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萱 作品数:63 被引量:413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社会学 文化科学 更多>>
克罗恩病术后复发合并十二指肠-回结肠瘘 2019年 一例表现为腹痛、肠梗阻的男性CD患者术后未及时规范化治疗,出现腹泻、消化道大出血、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经消化内科、外科、肠内肠外营养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协作诊治,病情最终得以控制并长期缓解。 陈洋 马志强 于健春 李海龙 王萱 孟云霄 周炜洵 李玥 杨红 吴东 钱家鸣关键词:结肠瘘 十二指肠 术后复发 克罗恩病 消化道大出血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胰腺肿瘤术前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各常见参数对胰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多层螺旋胰腺灌注检查的患者47例,其中15例为无胰腺疾病的正常患者,16例病理诊断为胰腺癌,16例病理或临床诊断为胰岛细胞瘤。分别采用最大斜率法及去卷积法测量得到正常胰腺、胰腺癌和胰岛细胞瘤的灌注参数值血流量、血容量、达峰时间、渗透性及平均通过时间。比较胰腺癌组与正常胰腺组及胰岛细胞瘤组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大斜率法示胰腺癌组的BF、BV均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TTP大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PM在胰腺癌组和正常胰腺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组的BF、BV明显小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非常显著;胰腺癌组的TTP大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在胰腺癌组和胰岛细胞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去卷积法:胰腺癌组的BF、BV均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TTP大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MTT在两组样本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组的BF、BV明显小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非常显著;胰腺癌组的MTT、TTP大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CT灌注算法的部分参数均能够帮助对胰腺癌与正常胰腺、胰岛细胞瘤进行鉴别诊断。 薛华丹 刘炜 孙昊 王萱 陈钰 苏佰燕 盛敏 金征宇关键词:胰腺癌 多层螺旋CT灌注 肝癌相关影像学技术进展简述 2016年 近年来,诸多影像学成像技术应用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随访,从定性的观察到定量的评价,从解剖成像到功能成像,提供给临床更加丰富、立体、全方位的信息。本文现就临床常用的肝癌相关影像学新进展及应用进行简述。 金征宇 徐佳 王萱关键词:肝癌 治疗随访 超声对比剂 灌注参数 FNH 影像学 探索运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行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 目的:探索运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行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能量扫描方案(DE组)及传统单能量扫描方案(SE组)的头颈部CT血管造影病例各30例.所有病例采用双源CT扫描仪进行.对比剂注射方案... 薛华丹 王萱 孙昊 王沄 陈钰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肾上腺静脉成像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静脉成像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的图像质量,并对肾上腺静脉解剖及变异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双侧肾上腺形态大致正常的患者腹部增强CT图像,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或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评价图像质量,并分别描述肾上腺静脉解剖位置、变异及与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关系。结果以MIP或MPR技术评价图像质量,左肾上腺静脉97例(97%)为1级,1例(1%)为2级,2例(2%)为3级;右肾上腺静脉52例(52%)为1级,19例(19%)为2级,29(29%)例为3级。左肾上腺静脉均为1支;91%与膈下静脉汇合后汇入左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平均直径(3·6±0·6)mm(2·4~4·5mm);左肾上腺静脉与左肾静脉形成交角,平均为(121·9±16·0)°(150~58°)。2例发现右侧双支肾上腺静脉;67例(94%)右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4例(6%)汇入右副肝静脉;右肾上腺静脉平均直径(3·2±0·5)mm(1·9~4·0mm);右肾上腺静脉与下腔静脉形成交角,平均为(75·3±16·6)°(90~35°)。结论多排螺旋CT双侧肾上腺静脉成像结合MIP和MPR技术可清晰显示大部分肾上腺静脉,尤其是左肾上腺静脉。 刘炜 薛华丹 孙昊 王萱 陈钰 苏佰燕 张晓娜 金征宇关键词:肾上腺 静脉 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结合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肝脏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true steady-state free-precession,true SSFP)结合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time spatial labeling inversion pulse,T-SLIP)技术在肝动脉、门脉及静脉系统选择性成像中的应用,以提高对肝脏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造影(non-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NCE-MRA)的认识。