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琳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毒
  • 3篇基因
  • 2篇登革病毒
  • 2篇蚊类
  • 2篇测序
  • 1篇毒病
  • 1篇猩红热
  • 1篇伊蚊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脑炎
  • 1篇乙型脑炎病毒
  • 1篇英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RT...
  • 1篇诱捕法
  • 1篇诱蚊诱卵器
  • 1篇原体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机构

  • 8篇佛山市南海区...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 1篇云浮市疾病预...

作者

  • 11篇罗琳
  • 5篇张彦丽
  • 5篇苏彦
  • 4篇刘传鸽
  • 1篇顾大勇
  • 1篇曹晓鸥
  • 1篇柯志攀
  • 1篇邱宗耀
  • 1篇张桂玲
  • 1篇李柏生
  • 1篇胡龙飞
  • 1篇李周明
  • 1篇张桂玲
  • 1篇刘容珍
  • 1篇麦炳恩

传媒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检验检疫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5-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手足口病病原体型别及其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8年每年的4~8月在哨点医院收集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核酸检测,并分析各型肠道病毒检出率的时间分布、男女性别及年龄组差异。结果共收集435份粪便标本,阳性385份,阳性率为88.51%,EV 71、CVA16、CVA6、CVA10检出率分别为8.97%、18.16%、40.00%、11.26%,其他肠道病毒(未分型)检出率为9.43%,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69%。连续4年4~8月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95.28%、80.20%、89.09%、8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02,P<0.01),2015、2017年CVA6检出率最高(66.98%、63.64%);2016、2018年CVA16检出率最高(37.62%、31.36%)。男女性别差异在手足口病病原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总肠道病毒、CVA10在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8.514,χ■=5.636,P>0.05),其他病原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14.258,χ■=25.587,χ■=17.581,χ■=17.743,P<0.05)。2岁内幼儿CVA6检出率最高(46.59%),3~4岁组EV 71检出率最高(21.57%),4~5岁组CVA16检出率最高(38.89%),其他未分型检出率在5岁以上组最高(31.25%)。与EV 71、CVA16相比,CVA6更易感染年龄偏小儿童。2018年肠道病毒各型检出率时间分布较其他年份明显改变,CVA10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 2015-2018年佛山市南海区手足口病病原以CVA6和CVA16为主,隔年交替出现高峰,各年龄组中不同型肠道病毒检出率存在差异。
张彦丽李钰桦苏彦钱树星罗琳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体
登革病毒感染早期2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ELISA法和荧光定量RT-PCR 2种方法在登革热疫情中标本检测方面的差异,为登革热急性标本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内发病7 d内的登革热疫情中疑似血清标本178份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登革病毒Ig M抗体)和荧光定量RT-PCR 2种方法检测。结果发病1 d^5 d病程的核酸检出率较高,占总检出量的81.5%,从第5 d开始后大幅降低。单一选用核酸检测第4 d标本单一Ig M抗体阳性的7.4%标本漏检,第5 d单一Ig M抗体阳性的23.5%标本漏检,发病6 d^7 d的标本单一选用抗体检测,单一核酸检测阳性的23.2%标本漏检。结论发病4 d^7 d标本单一选用一种方法检测容易漏检,若核酸检测为阴性时通过病毒特异抗体的快速初筛方法,以判断是否采用抗体的ELISA方法进行检测,可以减低漏检率,减少工作量。
张彦丽罗琳苏彦李钰桦张桂玲
关键词:登革病毒IGM抗体荧光定量RT-PCR方法
云浮口岸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与密度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掌握云浮口岸地区白纹伊蚊孳生地类型和季节消长变化,观察诱蚊诱卵器在口岸地区的应用效果。方法白纹伊蚊孳生地调查,仔细检查环境中的各种积水容器,记录容器类型及是否有白纹伊蚊幼虫孳生;白纹伊蚊季节消长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生境,采用人工小时法调查;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容器指数消长变化。结果白纹伊蚊孳生地调查中,查获积水容器569个,积水容器类型12种,平均容器指数13.36%,云浮口岸积水容器主要是旧轮胎,居民家中积水容器主要是废旧桶、瓦罐和蓄水池;白纹伊蚊高峰期从5月中旬持续至8月,时间较长;2011年6-11月共布放诱蚊诱卵器1620个,诱卵阳性容器数为151个,平均诱卵指数为9.41%,6-9月为白纹伊蚊诱卵指数高峰期。结论本次调查获得云浮口岸地区白纹伊蚊孳生、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白纹伊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诱蚊诱卵器在口岸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刘传鸽罗琳胡龙飞邓继棠马泽征张友
