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玲 作品数:8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B族链球菌鉴别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多种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的测序方法如16S核糖体RNA(16S rRNA)测序、宏基因组测序(mNGS)、全基因组测序(WGS)、RNA测序(RNA-seq)和转座子测序(Tn-seq)逐步被应用于病原学研究。B族链球菌(GBS)是导致围生期母婴感染的首位病原菌,其流行病学分型及相关毒力基因不仅与其致病和防控密切相关,而且具备应用于筛查和诊断的潜力。该文着重综述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GBS的鉴别分型的相关研究进展。 易乐晖 王飞玲 吴丽娟(审校)关键词:B族链球菌 高通量测序 毒力基因 社区获得性MRSA所致哺乳期乳腺脓肿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MRSA所致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153份乳腺脓肿脓汁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系统进行细菌菌株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MRSA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苯唑青霉素、头孢西丁、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4.3%、91.4%和80%,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为100%。35例患者平均年龄26.8岁,一般出现在产后更早时期(P=0.0000),脓肿直径更大(P=0.0083)。结论:社区获得性MRSA是哺乳期乳腺脓肿感染的主要细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以药敏结果为指导,避免乱用和滥用抗生素。 李少英 邹建话 吴华聪 吴丽娟 刘小月 王飞玲 陈静关键词:MRSA 乳腺脓肿 细菌耐药性 深圳地区人群B群链球菌血清学分布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2018年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B群链球菌(GBS)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方法来自深圳4家医院515例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分离株(其中108例侵袭性,112例非侵袭性和295例定植株)。所有GBS分离株采用常规血清方法和分子方法进行血清型分型;PCR方法检测GBS分离株的scpB,lmb,hylB,cylE,bac,bca和rib毒力基因;纸片扩散法检测GBS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度;青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用E实验检测。结果分子分型(8个血清型Ⅰa,Ⅰb,Ⅱ~Ⅵ,Ⅸ)与血清分型相符。结合分子分型与血清学分型,血清型Ⅲ是最常见的荚膜型(56.5%),然后依次为Ⅰb(17.5%),Ⅰa(12.6%),V(7.4%),Ⅱ(2.7%),Ⅵ(1.4%),Ⅳ(1.0%)和Ⅸ(1.0%)。在不同的人群中Ⅲ型为主要血清型。除Ⅲ型外,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感染人群中,血清型Ⅰa也较为常见(11.1%和29.5%),Ⅰb在定植人群中较为常见(19.3%)。PCR检测毒力基因表明在几乎所有分离株中含cylE,lmb,scpB和hylB基因,在515例分离株中发现rib,bca和bac基因分别为29.1%,14.6%和9.7%。此外,一些毒力基因显著与特定的血清型相关,如rib与血清型Ⅲ,Ⅰa和Ⅰb主要相关;bca和bac与血清型Ⅲ和Ⅰb主要相关。药敏结果显示,GBS对β-内酰胺酶100%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为67.0%,61.9%和86.0%。结论 GBS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设计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江凡 王飞玲 路瑞静 周喜友 邹建话关键词:B群链球菌 分子分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我院儿科下呼吸道分离菌的变化趋势分析 王飞玲 吴丽娟 董瑞 刘小月 黄卫东 邹建话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检测不同血清型B群链球菌的方法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建立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不同血清型B群链球菌(GBS)鉴定的分子方法,为后续研究多重荧光探针技术检测不同血清型GBS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不同血清型荚膜多糖(CPS)序列的差异设计引物和探针,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CPS序列,建立不同血清型的GBS分型方法,从灵敏度、特异度及临床分离株检测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评价,并与胶乳凝集试验结果比较。结果同一血清型GBS的DNA的对数浓度与循环阈值(Ct)呈良好的线性相关,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均为1pg/μL,一种探针只能检测对应血清型的GBS。10株标准菌株的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结果与胶乳凝集试验结果一致。结论 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是一种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测GBS血清型的方法,对临床分离株的分型优于乳胶凝集试验。 江凡 王飞玲 刘小月 路瑞静 周喜友 邹建话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B群链球菌 我院新生儿血流感染前4名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分析 董瑞 吴丽娟 王飞玲 刘小月 马丽亚 邹建话连续五年1605株小于5岁儿童来源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小于5岁儿童肺炎链球菌抗生素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E-test法检测SP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的MIC,K-B法检测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CLSI 2008年标准判断抗生素敏感性,用Whonet软件统计分析2009~2013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自5岁以下儿童肺炎链球菌(SP)相关性疾病(PD)来源的SP抗生素耐药性。结果近五年共分离1605株SP,多重耐药菌比例高达86.8%,最常见的耐药模式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对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和98.8%;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的MIC50/90分别为1/2和0.75/2,连续五年MIC50稳定波动,MIC90略有上升趋势;按非脑膜炎标准未检测出耐青霉素SP(PRSP),按脑膜炎标准和口服标准对青霉素耐药性显著增加分别为88.6%、39.2%;按脑膜炎标准和非脑膜炎标准,SP对头胞曲松的耐药性分别为25.6%和5.5%。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小于5岁儿童SP多重耐药比例高,应避免使用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治疗PD,非脑膜炎感染SP应尽量选用青霉素,避免选择压力,保护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脑膜炎感染SP则需参考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吴丽娟 邹建话 刘小月 王飞玲关键词:肺炎链球菌 儿童 耐药性 青霉素 MIC 儿童重症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感染状况、耐药性及血清型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感染状况、血清学分型及耐药现状,为预防和控制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PICU收治的重症肺炎链球菌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采用多重PCR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体系进行检测。结果:共分离出肺炎链球菌86株(28.86%),位居首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多数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敏感,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未发现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血清学分型检测以19F(29.07%)、23F(15.12%)、6型(15.12%)和19A(11.63%)为主。结论:肺炎链球菌仍是本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耐药问题日益显著,应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提高儿童重症肺炎的救治成功率。 孔程祥 王飞玲 李莉 金萍 吴丽娟 谢红波关键词:儿童 重症肺炎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血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