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小彬

作品数:33 被引量:32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7篇盆地
  • 10篇油气
  • 10篇储层
  • 9篇四川盆地
  • 9篇勘探
  • 5篇油气成藏
  • 5篇中二叠统
  • 5篇二叠统
  • 5篇白云岩
  • 5篇成藏
  • 4篇油气勘探
  • 4篇震旦
  • 4篇震旦系
  • 4篇龙门山
  • 3篇凸起
  • 3篇西昌盆地
  • 3篇茅口组
  • 3篇海拉尔盆地
  • 3篇凹陷
  • 3篇白云岩储层

机构

  • 2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3篇西华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大庆油田有限...
  • 2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国际...

作者

  • 33篇田小彬
  • 12篇王显东
  • 8篇孙玮
  • 7篇刘树根
  • 7篇李智武
  • 6篇邵红君
  • 6篇叶玥豪
  • 5篇王年梅
  • 5篇宋金民
  • 5篇李强
  • 5篇师江波
  • 4篇张宏
  • 4篇印长海
  • 4篇刘顺
  • 4篇鞠林波
  • 3篇杨迪
  • 3篇邓宾
  • 3篇丁一
  • 3篇郭兵
  • 3篇金鑫

传媒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金属通报
  • 1篇采油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 1篇第八届中国含...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东地区构造演化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正>塔东地区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带以东的区域,其北部和南部分别受库鲁克塔格断隆和阿尔金断隆所限,主要包括孔雀河斜坡、满加尔凹陷、塔东隆起3个二级构造单元。尽管塔东地区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目前塔东地区油气发现还无...
田小彬李强王显东孙效东闫博张宏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区分布被引量:2
2023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成效显著,是目前勘探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层位,但其成藏模式、成藏过程与有利勘探区分布尚不明晰。为此,在分析含海泡石层段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修编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阐述了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下的源储配置及成藏模式,明确了中二叠统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古特提斯洋扩张演化、勉略洋俯冲与峨眉大火成岩省构造热事件影响,四川盆地内部中二叠世形成通江—长寿克拉通内凹陷;②在栖霞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呈现出北东向和北西向共存的特征,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了台内北西向滩体的展布;③到了茅口组二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展布主要受通江—长寿凹陷控制,呈现出北西—南东向展布,凹陷两侧边缘滩体发育;④通江—长寿凹陷的发育为中二叠统的源储配置提供了自生自储和旁生侧储两种源储组合新模式;⑤凹陷内海泡石沉积厚度大,大量有机质被吸附,在凉水环境下得到保存,形成优质烃源岩,在埋藏环境中,海泡石开始大量转化与溶解,形成大量有机质孔和黏土微孔,在凹陷内形成自生自储的配置关系,同时海泡石转化释放出的富镁离子的成岩水,通过侧向和垂向运移,将凹陷边缘滩白云石化,形成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形成旁生侧储的配置关系。结论认为,通江—长寿凹陷控制着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分布,中二叠统自生自储型非常规泥质灰岩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通江—长寿凹陷内,勘探面积约为24800 km^(2),旁生侧储型常规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两侧边缘带,勘探面积约为47700 km^(2)。
宋金民刘树根李智武李智武张本健邓宾江青春金鑫孙玮汪华陈骁陈骁田小彬田小彬张玺华叶玥豪杨迪罗平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成藏模式
古城低凸起构造演化及有利勘探方向被引量:29
2014年
古城低凸起是大庆油田塔东区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主力地区.利用最新的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古城地区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古城低凸起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为北西倾伏的碳酸盐岩大型宽缓鼻状构造,被北东向断裂切割成堑垒相间的断块构造格局.寒武纪—早奥陶世古城地区为继承性伸展环境下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在中奥陶世发生构造反转沉积格局产生明显差异;至晚奥陶世台盆格局消亡古城地区结束了碳酸盐岩沉积,沉积环境由台地相转变为盆地相沉积,晚奥陶世末受车尔臣断裂与塔中断裂带双重构造作用影响遭受隆升剥蚀;志留纪—泥盆纪受南北双向强烈挤压整体抬升遭受最大一期剥蚀,经印支运动后最终定型,后期构造作用对古城地区影响微弱.研究表明: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断裂对储层起到建设性改造且沟通下部烃源岩,构造作用控制油气藏的分布,油气勘探应避开南部碳酸盐岩强烈变形区,立足北部保存条件好、储层发育区。
厉玉乐王显东孙效东田小彬金镇龙闫博
关键词:下古生界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中部合川—潼南地区茅二下亚段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储机制被引量:5
2024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部合川—潼南地区中二叠统茅二下亚段白云岩储层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储层强非均质性制约了有利区带的预测。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物性实验及地球化学分析,系统剖析茅二下亚段白云岩储层的基本特征,讨论白云岩的成因和储层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茅二下亚段储集岩以针孔状白云岩与孔洞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为晶间(溶)孔、溶洞和裂缝;储层类型为以裂缝-孔洞型为主,裂缝-孔隙型为辅;以片状喉道为主,孔喉配置关系中等,裂缝为主要的渗流通道;针孔状白云岩平均孔隙度为2.50%,平均渗透率为0.806×10^(-3)μm^(2),孔洞状白云岩平均孔隙度为4.32%,平均渗透率为1.047×10^(-3)μm^(2)。(2)高能滩相是白云岩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多期岩溶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增强了岩石抗压实能力,有助于储层孔隙的保持;茅口组沉积末期热液白云石化以胶结充填先期孔隙为主,降低了白云岩的储集性能。
