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烧伤
  • 4篇创面
  • 2篇炎症
  • 2篇愈合
  • 2篇伤残
  • 2篇烧伤残余创面
  • 2篇生长因子治疗
  • 2篇全身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纤维细胞生长...
  • 2篇碱性成纤维
  • 2篇碱性成纤维细...
  • 2篇碱性成纤维细...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残余创面
  • 2篇成纤维细胞

机构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9篇秦志强
  • 6篇潘维诚
  • 5篇袁寿忠
  • 5篇刘樾
  • 3篇董政
  • 2篇许露伟
  • 1篇窦全亮
  • 1篇史强
  • 1篇刘惠贤
  • 1篇贾瑞鹏
  • 1篇周六化
  • 1篇徐宁

传媒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保留部分真皮微粒皮浆移植对深Ⅱ度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董政刘樾刘惠贤潘维诚袁寿忠秦志强史强
关键词:烧伤微粒皮真皮
68Ga/177Lu-PSMA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前列腺癌是严重危害全世界老年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作为一种新型的诊疗手段,因其特异性的显像效果及病灶高浓聚优势,受到了泌尿外科临床医师的关注及追捧。采用诊断性核素68Ga标记的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治疗性核素177Lu标记的PSMA PET/CT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尤其适用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作者综合上述研究,对68Ga-PSMA和177Lu-PSMA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潘高健秦志强许露伟贾瑞鹏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在膀胱癌患者的表达特征,构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风险预测体系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泌尿外科因膀胱癌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术后尿路感染组(n=57)和未感染组(n=63)。收集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膀胱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II、CRP/ALB体系对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SII、CRP/ALB体系与尿液中膀胱癌相关抗原(BTAA)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II、CRP/ALB体系与膀胱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组的SII和CRP/ALB水平高于未感染组(t=2.117、2.372,P<0.05);年龄>60岁、术前尿培养阳性以及SII高值和CRP/ALB高值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SII和CRP/ALB联合检测对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80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46%、80.95%;且SII和CRP/ALB水平与尿液BTAA均呈正相关(r=0.643、0.395,P<0.001);SII和CRP/ALB水平增加,患者生存率降低(χ^(2)=18.601、24.515,P<0.001)。结论 SII和CRP/ALB体系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评估有价值的生物标记物,可为临床制定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刘华颖雷玉莲杨天立秦志强徐宁
关键词:膀胱癌尿路感染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碱性咸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的影响;方法:用bFGF喷雾剂均匀喷洒在清创拭干后的残余创面上,再辅以湿润烧伤膏外涂,每天换药3~4次;结果:用bFGF结合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取得...
秦志强袁寿忠刘樾潘维诚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烧伤残余创面
文献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烧伤后脓毒症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烧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方法:本组共计67例烧伤患者,其中无感染组(对照组)40例,SIRS组27例,伴有脓毒症组6例。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无感染患者血中PCT正常或轻度升高,SIRS患者血中PCT中重度升高,而感染脓毒症患者血中PCT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患者。同时SIRS组和脓毒症组患者之间的体温、心率、呼吸和白细胞计数等传统炎症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PCT值有助于早期诊断烧伤后脓毒症。
秦志强潘维诚董政袁寿忠刘樾
关键词:降钙素原烧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观察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 GF)对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 b F GF喷雾剂均匀喷洒在清创拭干后的残余创面上 ,再辅以湿润烧伤膏外涂 ,每天换药 3~ 4次。结果 :用 b FGF结合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取得良好效果 ,无一例出现感染 ,平均愈合时间为 6天 ,最短为 3天 ,最长的 14天 ,疗程明显缩短 ,愈后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 :使用 b FGF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可大大缩短疗程 ,促使创面早日愈合。
秦志强袁寿忠刘樾潘维诚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烧伤残余创面
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烧伤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方法本组共计53例烧伤患者,其中无感染组(对照组)42例,脓毒症组11例。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无感染患者血中PCT正常或轻度升高,感染脓毒症患者血中PCT明显高于无感染患者。同时感染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第4天与第1天相比无差异,第7、10天与第1天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PCT值有助于早期诊断烧伤后脓毒症,且血中PCT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潘维诚秦志强
关键词:降钙素原烧伤
生长激素治疗严重烧伤41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对严重烧伤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手术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自入院后第5天开始给予rhGH0.2u/kg·d,疗程10天,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瘢痕情况。结果:rhGH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疤痕,缩短住院天数。
秦志强袁寿忠董政刘樾潘维诚
关键词:生长激素严重烧伤创面愈合
直视下双导丝扩张法:一种建立经皮肾通道的新方式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采用“直视下双导丝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80例诊断为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不同方式分为3组:60例患者采用逐级筋膜扩张法(AMD组),60例患者采用一步扩张法(OSD组),60例患者采用直视下双导丝扩张法(END组)。比较3组患者在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通道扩张失败率、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值、肾动脉栓塞率、发热情况、输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MD组、OSD组相比,END组患者建立首个通道所需时间明显减少[(5.6±0.8)min vs.(4.9±1.4)min vs.(4.2±0.5)min,P<0.05]。与OSD组相比,END组、AMD组围手术期血色素下降值明显减少[(14.0±17.6)g·L^(-1)vs.(19.4±12.6)g·L^(-1)vs.(10.2±6.8)g·L^(-1),P<0.05]。3组患者在通道扩张失败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肾动脉栓塞率、发热情况、输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例患者需要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AMD组1例,OSD组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脏器损伤、感染性休克、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直视下双导丝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窦全亮周六化李荣飞刘敬宇秦志强许露伟
关键词:尿路结石肾造口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