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勇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脑脊液
  • 2篇血清
  • 2篇血液
  • 2篇嗜酸
  • 2篇嗜酸性
  • 2篇去骨
  • 2篇去骨瓣
  • 2篇去骨瓣减压
  • 2篇去骨瓣减压术
  • 2篇基因
  • 2篇减压术
  • 2篇骨瓣
  • 2篇骨瓣减压
  • 2篇骨瓣减压术
  • 2篇含铁血黄素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电泳

机构

  • 10篇华市人民医院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章勇
  • 4篇蒋志勇
  • 3篇吴茅
  • 3篇章丽琴
  • 2篇施金俏
  • 2篇周益琴
  • 2篇朱艳
  • 2篇郭辉
  • 2篇徐娇君
  • 1篇应雅韵
  • 1篇许维东
  • 1篇倪培华
  • 1篇陈小平
  • 1篇叶宝东
  • 1篇罗信国
  • 1篇方兴
  • 1篇徐志文

传媒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浙江检验医学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自定义高危群体中M蛋白定量筛查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预后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M蛋白定量检测在符合自定义高危群体中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预后分层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所筛查出的200例符合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进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测及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测定,记录入组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血清游离轻链定量及κ/λ比值;阳性患者进一步完善检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确诊患者再进一步行Fish检测评估预后危险分层,记录相关检测结果。结果200例高危群体中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共检出58例,血清蛋白电泳阳性检出39例,进一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共34例;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为34例,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为27例,7例漏诊;免疫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提示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13例中(>100或<0.01)有8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其他21例有3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而多发性骨髓瘤高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贫血、球蛋白异常、血肌酐升高是高危影响因素,符合本研究中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的诊断标准。结论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相较于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可以明显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漏诊率,是高危人群检测筛查的有效手段,并且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跟基因风险分层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预后风险。
蒋志勇俞方泉罗信国章勇叶宝东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清蛋白电泳游离轻链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血液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血液病患者病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为血液病患者的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治疗的48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所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为3组,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组17例、革兰阴性菌感染组15例、真菌感染组16例;对比3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同时比较单独使用CRP检测与PCT联合CRP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中,检测到的血清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11.34±23.14)μg/L、(133.87±94.61)mg/L,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5.39±20.04)μg/L、(94.37±75.36)mg/L,真菌感染组中检测到的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0.41±2.31)μg/L、(142.51±42.38)mg/L,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的PCT水平比真菌菌感染组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只做CRP水平的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8.31%和88.79%,通过PCT联合CRP的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依次为80.1%和85.3%。结论 PCT联合CRP检测能给血液病患者病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郭辉章勇蒋志勇朱艳金东芳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液病病原菌
脑脊液出现假嗜酸性颗粒细胞的鉴别(附一例报道)
2006年
章勇吴茅
关键词:脑脊液检查去骨瓣减压术破入脑室嗜酸性粒细胞含铁血黄素
祛瘀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祛瘀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祛瘀汤内服。比较2组患者在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BPC)、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T、APTT水平升高,BPC、Fib水平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率为84.7%,对照组为5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率、肾功能异常率分别为44.1%、3.4%,对照组分别为71.2%、15.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副反应率。
郭辉章勇蒋志勇朱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疗法祛瘀汤高凝状态
纯合子p.Gly1715Ser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分析
2022年
目的 对一个由近亲婚配引起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检测与基因突变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6名成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Ⅴ活性(FⅤ:C)、FⅤ抗原(FⅤ:Ag)及其他相关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通过CAT法检测凝血酶生成量。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其家系成员相应突变位点区域,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证实。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包括Mutation Taster、PROVEAN、SIFT及PolyPhen-2)预测和分析突变的致病性;用ClustalX-2.1-win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利用Swiss-Pdb Viewer构建蛋白模型分析突变对蛋白质空间构象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先证者PT和APTT均显著延长,分别为26.3 s/13.2 s和73.5 s/36.0 s;FⅤ:C和FⅤ:Ag明显降低,分别为3%和7%。先证者凝血酶生成试验峰高明显降低,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均显著延长,凝血酶生成潜力显著下降。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F5第16外显子存在c.5227G>A纯合错义突变(p.Gly1715Ser),其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均携带p.Gly1715Ser杂合子。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p.Gly1715Ser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PolyPhen-2、Mutation Taster、PROVEAN和SIFT四个软件对p.Gly1715Ser突变预测结果一致,均提示该突变为有害突变,可影响蛋白质功能。蛋白模型分析结果表明,p.Ser1715突变为p.Gly1715后,与周围氨基酸之间氢键发生改变并形成新的分子间作用力,使FⅤ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结论 该先证者F5基因第16外显子存在c.5227G>A纯合错义突变遗传自近亲婚配的父母,且c.5227G>A突变与该家系FⅤ水平降低有关。
余芳戴青云郑淑芳章勇周益琴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近亲婚配基因突变
脑脊液出现假嗜酸性颗粒细胞的鉴别(附一例报道)
脑脊液(CSF)很少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只有在脑部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及某些特异性感染时CSF方可大量出现。我们遇到一例CSF涂片中出现大量假嗜酸性颗粒细胞,见图1、2,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抖...
章勇吴茅
关键词: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去骨瓣减压术
文献传递
脑卒中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综合免疫状态与抗氧化能力变化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综合免疫状态与抗氧化能力变化情况。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脑卒中未发生泌尿系感染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体液与细胞免疫、总抗氧化能力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不同感染程度者的检测结果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均差于对照组,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均低于对照组,而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重度感染者变化大于轻度感染与中度感染者,而中度感染者变化则大于轻度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综合免疫状态与抗氧化能力均呈现异常状态,且感染的严重程度对于上述状态影响均较大。
章丽琴俞北伟方兴章勇
关键词:脑卒中抗氧化能力
中医药综合措施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监测和防治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措施防治骨科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机理。方法:176例骨科大术后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0例。两组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阿司匹林,100 mg/次,口服,1次/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500 IU/次,腹壁皮下注射,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 L/次,静脉滴注,1次/d;利湿活络方每日1剂内服。两组均术后连续用药14天。密切观察DVT形成情况,并计算DVT发生率;观察术后伤肢肿胀程度;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D-二聚体(D-D)、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变化情况。结果:在术后14天的随访观察中,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12.79%,高于观察组的3.33%(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7、14天FIB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4天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血沉和全血还原黏度(高、低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14天观察组血清GMP-140、TXB2、和v 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防治的基础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利湿活络方能降低骨科大手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FIB、D-D、GMP-140、TXB2和v WF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抑制下肢DVT的形成有关。
章丽琴徐志文俞北伟章勇徐娇君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疏血通注射液
金华市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金华市成人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病史及有关辅助检查结果,了解本院收治的5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结果22例患者有钩虫病史而导致慢性发病,168例患者因胃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而发病,20例患者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而发病,252例因子宫肌瘤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而发病,7例因痔疮而发病1例尿路感染而发病,其余50例患者因继发于其他疾病,疑为营养不良引起。结论缺铁性贫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贫血,除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和钩虫病等引起以外,其余高血压、肿瘤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也在临床占有一定的比例,应引起注意。
周益琴蒋志勇章丽琴章勇俞北伟
关键词:贫血缺铁性贫血病因
脑脊液出现假嗜酸性颗粒细胞的鉴别(附一例报道)
脑脊液(CSF)很少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只有在脑部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及某些特异性感染时CSF方可大量出现。对遇到一例CSF涂片中出现大量假嗜酸性颗粒细胞,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章勇吴茅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