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青妍 作品数:11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剖宫产术 2006年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能。方法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剖官产术的产妇。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蛛网膜下隙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R组蛛网膜下隙给予罗哌卡在10mg,RF组予罗哌卡因10 mg+芬太尼20μg,RT组予罗哌卡因10 mg+曲马多20 mg。观察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情况。术后随访完全镇痛时间、有效镇痛时间、术后产妇感觉晟疼痛时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头痛、恶心等并发症。结果3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平面、达最大阻滞平面时间以及达布(Bromage)Ⅲ级的例数和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RF组和RT组完全镇痛时间、有效镇痛时间、术后产妇感觉最疼痛时的VAS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比例与R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而RF组与RT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与复合芬太尼一样,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剖宫产术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延长术后镇痛的时间。 罗青妍 黄绍强关键词: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隙阻滞 曲马多 芬太尼 宫缩调节剂与产科麻醉 2014年 产科麻醉医师必须掌握妊娠妇女的生理特点,同时也应会对围产期妊娠产妇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的药物具有相应的知识。宫缩调节剂是产科临床中常用的药物,其治疗窗较窄,易发生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因此,麻醉医师需了解此类药物详尽的药理学知识,确切的给药剂量,合理的给药途径,适当的注药速度。 罗青妍 黄绍强关键词:产科麻醉 调节剂 宫缩 妊娠妇女 麻醉医师 药理学知识 胎儿颈部肿块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探讨(附4例病例报道) 目的:通过建立包括子宫外产时处理(EXIT)技术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提高胎儿颈部肿块胎儿的成活率和生存质量。方法:4例产前诊断胎儿颈部肿块的胎儿采用了MDT的模式(包括孕期定期监测,产时实施子宫外产时处理(EXIT)技术... 李笑天 熊钰 沈淳 任芸芸 浦樱修 罗青妍 郑珊关键词:胎儿 颈部肿块 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右美托咪啶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39 2011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脊椎一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病人120例,年龄18—40岁,身高155—170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n=40):Ⅰ组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进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0.015μg·kg^-1·h^-1,PCA量0.023μg/kg,锁定时间8min);Ⅱ组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术后PCIA同Ⅰ组;Ⅲ组术中处理同Ⅱ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混合右美托咪啶进行PCIA(舒芬太尼背景输注速率0.015μg·kg^-1·h^-1,右美托咪啶背景输注速率0.045μg·kg^-1·h^-1,舒芬太尼PCA量0.023μg/kg、右美托咪啶PCA量0.07μg/kg,锁定时间8min)。于麻醉前和输注右美托咪啶1h时测定痛阈和耐痛阈,于术后4、8、24h时记录VAS评分、警觉/镇静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于术后3h时记录恶露排出量,记录泌乳发动时间,于术后24h时行病人满意度评价,于麻醉前和输注右美托咪啶1h、术后24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输注右美托咪啶1h时痛阈和耐痛阈升高,Ⅲ组术后4、8、24h时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降低,病人满意度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术后4、8、24h时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降低,Ⅲ组病人满意度升高(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 罗青妍 黄绍强 周守静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舒芬太尼 镇痛 病人控制 剖宫产术 妇科腹腔镜手术碳酸利多卡因盆腔冲洗联合创口浸润与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碳酸利多卡因盆腔冲洗联合创口浸润与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F组:手术结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L组:手术结束用0.35%碳酸利多卡因100ml冲洗盆腔,并用0.87%碳酸利多卡因10 ml对腹部创口局部浸润;FL组:联合应用F组和L组的方法.在PACU病房中分别采用舒芬太尼5μg和曲马多100mg补充镇痛,必要时可重复注射.记录术后1、4、8、12、24 h的VAS疼痛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和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口周麻木、眩晕和耳鸣等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24 h FL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F组和L组(P<0.05),术后1hL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F组和L组分别有4例和5例患者使用了舒芬太尼,F组有1例使用了曲马多,FL组术后无患者需要补充镇痛.