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莹莹 作品数:18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常见滴眼液的特性及合理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医药科技的飞快发展,眼科用药的种类日益繁多,用药方式多样化,但仍以滴眼液为主要剂型。理想的滴眼液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基于药物的特性、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原因,在临床上由滴眼液及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现将眼科常用滴眼液的用药特性及临床应用要点加以解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叶婷 朱小敏 程莹莹 吴鸿运关键词:滴眼液 药物特性 护理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凝胶在眼部皮肤外伤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眼凝胶在眼科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性角膜炎、角膜溃疡。外科又将其用于压疮的皮肤换药中,收效良好。文中首次将rb-BFGF眼凝胶应用于眼部皮肤外伤,以观察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86例门诊眼部皮肤外伤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分别应用rb-BFGF眼凝胶和常规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为(4.26±0.61)d,对照组为(5.15±0.48)d,P<0.001。治疗组创面无感染,且疤痕明显小于对照组,未见眼部及局部伤口不良反应。结论眼部皮肤外伤缝合后,用rb-BFGF眼凝胶涂抹创面可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疤痕形成,应用安全。 杨丽萍 尹婕 程莹莹关键词:眼部外伤 创面愈合 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修复情况的对比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修复情况及术后不适症状的差异。方法:选取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7例60眼分为两组,A组24例30眼,B组23例30眼。A组应用2.5mm巩膜隧道刀锐性切除角膜上翼状胬肉头部,B组应用有齿镊钝性分离撕除角膜上翼状胬肉头部。分别在术后1、3d,1wk,1mo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不适症状。结果:术后1、3d,B组的角膜修复优于A组。术后1d睁眼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A组较B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5、0.012);术后3d睁眼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A组较B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18、0.015);术后1wk,1mo不适症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锐性分离相比较,翼状胬肉手术最好选用钝性分离胬肉头部与角膜粘连。 余婷 陈祥菲 吴艳 施宇华 程莹莹 黄振平关键词:翼状胬肉 术后并发症 角膜修复 一种睑板腺按摩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睑板腺按摩夹,包括夹身,所述夹身为剪刀状,其前端分别设有均为U形的上夹头和下夹头;所述上、下夹头的端部分别设有上夹唇和下夹唇;所述上、下夹唇的形状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且能相互贴合;所述下夹唇外部包裹一层... 吴艳 叶芬 朱小敏 程莹莹文献传递 狼疮性肾炎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合并有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40眼LN合并白内障患者(LN组),以及50例50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以及术后1mo通过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检测内皮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ED)、平均内皮细胞面积(average area of endothelial cell,AVE)、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所得数据通过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mo,LN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形态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CED均减少,AVE和CV均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LN组的CED减少的更加显著,AVE和CV增加的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LN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产生的损伤更加敏感,所以手术操作中应当格外谨慎。 叶芬 程莹莹 吴艳 黄振平关键词: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角膜内皮 中国白内障人群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白内障人群术前结膜囊细菌构成和药物敏感情况的变化,为白内障术前无菌化准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4-01/2013-09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白内障结膜囊细菌培养的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并采用Meta分析对所纳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11499眼,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培养阳性率为26.03%(2993/11499),主要由G^+球菌(86.40%)、G^+杆菌(8.10%)、G^-杆菌(4.13%)以及G^-球菌(1.37%)构成。G^+球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67.30%)、金黄色葡萄球菌(12.53%)和微球菌(6.98%)为主。大多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结论:白内障术前的结膜囊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构成,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徐欢欢 程莹莹 赵长霖 薛春燕 黄振平关键词:结膜囊 细菌培养 白内障 META分析 一种裂隙灯额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裂隙灯额托,包括圆弧形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盒状,顶部设有可打开的顶盖;该顶盖的圆弧内侧设有向下的、且与本体同圆弧的挡板,并使该挡板与本体壁之间形成可限制隔离纸移动方向的狭槽;所述本体圆弧内侧壁的两端分别... 叶芬 吴艳 程莹莹 黄振平文献传递 氧氟沙星眼膏填充治疗泪小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眼膏泪小管填充治疗泪小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8例(24眼)泪小管结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刮匙清除泪小管内结石,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行泪小管冲洗。观察组患者冲洗后使用氧氟沙星眼膏填充注入泪小管及泪点处。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结论氧氟沙星眼膏填充治疗泪小管结石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方法。 程莹莹 叶芬 卢玉文关键词:泪道 氧氟沙星眼膏 翼状胬肉的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面疾病,活体显微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治疗与随访。方法用海德堡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了2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翼状胬肉组)以及2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的结膜和角膜缘。比较了2组角膜各部分细胞数及中央厚度,并对翼状胬肉的血管、树突状细胞数与对照组的的角膜缘进行了比较。结果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扫描的图像能清晰地观察翼状胬肉患者眼表面的超微结构,包括翼状胬肉周围角膜浅层神经的形态、上皮及其与角膜交界的边缘,翼状胬肉的基质及其血管和浸润的炎性细胞。与正常眼表面相比较,翼状胬肉生长的眼表面,其角膜基底部上皮细胞、前基质细胞、后基质细胞、内皮细胞数量以及中央角膜厚度无显著改变,翼状胬肉基质中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正常角膜缘(P<0.05)。翼状胬肉组织浅层及其边缘可见较多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角膜缘(P<0.05)。结论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可对翼状胬肉进行精确活体观察。 薛春燕 程莹莹 吴艳 夏元 黄振平 田农关键词:翼状胬肉 微血管 树突状细胞 局麻下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儿泪囊炎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实施。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于我科对130例单纯泪囊炎或泪道阻塞的婴幼儿患者,泪道冲洗、挤压后采用泪道探通术,并对接受泪囊探通术患儿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结果 130例(196)眼儿者经挤压或泪道冲洗至无积脓后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术后指导用药。治愈194例(98.9%)。结论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当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提高泪道探通术的成功及其重要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程莹莹 李慧玉 王娟 杨丽萍关键词:婴幼儿泪囊炎 泪道探通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