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蕾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颜面
  • 6篇畸形
  • 6篇半侧
  • 5篇颌骨
  • 5篇下颌
  • 5篇下颌骨
  • 4篇半侧颜面短小...
  • 3篇成骨
  • 2篇颜面萎缩
  • 2篇软组织
  • 2篇牵引成骨
  • 2篇牵张
  • 2篇自体
  • 2篇下唇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进行性
  • 2篇进行性半侧颜...
  • 2篇骨骼
  • 2篇半侧颜面萎缩

机构

  • 1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1篇石蕾
  • 8篇唐晓军
  • 7篇尹宏宇
  • 6篇尹琳
  • 6篇张智勇
  • 2篇杨仁凯
  • 2篇杨斌
  • 2篇杨亦楠
  • 2篇冯时
  • 2篇王璇
  • 2篇张智勇
  • 1篇苏远达
  • 1篇谢洋春
  • 1篇全玉竹
  • 1篇章庆国
  • 1篇董雪
  • 1篇刘新海
  • 1篇徐硕
  • 1篇尹琳

传媒

  • 4篇中国美容整形...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下唇下颌正中裂的手术治疗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下唇下颌正中裂畸形的修复和重建方法。方法将自体髂骨移植于下颌缺损,并用钛钉、钛板固定;将颏颈部固有的纤维条索组织瓣带蒂翻转,填充矫正颏部软组织畸形;颏颈部皮肤Z字改形缝合;术后行颌间牵引固定维持,并开展后续正畸治疗。结果本组2例患者的下颌骨颏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咬殆关系恢复正常并且稳定;颈部活动和姿态获得极大改善。患者对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先天性下唇下颌正中裂需分期手术治疗,I期行软组织裂隙治疗,Ⅱ期行骨骼重建。Ⅱ期手术通过自体髂骨移植,配合局部软组织瓣移植,可进一步改善咬殆功能及颏颈部的功能和外形。
阮姝婕张智勇唐晓军尹琳石蕾刘伟董雪徐硕冯时
关键词:下颌骨重建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牵张成骨方向的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模拟技术分析并探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牵张成骨最有效的方向.方法 自2010-2014年,我们对60例半侧颜面短小患者进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治疗,对安氏Ⅰ、Ⅱ类咬(牙合)畸形延长的方向分别是垂直于咬(牙合)平面和位于咬(牙合)平面和其垂线之间,通过数字化模拟来确定角度.结果 60例患者中,3例牵引器脱落,5例发生感染,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延长成骨的治疗,患侧下颌骨高度得到良好的恢复;偏斜的咬(牙合)平面获得纠正,咬(牙合)关系恢复很好;颏部偏斜得到很大改善,面部对称性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对于安氏Ⅰ类咬(牙合)最有效的延长方向是与颌平面垂直,对于安氏Ⅱ类咬(牙合)畸形最有效的延长方向是颌平面与其垂直线之间,需要术前数字化模拟来确定准确的角度.
唐晓军石蕾尹琳张智勇刘伟尹宏宇杨亦楠王璇
关键词:下颌骨牵张成骨数字化
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术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外耳再造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3月~2008年6月对21例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采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植入,耳后筋膜瓣掀起,中厚植皮术双侧同期进行外耳再造。结果:经6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21例中除2例再造耳有不同程度的软骨吸收、变形外,其余再造耳的大小、形状、位置与面部协调,双侧对称,再造耳外形逼真,微细结构显示清晰。结论:对于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同期应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植入,耳后筋膜瓣掀起,中厚植皮术进行外耳再造,方案可行,效果满意,是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理想的外耳再造手术治疗方法。
刘新海章庆国全玉竹谢洋春石蕾苏远达
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自体肋软骨支架外耳再造
数字化外科和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  1、建立适合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三维CT影像学模型的三维坐标系,进行面部畸形的测量、分析,和牵引成骨的术前设计。  2、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设计手术导板,精确引导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下颌骨截骨以后牵引器置入手...
石蕾
关键词:牵引成骨技术临床疗效病理特征
重度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骨骼和软组织的轮廓重建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治疗重度半侧颜面萎缩症的手术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12年5月,对25例重度半侧颜面萎缩的患者,综合应用自体脂肪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自体真皮游离移植等方法进行软组织重建,应用下颌骨延长技术、正颌技术、自体组织移植或假体植入等方法进行骨骼轮廓重建。结果25例患者中有24例接受了颧骨增高术和面部脂肪注射;17例接受了正颌手术:LeFort I型截骨3例,颏部截骨整形4例,下颌骨延长配合二期LeFort I型截骨3例,颏部截骨整形联合下颌骨bledpor贴附整形7例;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10例;背阔肌肌瓣修复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25例患者通过骨骼轮廓和软组织结构重建,倾斜的咬合平面和错颌畸形获得纠正,面部不对称和扭曲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重度半侧颜面萎缩患者,只有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手段进行软组织和骨骼轮廓重建,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唐晓军张智勇石蕾尹琳尹宏宇杨仁凯阮姝婕
