the boundary of pore size which is between 2 and 4 nm.Various modifications on Kelvin's equation were mentioned in order to develop a new mode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ore size calculation. The problems on conven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 number of calculation methods on physisorption and pore size, especially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physisorption, basis of models and their deficiencies are reviewed. It can provide guidance on developing a modified Kelvin's equation for pore size calculation.
张颖阎子峰胡喜军
关键词:PHYSISORPTION
MOCVD法制备铜纳米棒研究
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其在纳米装置及VLSI电路设计中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其中,新型铜材料的合成研究极为引人注意,相比于金属铝,铜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极底的阻抗,铜纳米线/棒材料的制备研究倍受关注。
张颖林梁旭阎子峰胡喜军
关键词:MOCVDSBA-15
文献传递
双硅源合成TS-1分子筛及其环己酮氨氧化性能
2008年
同时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硅胶为硅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TS-1分子筛。采用SEM、HRTEM、XRD和UV-Vis手段,对不同配比双硅源合成的TS-1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环己酮氨氧化为探针反应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双硅源的配比影响合成TS-1的晶粒大小和骨架钛含量,从而影响TS-1的催化活性。双硅源中硅胶比例越大,合成的TS-1晶粒越大,催化活性越低。TEOS和硅胶摩尔配比为1时可以合成粒径均匀、催化活性良好的小颗粒TS-1。
赵茜李平李道权周兴贵袁渭康胡喜军
关键词:TS-1正硅酸乙酯环己酮氨氧化
钛硅分子筛/纳米碳纤维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液相分离性能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在纳米碳纤维(CNF)上原位生长钛硅分子筛(TS-1)的方式制备了负载型TS-1/CNF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TS-1和CNF的结合强度测试的结果表明,TS-1与CNF表面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程度。负载型TS-1/CNF催化剂和单分散TS-1的分离性能对比显示,前者易于分离,可显著降低TS-1应用中的分离难度。
赵茜李平张京纬袁渭康胡喜军
关键词:钛硅分子筛纳米碳纤维
Cu3N纳米棒的合成研究
1简介近年来,各种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除了单一金属纳米粒子、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的合成外,有研究扩展到二元元素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中,如GaN,CdSe,ZnS,及ZnO[1-3]。有研究报道了...
张颖林梁旭阎子峰胡喜军
关键词:MOCVD纳米棒
文献传递
以SBA-15为模板制备氮化铜纳米棒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以SBA-15为模板成功制备出直径约为6nm的Cu3N纳米棒.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透射显微镜(TEM)、EDS谱图及拉曼光谱对目的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证实模板SBA-15孔中生成了连续的Cu3N纳米线/棒,并沿模板孔道延伸有数百个纳米长.拉曼光谱对纯Cu3N及本实验目的产物SBA-Cu3N分析表明,因量子效应影响Cu3N纳米棒相对于纯Cu3N其特征分向小波数偏移,此峰可看作是Cu3N纳米棒所特有的特征.该制备二元氮化物纳米结构材料的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并且可对产物尺寸进行控制,为其他二元氮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张颖林粱旭阎子峰胡喜军
关键词:纳米棒化学气相沉积SBA-15
混合型TS-1/CNF催化剂的过滤性能及催化活性被引量:2
2008年
纳米碳纤维(CNF)是一种新型的碳基催化剂载体。采用机械湿混的方式制得了混合型钛硅分子筛/纳米碳纤维(TS-1/CNF)催化剂,研究了其在水相体系中的过滤性能,以及在环己酮氨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单独TS-1相比,混合型TS-1/CNF催化剂的团聚体宏观尺寸较大,CNF交织形成的大量大孔非常有利于液体的穿透,使得TS-1/CNF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因而可改善TS-1在水相体系中的分离问题。SEM观察显示,CNF具有独特的长纤维结构以及较大的外表面,为TS-1微粒提供了较多的附着点,使得TS-1能均匀分布在CNF表面上。TS-1颗粒与直径处于相同尺度的CNF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静电作用力及疏水作用力,可避免分散和过滤过程中两者的分离。混合型TS-1/CNF催化剂上环己酮氨氧化反应的结果表明,环己酮的转化率接近100%,环己酮肟收率达98.4%,与纯TS-1的催化活性相当。
赵茜李平李道权张雷鸣周兴贵袁渭康胡喜军
关键词:钛硅分子筛纳米碳纤维
低温MOCVD法制备铜纳米棒被引量:9
2006年
选用乙酰丙酮铜Cu(acac)2为前驱物,氢气为反应气,采用低温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在介孔基质SBA-15中合成出了铜纳米棒.该反应过程中,氢气起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氢将金属有机物的配位还原,从而使其更容易扩散进入SBA-15孔内部,同时氢也将二价铜离子还原为金属铜,从而得到铜棒.这种铜纳米结构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磁学及电学特性,因而在半导体研究领域中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另外,研究还发现基质SBA-15的表面特性对于合成该铜纳米结构有重要影响,将一层碳覆盖于基质表面后,SBA-15由亲水表面变为憎水表面,更加有利于有机铜的吸附和铜离子在其内表面的沉积.该合成方法简单,反应只需较低的反应温度(400℃)和真空度(2kPa),实现了温和条件下制备铜纳米棒状材料.
张颖林粱旭阎子峰胡喜军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