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净
- 作品数:28 被引量:92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脑钠肽、内皮素-1和左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血浆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首先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手术完成后存活下来的大鼠随机分为三个组,即心肌梗死+缬沙坦组、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使用缬沙坦对缬沙坦组大鼠进行治疗,检测1个月后大鼠体内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内皮素-1(LVESD)浓度和心室重构(LVEDD)情况。结果:与心肌梗死组相比,缬沙坦能显著缩小心室重构指标(LAD、LVESD、LVEDD)并降低了血浆BNP、ET-1水平(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缬沙坦治疗大鼠30d,心肌梗死的大鼠的心室重构得到抑制,血浆脑钠素、内皮素-1水平也明显降低,大鼠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 杜文涛刘秀平张辉白净袁江永刘贵京史素芳
- 关键词:内皮缩血管肽-1
- Runx3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及肿瘤周围正常黏膜组织中Runx3mRNA的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3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Runx3基因的表达(6409.1042±298.2028)较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34565.3921±1108.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有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30例大肠癌组织中有16例检测到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大肠癌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P〈0.05)。大肠癌标本中Runx3蛋白的表达与其病理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在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织标本中Runx3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袁权利李华白净王毅刚刘建辉李岩杨琳于柏龙
- 关键词:大肠癌RUNX3基因蛋白印迹技术DNA甲基化
- 糖尿病与血清C-反应蛋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影响
-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糖尿病史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中毒昏迷程度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98例ACOP患者资料,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
- 范江河白净李雪振卢军英史云光张素华范天凤牛新科
- 关键词:糖尿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昏迷时间
- 皮肌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表达
- 2008年
- 目的:观察皮肌炎(DM)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剌激因子(BLyS)的含量及其mRNA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方法:ELISA法测定10例皮肌炎患者外周血中BLyS含量.同时采用RT-PCR技术检测BLyS mRNA在PBMCs中的表达情况。并取健康体检者怍对照。结果:皮肌炎患者外周血BLyS为(10.25±1.19)/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19±0.65)/μg/L;t=5.186.P<0.01];BLyS mRNA在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高表达(0.39±0.0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1 7±0.01)%;t=5.611,P<0.01]。结论:皮肌炎患者外周血中BLyS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同时伴有PB—MCs BLyS mRNA的高表达,提示BLyS分子水平的改变与皮肌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 付泽娴薛平白净代杰李嘉明谢绍建
- 关键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皮肌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精准药物设计--基于病毒感染人体细胞进程的初步探讨
- 2020年
-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精准药物研发问题,围绕COVID-19感染人体细胞的基本步骤,如病毒表面蛋白结合人体细胞受体、病毒穿透细胞膜、病毒脱壳、病毒核酸释放与复制、病毒蛋白表达与成熟、新病毒装配等,预测针对这些环节设计小分子化合物、抗体或反义RNA片段等,进而抑制病毒关键分子如Spike蛋白、RdRp聚合酶、3CL水解酶及多种关键的RNA基因序列,最终达到精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目的。
- 王敬章张瑞英白净张玉华张向阳刘睿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抑制剂
- 菌群移植对氟尿嘧啶抗鼠源结肠肿瘤的协同作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菌群移植对氟尿嘧啶抑制结肠癌MC38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协同作用效果。方法:选取雌性C57BL/6N小鼠21只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培养MC38小鼠结肠癌细胞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背部皮下构建结肠癌荷瘤模型。空白组无任何处理,取其粪便制作干预菌液,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分组后每两天1次给予0.1 mL菌液/生理盐水灌胃至实验结束。成瘤后第6天,按照65 mg/kg剂量连续5天腹腔注射氟尿嘧啶,3天后处死实验动物,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采用HE染色观察结直肠组织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血清水平,通过16S测序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小鼠体重均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和实验组体重变化未见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荷瘤平均体积大于实验组荷瘤平均体积(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结直肠组织病理镜下可见更多的隐窝细胞,绒毛更完整。实验组IL-6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NF-α血清水平与空白组相比升高明显(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S测序结果提示自体菌群移植干预后,实验组肠道菌群更接近空白组,对照组菌群丰富度最低,但三组未见明显区别(P>0.05)。进一步分析三组菌群差异,发现在属(Genus)水平上,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的Mar-Odoribacter和Tan-Parabacteroide富集增多,对照组Ent-Escherichia-Shigella富集增多。结论:菌群移植后上调Mar-Odoribacter和Tan-Parabacteroide菌,下调Ent-Escherichia-Shigella菌,可保护肠道黏膜,改善机体代谢,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促进了IL-6和TNF-α细胞因子表达,提高抗肿瘤免疫能力,对氟尿嘧啶抑制MC38荷瘤小鼠移植瘤增殖起到了�
- 杨秋雨孙宇航檀梦天白净李磊杨勇吴芳李贺付泽娴
- 关键词:肿瘤免疫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 酚妥拉明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疗效观察
- 2005年
- 白净李民强付泽娴王海涛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酚妥拉明硝酸甘油
- 探讨不同来源标准化病人在急诊科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标准化病人在急诊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为有效评价学生实习能力提供可靠的标准化病人。方法:以河北工程大学临床2018级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综合成绩随机分为志愿者组、电子模型组和患者志愿组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授课。采用调查问卷评价学生学习感受和教学效果。通过考试评价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结果:电子模型组对临床技能训练教学效果最佳;患者志愿组临床沟通能力教学效果和临床思维学习效果最佳。结论:患者志愿组在急诊科临床实践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体验情景式教学,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提高临床胜任力的教学方法。
- 白净许素彦李芳张瑞英刘梅尹燕郭莹付泽娴
-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急诊科临床实践教学教学评价
- 直肠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08年
- ①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体内CD4+与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含量及FoxP3基因在treg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直肠癌患者(观察组)术前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含量,同时采用RT-PCR技术检测FoxP3基因在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与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进行对比。③结果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11.12±0.5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77±0.66)%(P<0.05);FoxP3基因在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中呈现高表达(0.84±0.02)%,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6±0.03)%(P<0.05)。④结论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的数量较正常人增高,同时伴随有FoxP3基因高表达,提示FoxP3基因可能对treg发生重要的调节功能。
- 郭德智马洪涛白净赵素斌
- 关键词:直肠肿瘤调节性T细胞FOXP3流式细胞术
- 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1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疗效。方法: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应用硝普钠治疗。硝普钠用5%葡萄糖配制,应用注射泵避光精确给药。小剂量开始,根据心率、血压调整剂量,伴低血压者合用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结果:显效6例(40.0%),有效9例(60.0%),总有效率100%。结论: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李民强刘红王海涛白净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硝普钠泵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