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贺

作品数:20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湿地
  • 2篇植被
  • 2篇三江平原
  • 2篇塑料
  • 2篇土样
  • 2篇品系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特征
  • 2篇人工林
  • 2篇文献计量分析
  • 2篇污染
  • 2篇积雪
  • 2篇降雨
  • 2篇SCIENC...
  • 2篇WEB
  • 1篇氮去除
  • 1篇地震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构造

机构

  • 20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黑龙江省林业...
  • 1篇佳木斯市环境...

作者

  • 20篇王贺
  • 7篇伍一宁
  • 5篇邹红菲
  • 2篇陈磊
  • 2篇满秀玲
  • 2篇柴汝杉
  • 2篇张建伟
  • 2篇蔡体久
  • 2篇刘晓丽
  • 2篇吴名杰
  • 1篇钟海秀
  • 1篇王继丰
  • 1篇杨凯
  • 1篇赵玉红
  • 1篇沈海龙
  • 1篇琚存勇
  • 1篇关俊祺
  • 1篇王珊珊
  • 1篇高大文
  • 1篇张泽

传媒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黑龙江环境通...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森林工程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2)摩尔分数升高对三江平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2022年
为了解CO_(2)摩尔分数升高条件下,三江平原不同季节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结构、多样性特征以及环境因子的驱动因素,以样地野外布置以及开顶式气室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CO_(2)摩尔分数分别为370、550、700μmol·mol^(-1)),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对不同季节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处理条件下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冗余分析探讨不同处理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季节动态影响以及环境因子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各处理不同季节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85类9848头,隶属于2门6纲16目(亚目)83科。以圆跳科(Sminthuridae)和摇蚊科幼虫(Chironomidae larvae)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21.38%。不同季节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均随CO_(2)摩尔分数升高而增加,并随CO_(2)摩尔分数升高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中大部分呈升高趋势。同时,CO_(2)摩尔分数、土壤有机质以及全磷质量分数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影响较大。因此,CO_(2)摩尔分数升高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动态。
伍一宁王贺李金博王继丰钟海秀邹红菲
关键词:土壤动物三江平原群落特征
膜翅目昆虫的人工巢穴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保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膜翅目昆虫的人工巢穴,包括主体机构、固定机构和辅助机构。该膜翅目昆虫的人工巢穴,通过对于主体机构的安装,实现了人工巢穴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摄像头记录巢穴使用情况,存储器可以记录拍摄...
任植平王和禹廖蓥飞孟繁池耿畅壑王贺
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降解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20年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导致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趋严重。土壤中PAHs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降解是去除土壤中PAHs的最主要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PAHs降解研究近况,选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0—2017年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的发文量居第一,美国的发文量其次;中国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发文量居全球研究机构的前两位;该领域的重要期刊为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Biodegradation、Journal of Hazarodous Materials和Chemosphere等;同时,分析了15年间的关键词并指出PAHs降解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中国从事的相关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描述了世界范围内土壤环境中PAHs降解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中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吴名杰王贺伍一宁王伟华邹红菲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多环芳烃WEBSCIENCE
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中多氯联苯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18年
多氯联苯经由地表径流、大气尘降以及含多氯联苯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环境,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了深入了解土壤环境中多氯联苯在世界范围的研究状况,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1950-2017年土壤环境中多氯联苯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全球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来自美国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最高,来自中国的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二,但引用频次明显较低;Chemosphere、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是该领域的重要期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壤环境中多氯联苯的降解和修复、各种介质中多氯联苯的污染以及多氯联苯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
吴名杰伍一宁李春峰王贺邹红菲
关键词:多氯联苯土壤WEBSCIENCE文献计量分析
松花江哈尔滨段及阿什河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赋存特征
2025年
微塑料是一种新型污染物,国内外有众多微塑料在环境中赋存状况的研究。松花江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流域内微塑料赋存特征研究仍然较少。研究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段与阿什河环境介质中微塑料丰度相对高于国内其他研究地;白色透明纤维为微塑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探究理化性质和微塑料赋存特征的相关关系中,并未发现相关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松花江流域内微塑料赋存特征等提供了信息,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微塑料污染治理,实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霍婷李欣蔚吴晓龙邹闿怿胡馨羽伍晓莹王贺
关键词:表层水沉积物
一种湿地土壤取样器
一种湿地土壤取样器,它涉及一种土壤取样器。本实用新型目的解决现有采集湿地稀泥土壤不完整,土壤分层不准确的问题。一种湿地土壤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取样器主体、外壳体、延长杆、活塞推杆、活塞、出土提升装置和栓塞;所述活塞设置...
王贺伍一宁
文献传递
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10个品系红松籽油挥发性物质分析比较被引量:9
2021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10个品系(种)红松籽油挥发性物质进行区别和比较。10个样品中GC-MS共鉴定163种挥发性物质,包含烃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酸类等类型的挥发性物质,且以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为主,主要贡献风味的物质为醛类、醇类和酯类。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10个红松籽油品系进行区分,可以将样品分为3组,各组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采用PCA和线性判别分析处理E-nose数据,PC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97.17%、88.82%,说明传感器识别度高、样品间区分度好。2种技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信号传感器与不同挥发性物质存在相关性。本研究评价10个品系松籽油的挥发性物质,探讨HS-SPME-GC-MS与E-nose相结合用于区别和比较10个品系松仁油挥发性成分的可行性。
王贺赵玉红杨凯
关键词:电子鼻挥发性风味成分线性判别分析
10个品系红松仁油成分、性质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红松仁油是具有抗氧化、降血脂、调节脂类代谢、减肥等功能的高级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甾醇等营养物质。红松籽优良品系选育可以提供更高产量的松仁油资源,但目前对红松仁油的研究还主要是对单一品种(品系)的成分、性质和...
王贺
关键词:抗氧化性贮藏稳定性指纹图谱
文献传递
降雨作用下的颗粒土变化迁移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雨作用下的颗粒土变化迁移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土样容器,内部由下至上铺设有若干层土层,土样容器底端封闭或不封闭;容器支承装置,设置在土样容器下方且支撑土样容器倾斜;物质分析组件,具有若干进水端,若干进...
刘萌心 宋丹青 汪小雨刘晓丽张泽 刘晨鹏王贺张建伟 仉文岗 聂闻
小兴安岭不同类型人工林林内积雪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为研究小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林类型林内积雪特征,分别从雪厚度、雪水当量和雪密度指标对3种人工林林内降雪和积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受降雪输入率的影响,降雪量越大,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越大,且不同林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最高,分别达到36.1cm和56.1mm;红松人工林次之,为31.3cm和45.8mm;红皮云杉人工林最小,仅为26.1cm和38.6mm。森林对积雪有明显的保存效应,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的保存效率由大到小顺序为原始阔叶红松林(对照)>红松人工林>红皮云杉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原始阔叶红松林对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的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51%和90.5%;各人工林对积雪厚度和雪水当量的保存率平均值分别为47.2%和84.6%;林外空地的保存率分别仅为38.2%和69.3%。林内积雪的密度小于林外,不同人工林内积雪密度在0.14~0.16g/cm3之间。
王贺蔡体久满秀玲琚存勇柴汝杉
关键词:人工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