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齐建

作品数:13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玉米
  • 4篇育种
  • 2篇选育
  • 2篇杂种
  • 2篇抗病
  • 1篇单基因
  • 1篇氮磷
  • 1篇多基因
  • 1篇性状
  • 1篇选育及栽培技...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利用
  • 1篇遗传图
  • 1篇遗传图谱构建
  • 1篇玉米品种
  • 1篇玉米新品种
  • 1篇玉米育种
  • 1篇玉米种
  • 1篇玉米种子
  • 1篇育种工作

机构

  • 9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太原生态工程...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田齐建
  • 3篇穆志新
  • 2篇周建萍
  • 2篇王志
  • 2篇乔燕祥
  • 2篇张效梅
  • 2篇师颖
  • 1篇张素梅
  • 1篇董存吉
  • 1篇刘龙龙
  • 1篇乔治军
  • 1篇李晓燕
  • 1篇王果萍
  • 1篇王曙光
  • 1篇曹如槐
  • 1篇高平平
  • 1篇曹秋芬
  • 1篇冀宪武
  • 1篇孙黛珍
  • 1篇冀彩萍

传媒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resto×晋农190杂种F_2-3及双亲的核型分析
2010年
为创制六倍体小黑麦(TriticosecaleWittmack)-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异染色体体系,将六倍体小黑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以六倍体小黑麦品种Presto为母本、普通小麦品种晋农190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对双亲及其杂种F2种子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观察,确定其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发现,双亲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2,父本晋农190的核型公式为2n=42=36m(2SAT)+6sm,核型类型为1A;母本Presto的核型公式为2n=42=26m(4SAT)+4M+12sm,核型类型为2A。杂种F2中F2-3为双单体附加系,其核型公式为2n=44=36m(3SAT)+4sm+1m+1m,核型类型为1A。通过对染色体的形态、短臂和长臂的长度、臂比及相对长度系数进行分析,可初步推断杂种F-3附加的可能是母本的7号和21号染色体。
田齐建李晓燕王曙光孙黛珍
关键词:六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核型分析
加工番茄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品番茄1号是利用英国引进的优异番茄种质资源B2000-8和特异番茄种质材料98-24选配而成的适宜加工及鲜食的番茄新品种。其果肉较厚、抗裂、耐压、耐贮运、加工性状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5.4%,番茄红素含量达到92mg/kg FW,果实硬度0.6kg/cm^2,抗病性强,公顷产量达到6.75万-7.50万kg。栽培技术要求育苗苗龄55-60d。太原地区移苗定植在晚霜过后即5月10-20日,不宜与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连作。浇水施肥并重,采用双秆整枝。
乔燕祥周建萍冀宪武田齐建穆志新刘龙龙
关键词:加工番茄选育
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EST同工酶变化与染色体畸变的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对玉米自交系Mo17种子分别进行 5 8℃热水和 4 5℃恒温老化处理并对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率、EST同工酶酶谱变化与染色体畸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Mo17玉米种子萌发一天的种子胚EST酶谱共表现为 14条清晰条带 ,5 8℃热水处理 30min后 ,有四条酶带 (Rf值为 0 4 4、0 4 7、0 77、0 80 )消失 ,酶带号为 1、2、6、7、9的五条酶带着色变浅 ,由一、二级酶带变为二、三级酶带。 4 5℃恒温老化处理 6 0d后 ,Mo17种子EST酶谱中编号为 2和 5的两条酶带 (Rf值为 0 33、0 39)消失。处理 70d后 ,种子发芽率降至 39% ,酶带号为 11、12、13、14的四条酶带消失。随着老化时间延长 ,老化程度不断加重 ,发芽率低的玉米种子其根尖染色体畸变率相对较高 ,单桥、双桥、断片、落后及其它染色体畸变类型均被观察到。 5 8℃热水老化其发芽率降至 5 %时 ,染色体畸变率上升为 12 2 2 %。
