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踝关节
  • 3篇踝关节骨折
  • 3篇下胫腓
  • 3篇下胫腓联合
  • 3篇下胫腓联合分...
  • 3篇内固定
  • 3篇关节骨折
  • 2篇老年
  • 2篇股骨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不良事件
  • 1篇血小板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退变
  • 1篇腰椎退变性
  • 1篇腰椎退变性疾...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医药学院...

作者

  • 8篇石文生
  • 7篇牛连生
  • 6篇胡三保
  • 5篇王永伟
  • 4篇孙彤
  • 2篇刘鹏
  • 2篇徐鸿
  • 2篇王冰
  • 1篇郑文彬
  • 1篇刘朋
  • 1篇孙明曜
  • 1篇王东

传媒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病例24例.男15例,女9例,应用Lauge-Hansen分类,...
王永伟石文生牛连生胡三保
关键词:下胫腓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双联抗血小板患者需要接受关节手术怎么办?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患者需要接受骨关节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和自有病例分析总结,PCI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患者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抗栓治疗及预防出血平衡。
胡三保牛连生徐鸿石文生刘朋孙彤王永伟孙明曜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关节手术围手术期
比较分析骨水泥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期随访结果
目的 分析骨水泥或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6我科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06例(106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61...
王永伟石文生牛连生胡三保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水泥生物型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报告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08年6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按照Tronzo-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Ⅳ型5例,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50.3 min。术中出血量70-200 ml,平均100.2 ml。25例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周,未出现髋内翻,内固定物松动及切割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4例,中1例。结论PFNA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愈合率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牛连生石文生孙彤刘鹏王冰郑文彬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老年患者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病例24例。
王永伟石文生牛连生胡三保
关键词:下胫腓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按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19例获得随访,时间4~10(6.5±1.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2(7.4±1.3)周。根据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2例,良5例,差2例。结论采用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尤其对不稳定的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有利于患肢早期的功能锻炼。
牛连生王东孙彤徐鸿石文生王冰
关键词:桡骨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
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经后路腰椎融合手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与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经后路腰椎融合手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7月因腰椎退变性疾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3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4.1±10.1岁。依据腰椎融合术后1年内是否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心脏骤停、新发或是加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或是心绞痛及心力衰竭)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查理森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改良心脏危险指数(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RCRI)等]、术前检查(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心脏超声射血分数等)、手术参数(手术有创性Mirz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等)以及术中监测指标(基线平均动脉压、术中尿量、自体血回输量等)的差异。结果:腰椎融合术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患者CCI、RCRI、超声心动E波最大流速、术中估计失血量、基线平均动脉压以及术中自体血回输均明显小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0.9±1.0 vs 1.6±1.5;1.5±0.7 vs 2.0±0.8;70.3±18.2 vs 82.6±36.9;705±560.6 vs 1193±1332.9;103.6±15.9 vs 112.1±12.1;399.5±368.3 vs 637.6±4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CI和术中估计失血量与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存在统计学相关性(OR=1.968,P=0.007;OR=1.001,P=0.023)。结论: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经后路腰椎融合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可能与患者查理森共病指数及手术失血量密切相关。
柳扬唐接福石文生刘鹏孙彤郑文宾孙明耀胡三保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心脏不良事件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05—2014-05收治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2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用1或2枚直径3.5~4.5 mm的皮质骨螺钉固定,术后10~12周取出下胫腓螺钉。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疗效根据AOFAS评分:优17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恢复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复位,有效固定下胫腓联合处韧带损伤,积极的术后康复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关键。
王永伟石文生牛连生胡三保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