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碳酸利多卡因盆腔冲洗和创口局部浸润联合静脉氟比洛芬酯较单独应用明显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且没有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聂玉艳 罗青妍 黄绍强 董苏林关键词:利多卡因 氟比洛芬酯 术中镇痛 腹腔镜手术 术前痛阈和耐痛阈与剖宫产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的关系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产妇术前电刺激法测量的痛阈、耐痛阈与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产妇50例,年龄20~35岁,身高155~180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腰硬联合麻醉前应用电刺激仪测定痛阈和耐痛阈;术后行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舒芬太尼背景剂量0.015μg/(kg·h),单次按压剂量0.023μg/kg,锁定间隔时间8 min。于术后4、8、24 h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舒芬太尼消耗量。对术前痛阈和耐痛阈与术后24 h VAS评分和舒芬太尼消耗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术前电刺激法测量的痛阈、耐痛阈与术后24 h VAS评分和舒芬太尼消耗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电刺激法测量的痛阈、耐痛阈不能预测剖宫产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 周晓敏 刘宇琦 罗青妍 黄绍强关键词:剖宫产术 舒芬太尼 丙泊酚镇静下氟马西尼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丙泊酚镇静时氟马西尼对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子宫肌瘤剥出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实施椎管内麻醉,术中采用丙泊酚镇静,维持患者BIS值在65±3。分别在关腹时静注氟马西尼0.01mg/kg(F组)和生理盐水0.1ml/kg(C组)。观察给药前、给药后2、4、6、8、10、15、20min时的BIS值。结果给药后6~20minF组BIS值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时氟马西尼可提高患者的BIS值,加快患者苏醒。 罗青妍 黄绍强 周守静关键词:氟马西尼 丙泊酚 脑电双频指数 蛛网膜下腔注药速度对剖宫产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脊麻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不同注药速度的布比卡因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dose,ED50)探讨注药速度对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70例,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快速注药组(F组,n=35)和慢速注药组(S组,n=35),F组与S组蛛网膜下腔分别以0.25和0.025mL/s的速度注射0.5%等比重布比卡因。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组第一例产妇的布比卡因剂量均为6.5mg,剂量变化梯度为0.5mg,感觉阻滞有效定义为局麻药注射完毕后15min双侧无痛的阻滞平面达T6或以上。若上一例产妇有效,则下一例布比卡因的剂量降低0.5mg,若上一例产妇无效,则下一例产妇布比卡因的剂量增加0.5mg,采用Dixon-Mood法计算两种注药速度时布比卡因ED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I)。结果 F组布比卡因的ED50及其95%CI为6.17(6.03~6.32)mg,S组布比卡因的ED50及其95%CI为7.23(7.00~7.46)mg,F组布比卡因的ED50低于S组(P<0.001)。结论局麻药的推注速度是影响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注药速度越快,剖宫产手术脊麻时达到相同阻滞平面所需的药物剂量越小。 聂玉艳 黄绍强 罗青妍 李宁关键词:注射速度 局部麻醉 布比卡因 胎儿颈部肿块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探讨:附4例病例报道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建立包括子宫外产时处理(ex-uterointrapartumtreatment,EXIT)技术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提高颈部肿块胎儿的成活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0年2月共4例产前诊断颈部肿块胎儿采用了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模式,包括妊娠期定期监测、产时实施EXIT手术、新生儿再次评估和手术治疗等。结果4例均在妊娠37周后行选择性EXIT手术分娩,平均分娩孕周为37^+4周(37~38^+3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972g(2600-3250g),手术时间(从子宫切开到断脐)平均为4min(2~7min)。初次诊断孕龄为29^+4周(24~34周),颈部肿块最大为6.2cm×5.8cm×6.8cm,最小为3.0em×2.0cm×1.0cm。2例提示有气管移位并羊水过多,2例有气管压迫但羊水量正常。3例患儿出生后依赖机械通气,增强CT提示气管明显受压或移位,在出生后6~8d接受了手术治疗;1例在出生后再次评估时发现肿块没有完全压迫气管,拔管后可自主呼吸,未选择新生儿期手术。术后诊断肠源性囊肿1例、淋巴管瘤2例和梨状窝瘘1例。4例患儿随访情况均良好。结论胎儿颈部肿块的处理是贯穿整个围产期的、多学科联合的诊治过程。为提高颈部肿块胎儿的成活率和生存质量,建立一个多学科联合诊治的团队和模式十分必要。 熊钰 沈淳 任芸芸 夏燕萍 段定红 浦樱修 罗青妍 郑珊 李笑天关键词:淋巴管瘤 胎儿疾病 穿刺抽液术 插管法 气管内 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复合舒芬太尼(Sufentanil)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 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病人120例,年龄18-40岁,身高155... 罗青妍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舒芬太尼 镇痛 病人控制 剖宫产术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