关键词:白纹伊蚊孳生地诱蚊诱卵器
佛山市南海区鼠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型分析
2024年
目的 调查佛山市南海区鼠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 Ot)的情况,了解当地Ot基因型的分布及特点,为防控恙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7月利用鼠夹和鼠笼,在佛山市南海区恙虫病高发镇街采集鼠类动物样本,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arse chain reaction, nPCR)扩增技术检测Ot 56kDa型特异性抗原(type-specific antigen, TSA)基因核酸片段,通过核酸序列比对确定Ot基因分型。用MEGA 10.0.5、DNAStar 7.1、MegAlig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共捕获鼠类200只,褐家鼠检出56kDa TSA基因片段6份,黄胸鼠检出1份,阳性率为3.5%(7/200)。南海序列(L65、L68、L118、L119、L122、L150和L153)在核苷酸水平与Kawasaki、Gilliam、TA763、Kato、Kuroki、Karp基因型相似性为71.8%~100.0%,氨基酸水平相似性为54.9%~100.0%。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南海序列与Ot中的Karp型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其他型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L65、L119、L150和L153与台湾TW45R株、云南TN16-28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0%。结论 佛山市南海区存在鼠类Ot自然感染,褐家鼠为其主要宿主,当地恙虫病病原体属于Karp型。
罗琳李鹏宾苏彦张彦丽柯志攀张佳惠邱宗耀
关键词:恙虫病东方体自然感染系统进化分析
国境口岸蚊媒病毒检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蚊媒病毒病可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探讨旨在提高蚊媒病毒检测效果的蚊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和前处理方法,以及我国国境口岸蚊类携带病毒的监测检测研究现状。蚊媒病毒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法、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罗琳刘传鸽胡龙飞
2016—2018年佛山市南海区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2016-2018年佛山市南海区腹泻监测病例中病毒感染情况,为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哨点医院开展腹泻病原监测,每月收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方法,分别对诺如病毒(NoV)GⅠ型、GⅡ型及A群轮状病毒(RVA)进行检测。结果2016-2018年共收集哨点监测医院961份粪便标本,NoV阳性率为10.51%(101例),其中GI型为0.42%(4例),GⅡ型为10.09%(97例),RVA阳性率为10.30%,混合感染率为0.42%(均为NoV GⅡ和RVA双重感染)。2016-2018年NoV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09,P>0.05),全年检出有2个高峰,一个高峰在3月份,另一个高峰在下半年(2016年为9月份、2017年10月份,2018年12月份)。RVA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0,P<0.01),其中2018年最高,为16.67%,每年的1-3月份是检出高峰期。1~3岁龄婴幼儿NoV和RVA感染率偏高。结论2016-2018年佛山市南海区NoV和RV仍然是低龄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应重点加强冬春季节疫情的防控,重点做好托幼和学前班等机构的管理。RVA感染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加大RVA监测和疫苗预防接种。同时可进一步开展病毒基因型别的研究。
张彦丽钱树星苏彦罗琳李钰桦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轮状病毒