乔燕祥高平平王果萍周建萍田齐建张素梅
关键词:玉米种子老化EST同工酶染色体畸变
玉米矮化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被引量:16
2003年
回顾了我国矮化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玉米矮秆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结合数年的育种实践,找到回交和复合杂交等选育优良矮生自交系的方法,发现单基因矮生系和多基因矮生系间组配是选育优良矮秆杂交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田齐建乔治军董存吉穆志新
关键词:玉米矮化育种矮秆性状
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品玉598的选育被引量:1
2013年
山西省南部临汾、运城盆地是我国黄淮海夏播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年播种面积33万hm^2左右,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20%~25%。玉米品种须具备耐高温干旱、耐瘠薄、耐红蜘蛛和蚜虫、较抗矮花叶病和丝黑穗病、抗倒性强等特点。
田齐建师颖冀彩萍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选育抗病夏播玉米运城盆地高温干旱
黑玉米的育种目标与开发利用
黑玉米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特种玉米。制定黑玉米的育种目标应首先预测市场的需求方向,目标的核心是培育杂交种,提高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通过培育早熟、抗病、优质、耐旱、耐贫瘠和杂交种,开拓加工利用途径,实现黑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
张效梅田齐建师颖
关键词:黑玉米育种目标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玉米育种被引量:13
2005年
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作物育种家有可能直接根据基因型而不只是表现型进行选择,在作物育种工作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图谱构建、目标基因的标记与定位、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真实性鉴定、杂种优势预测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田齐建曹秋芬张效梅王志
关键词:DNA分子标记技术玉米育种遗传图谱构建杂种优势预测育种工作表现型
杂交玉米养分利用遗传特性与产量潜力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设计品种与氮磷不同组合施肥的小区试验,进行了不同玉米品种耐肥性试验,并采用典型品种进行了氮磷单施与配施的营养遗传性状试验;同时选择7个玉米品种的父母本在氮磷单施和配施为试验地土壤最大施肥量下培育的21个品种中的12品种,分别在氮磷单施各195 kg/hm2和氮磷配施为试验地土壤最大施肥量的组合处理上进行了产量比较试验,以探索高产玉米品种营养性状与基因型表达的关系,为诊断玉米营养遗传性状基因型及杂交培育高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不同玉米品种最大施氮量介于35.0~601.5 kg/hm2;登海605玉米品种氮磷配施产量比氮磷单施分别增产19.8%和17.5%;而京科665和金满囤2个品种单施磷比单施氮和氮磷配施增产25%~40%。父母本氮磷配施杂交制种的玉米品种,氮磷配施种植比氮磷单施种植增产,如鑫源596氮磷配施种植分别较氮磷单施种植提高9.4%和11.2%,较相同父母本单施氮杂交制种品种氮磷配施种植增产39.5%;父母本单施磷下杂交制种的品种却以单施氮种植产量最高,反而比氮磷配施下还增产(强盛2号增产17%),但氮磷配施制种品种的产量也以氮磷配施下种植最高。玉米品种高产性状可能是父母本在特定施肥结构下某些基因杂交响应的表达结果。玉米品种耐肥性和养分利效率可能受品种最大施肥量和施肥结构影响下的营养遗传性状表现基因所制约,施肥则是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转化的养分条件。
褚清河田齐建张威
关键词:玉米品种杂交制种
大豆新种质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被引量:6
2000年
1996~ 2 0 0 0年 ,采用病圃自然感病鉴定法 ,对我国 7省 518份大豆新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的鉴定研究 ,筛选出 3个新的抗病品种。这些抗病品种均来自山西 ,种皮为黑色 ,每株平均孢囊数在 0 2~ 0 6之间 ,孢囊指数为 0 4~ 0 6,抗性强而稳定 。
王志曹如槐田齐建穆志新南城虎
关键词:孢囊线虫生理小种抗性鉴定抗病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