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苏苏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新生儿
  • 2篇手术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结肠
  • 2篇患儿
  • 1篇新生儿坏死性...
  • 1篇新生儿巨结肠
  • 1篇幽门前瓣膜症
  • 1篇造口
  • 1篇实施及效果
  • 1篇手术护理
  • 1篇手术期护理
  • 1篇术后
  • 1篇术期护理
  • 1篇前瓣
  • 1篇围手术
  • 1篇围手术期
  • 1篇围手术期护理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耿苏苏
  • 2篇徐丽霞
  • 2篇胡丽君
  • 1篇胡颖
  • 1篇刘瑾
  • 1篇郭振华
  • 1篇胡丽君
  • 1篇谢凌燕
  • 1篇王莹

传媒

  • 2篇当代护士(中...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幽门前瓣膜症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8年
总结了9例幽门前瓣膜症患儿的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疼痛的护理、胃管的护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口控护理。认为在幽门前瓣膜症围手术期护理中,胃管的护理对患儿术后机体的恢复及预后尤为重要。
耿苏苏
关键词:小儿幽门前瓣膜症护理
标准化健康教育在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肠造口术后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2017年
评价实施标准化健康教育在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肠造口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10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作为实施标准化健康教育组,选择收治的52例实施标准化健康教育以前的上述类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照护者对于肠造口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肠造口周围皮肤病变发生情况,患儿照护者满意度。结果 照护者更换造口袋时间、每次造口袋佩戴时间、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及需返院处理次数标准化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造口周围皮肤病变发生率进行比较,标准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组患儿照护者满意度为94.4%,对照组满意度为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组中各文化层次照护者在初次离院时,肠造口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标准化健康教育提高了照护者肠造口护理的能力,照护者能够有效掌握,效果满意,减少肠造口并发症尤其是肠造口周围皮肤病变的发生,改善了患儿及家庭的远期生活质量。
王莹胡颖徐丽霞耿苏苏胡丽君
关键词:先天性肛门闭锁肠造口健康教育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手术期的护理
2005年
耿苏苏胡丽君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护理
标准化回流灌肠在新生儿巨结肠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措施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回流灌肠在新生儿巨结肠中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12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回流灌肠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回流灌肠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灌肠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肠道准备效果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优良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肠时间、住院时间为(13.14±5.32)d、(7.82±3.51)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患儿发生严重出血、穿孔和水中毒等灌肠并发症,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4.75%,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标准化回流灌肠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少灌肠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灌肠的安全性和灌肠效率,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耿苏苏徐丽霞刘瑾谢凌燕胡丽君郭振华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