印长海师江波师江波王显东田小彬王显东韦裕琳田小彬谭万仓鞠林波李明隆杨文杰
关键词:白云岩储层特征茅口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潼南—合川区块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勘探区带预测被引量:16
2022年
近年来,除川西地区和川南地区外,川中地区潼南—合川区块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多口钻井也钻遇白云岩储层并获得高产,展现了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巨大的勘探潜力。但是前期针对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研究认识较少,白云岩储层的成因与分布也存在较大争议。为弄清潼南—合川区块地层分布、沉积与储层特征,特别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充分利用最新的油气勘探成果和丰富的基础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潼南—合川区块栖霞组—茅口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在层序的高位体系域。(2)栖霞组—茅口组均具有发育台内滩的沉积背景,大量发育台内生屑滩,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台内中高能滩相带内。(3)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单层厚度薄,垂向叠置发育;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单层厚度较大,横向较连续;栖霞组—茅口组储集空间均以原生孔和准同生期溶蚀孔为主,台内中高能滩、受层序控制的岩溶作用和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控制了白云岩储层的发育。(4)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环洼分布,有利勘探区带分布在潼南—合川区块中西部;茅口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微古地貌高地的边缘斜坡部位,合深4井东北侧地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朱茂黄世伟宋叙王显东师江波田小彬姚倩颖王慧
关键词:四川盆地储层成因栖霞组白云石化作用
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断裂发育特征与形成演化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合周缘大地构造环境,对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断裂发育特征、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古城低凸起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发育正断层、逆断层、张扭性断层及压扭性断层4种类型断层,平面上呈NE向、NNE向、NW向展布,剖面上可见堑垒相间、正花状、负花状及逆冲叠瓦状4种构造样式;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寒武纪-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泥盆纪3期断裂,堑垒边界断裂长期继承性发育,断裂的形成与演化受周缘洋盆开启与闭合的控制。
田小彬
关键词:下古生界碳酸盐岩
一种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评价图版及其生成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评价图版及其生成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测量储层岩心渗透率参数,并根据渗透率大小划分连通性等级;(2)测量获取储层声波时差和参数,获取电成像测井彩色图像;(3)利用声波时...
李昌李强田小彬赵杰董景海王显东王年梅邵红君赵亮
海拉尔盆地反转期的界定
以往的研究认为,海拉尔盆地经历了铜钵庙组沉积末期、南屯组沉积末期、伊敏组沉积末期及第三系沉积时期的多期反转。本文综合大量地震、钻井和地表地质资料,通过对海拉尔盆地地震剖面的解释和构造演化史剖面的分析,认为铜钵庙组沉积末期...
陈均亮吴海波田小彬陈沫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
米市盆地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2021年
利用西昌米市盆地地质资料,结合地腹地球物理、钻探资料等,针对盆地内深层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沉积地层的铺设使断层的形成间距更小;基底滑脱层的设置使构造形成加快而且向盆地内递变,变形的距离也更远,而模拟的刚性基底变形范围有限;受滑脱层影响,断层多以断滑性质为主。西昌米市盆地深部构造变形特征受软的碎屑岩基底和同沉积地层的双重控制而形成,对解释稳定块体局部变形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徐宏远孙玮郭虹兵邵红君田小彬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
塔东地区震旦系白云岩成因及储层发育模式被引量:8
2019年
塔东地区震旦系顶部发育一套稳定分布的白云岩,厚度在24~799 m。目前,对于这套白云岩的储层特征、成因机制和控制因素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制约了塔东地区震旦系的勘探突破。文中利用钻井、岩心、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等数据,分析了震旦系白云岩的储层特征、成因机制及有利储层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东地区震旦系白云岩为一套碳酸盐台地相-缓坡相沉积产物,依据岩石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可以划分为结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微生物白云岩三大类岩石类型;白云岩成因主要为准同生期海水成岩模式和埋藏成岩模式,2种成因白云岩在纵向上可区分;震旦系白云岩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带、热液及构造作用3个因素控制,3种控制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白云岩化的机制。
马新海王年梅田小彬
关键词:白云岩储层热液震旦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