关键词:骨骼软组织
Robin序列征被引量:2
2011年
1Robin序列征的命名Robin序列征(Robin sequence,RS)在1976年以前常被称作Robin综合征或是Robin畸形。1923年,由巴黎牙医Robin^[1]首次发表了完整的病例,描述了该病的3个特征:小颌、舌后坠和气道梗阻。10年后他又提出腭裂是该疾病的另一个特征表现^[2],随后的30多年,他先后撰写了20多篇关于RS的文章和专题论著,详细阐述了该疾病的胚胎发育、解剖、并发症和治疗。目前,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应该称之为Robin序列征。所谓序列征,就是胚胎组织发育早期发生的单一局部缺陷,导致以后继发一系列缺陷所造成的多发畸形。
唐晓军张智勇石蕾尹宏宇
关键词:ROBIN序列征ROBIN综合征多发畸形气道梗阻国外学者舌后坠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牵引术后上颌骨发育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通过对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患儿手术前、后头颅正位X线片及三维重建图像进行测量,研究下颌骨牵引治疗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测量22例患者术前(T1)和术后半年(T2)头颅正位X线片上颌咬合平面及鼻基底平面与眶下平面的夹角,取相同的时间点在15例患者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第5齿颊侧牙槽嵴顶中点,及上颌窦底最低点与参考平面的距离,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上颌咬合平面与眶下平面的夹角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基底平面与眶下平面的夹角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测量正常侧上颌窦最低点无显著变化,患侧上颌窦最低点和两侧牙槽嵴顶中点均发生显著下降.结论 下颌骨牵引治疗可以促进患儿上颌骨的发育,生长的部分包括牙槽骨段及上颌窦。
杨仁凯唐晓军石蕾尹琳杨斌尹宏宇刘伟张智勇
关键词: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上颌骨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面部轮廓整形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将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用于面部轮廓整形的方法和体会。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吸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自体颗粒脂肪经过离心、提纯后超量30%均匀注射于面部标记区域,多层次多隧道注射,以改善面部轮廓。结果:269例就医者495个注射部位,脂肪移植量1~40ml。随访时间3~36个月,效果较满意。无脂肪液化、感染破溃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持久。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面部软组织填充手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面部轮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成胜石蕾黄元生马自勤丁平赵向成邹先义
关键词:自体颗粒脂肪移植面部轮廓整形
基于骨性受累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临床分型与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骨性受累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临床分型与治疗策略。方法对2009-2016年收治51例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患者,根据面部骨骼受累的程度,提出不同的分型与治疗策略。Ⅰ型面部骨骼未受累,其治疗策略是面部软组织的形态重塑;Ⅱ型面部骨骼受累,口颌功能未受累,其治疗策略是面部软组织以及骨组织的形态重塑;Ⅲ型面部骨骼及口颌功能均受累,其治疗策略是口颌系统的功能重建以及面部轮廓的形态重塑。结果 51例患者获随访6~36个月,Ⅰ、Ⅱ型患者面部对称性得到明显改善;Ⅲ型患者中,5例获得良好的口颌功能重建以及骨与软组织的形态重塑。结论该分型对于规范与指导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刘伟张智勇唐晓军尹琳石蕾尹宏宇
关键词: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临床分型骨骼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牵引成骨对咬肌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牵引成骨对咬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共25例,借助Mimics软件重建患儿咬肌及头颅骨的三维立体图像,测量牵引成骨前后咬肌体积。结果下颌骨牵引成骨后,患儿健侧咬肌体积与术前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侧咬肌体积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ⅡA型和ⅡB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儿牵引成骨术后咬肌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升支后缘高度增加量与咬肌体积增加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可能有助于促进患儿患侧咬肌生长,增加咬肌体积,改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儿肌肉软组织缺损情况。
王璇冯时刘伟尹琳石蕾杨亦楠尹宏宇唐晓军杨斌张智勇
关键词: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牵引成骨咬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