云浮口岸蚊类种群及密度首次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掌握云浮口岸蚊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变化,以及云浮地区白纹伊蚊刺叮节律情况,为口岸蚊类及蚊媒传染病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蚊类易孳生和栖息地点,采用电动吸蚊器、诱蚊灯和灭蚊磁场捕捉成蚊,采用勺捞法采集幼虫和蛹,待羽化为成蚊后进行分类鉴定;成蚊密度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采用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 2011年5-11月共捕获成蚊42367只,采集各龄期幼虫和蛹3680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8属12种;优势蚊种依次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成蚊季节消长呈双峰型,5、6月为第一个高峰期,8月为第二个高峰期;白纹伊蚊昼夜都有刺叮活动,一天中有3个刺叮高峰,白天刺叮活动显著高于晚上。结论本次调查是云浮口岸地区的首次蚊类调查,较准确地反映了云浮口岸地区在自然条件下蚊类种群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蚊类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刘传鸽罗琳胡龙飞邓继棠马泽征侯捷张友
关键词:蚊类种群
佛山市南海区2012-2014年1型登革病毒基因特征研究
2015年
目的测定佛山市南海区2012-2014年登革病毒1型(DENV 1)的E基因序列,探讨其来源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佛山市南海区2012-2014年本地登革热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登革病毒核酸及分型检测,用RTPCR法扩增1型登革病毒的全长E基因,经测序后获得E基因序列,并绘制进化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54份病例标本中检出279份DENV核酸阳性,其中DENV 1 271份(97.1%),DENV 2 8份(2.9%),测序获得15株DENV 1 E基因序列,DENV 1碱基同源性为90.3%-99.9%,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00.0%,其同源性与1998、2004、2006、2010和2013年国内DENV 1流行株接近。进化分析发现DENV 1可归属于两个亚型,亚洲型和美洲/非洲型。结论佛山市南海区2012-2014年以DENV 1型流行为主,其存在两种基因亚型流行,登革病毒与周边相邻地区如佛山及广州市的登革病毒存在明显关联性,具有地方性登革热流行趋势。
张彦丽曹晓鸥苏彦罗琳张桂玲刘容珍
关键词:登革病毒E基因测序系统发育
中国云浮口岸蚊媒病毒的首次调查(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掌握云浮国境口岸蚊类携带重要蚊媒病毒的现状,探讨提高口岸蚊媒病毒检测有效性的方法,为预防和控制口岸蚊媒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5月~11月在云浮口岸捕捉活蚊,对蚊标本研磨液提取核酸后应用多重实时荧光RT-PCR技术快速筛查蚊类携带的登革热病毒、日本脑炎(乙脑)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热病毒和黄热病毒。对实时荧光RT—PCR检测核酸阳性的标本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在云浮共采集39254只蚊虫,鉴定后分为460组。经宾时荧光RT—PCR检测,14组蚊虫乙脑病毒核酸阳性,其余病毒(登革热病毒、乙脑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热病毒和黄热病毒)均为阴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显示云浮乙脑病毒属于基因I型。所捕获的三带喙库蚊的最小感染率为0.937‰比中华按蚊的0.385%。稍高。结论本研究首次在云浮口岸进行大规模系统的蚊媒病毒调查,云浮口岸的蚊虫很可能没有携带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热病毒和黄热病毒,但有少数蚊虫携带乙脑病毒。此次调查检出的基因I型乙脑病毒是广东省内的首次报道,为今后蚊媒病毒的媒介监测检测工作提供了有效方法。虽然蚊虫最小感染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蚊媒病毒病的暴发和流行风险仍然存在。
罗琳刘传鸽胡龙飞郑夔邓继棠马泽征张友姚旌羽顾大勇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猩红热链球菌高通量测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
2019年
目的通过改进猩红热链球菌样本前处理方法,提高提取猩红热链球菌基因组DNA的质量,为高通量测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样本前处理方法(方法1为试剂盒推荐法、方法2为加溶菌酶和RNase法、方法3为改良的核酸提取法)提取猩红热链球菌基因组DNA,并对提取的基因组DNA分别进行浓度、纯度以及完整度检测,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方法1提取的3株分离株的基因组DNA浓度分别为2.08、1.02和2.24 ng/μL,A260/A280比值为2.200~2.300,A260/A230比值为0.612~0.823;方法 2提取的3株分离株的基因组DNA浓度分别为4.04、4.46、4.12 ng/μL,A260/A280比值为1.862~1.952,A260/A230比值为1.922~2.150;方法3提取的3株分离株的基因组DNA浓度分别为58.60、50.00、62.60 ng/μL,A260/A280比值为1.802~1.832,A260/A230比值为2.440~2.53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仅方法3的电泳条带比较完整,且亮度较亮;以方法3提取的宏基因组DNA热链球菌样本前处理方法会影响基因组DNA的纯度、浓度和产量,改良的猩红热链球菌样本前处理方法可以为后续的高通量测序提供高质量的模板。
黄剑塘李周明李柏生连宪强罗琳麦炳恩
关键词:猩红热链球菌属DN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