方法简述本院无对比剂磁共振肝脏血管造影扫描方案,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4例临床病例。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扫描,肝动脉均未发现变异,门脉系统受侵犯2例,门脉系统增宽1例;肝静脉受累1例,伴副肝静脉开放。结论 trueSSFP序列结合T-SLIP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选择性肝脏无对比剂MR血管造影,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萱 薛华丹 金征宇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 肝脏血管 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RA)为金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且均行双能量头颈部CTA、DSA及3DRA的患者。根据载瘤血管位置将颅内动脉分为16个区域,逐一观察动脉瘤存在情况,测量动脉瘤各种径线长度,比较其与DSA/3DRA的一致性。根据动脉瘤最大径分为4组:无,〈3mm,3~5mm,≥5mm;分别评价DEBR CTA对动脉瘤大小的评价效果。结果 8例患者DEBR CTA共发现9个动脉瘤,全部经过DSA证实。DSA/3DRA及DEBR CTA测量的最大径线分别为(5·2±5·1)和(5·7±5·6)mm,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2例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的2条远端供血动脉未被DEBR CTA显示。DEBR CTA评价≥5mm动脉瘤最大径的准确性达100%;1例DEBR CTA评价为〈3mm的动脉瘤,DSA/3DRA评价为3~5mm。结论 DEBR CTA能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与DSA/3DR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EBR CTA可能会漏诊接近颅底动脉瘤的远端细小供血动脉并且低估接近颅底的小动脉瘤的大小。 陈钰 薛华丹 张晓波 刘炜 孙昊 王萱 苏佰燕 何泳蓝 王客非 金征宇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80kVp管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调节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扫描图像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80 k Vp与120 k Vp管电压下双下肢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价低管电压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分别使用80 k Vp或120 k Vp管电压进行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扫描,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轴位、三维重建图像,并进行Shapiro-Wilk Normal分布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测量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干的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并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80 k Vp管电压组的血管CT值在538 HU至605 HU,高于120 k Vp管电压组。两组之间的CNR和定性评价没有差异。80 k Vp管电压组的DLP为(203±22)m Gy·cm,120 k Vp管电压组为(780±85)m Gy·cm,有效剂量下降了74%。结论低管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进行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扫描时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张大明 薛华丹 王萱 金征宇 孙昊 陈钰 谢彦婷关键词:腹主动脉 双下肢动脉 CT血管成像 管电压 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计算机断层摄影特征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IPMN影像与病理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交界性胰腺IPMN或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ntraducted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患者的术前CT影像(腹平扫+增强+三维重建),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非良性胰腺IPMN患者中4例为交界性IPMN,2例为非浸润性IPMC,6例为浸润性IPMC。IPMN患者临床表现腹痛无特异性,而体重减轻、黄疸和糖尿病主要见于浸润性IPMC。恶性IPMN的CT分型多为主胰管型(3例)或混合型(4例),分支胰管型较少(1例)。IPMN患者常见CT表现包括胰腺内囊性病变形成、胰管扩张、胰腺钙化、实质萎缩等,其中囊内密度增高和壁结节等在交界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中均存在,胰管扩张程度与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壁结节直径与病变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恶性病变囊内容物的CT值一般高于交界性病变,且多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浸润性IPMC患者中50%有周围组织受累,其CT表现和病理结果完全吻合。CT显示胆总管明显增宽的病变仅见于浸润性IPMC患者。结论多排螺旋CT对非良性胰腺IPMN的术前诊断价值较高,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对于IPMN病变恶性程度预测及周围组织受累判断的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 朱亮 常晓燕 孙昊 王萱 陈钰 何泳蓝 薛华丹 金征宇双能CT血管成像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诊断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将双能CT血管成像(CTA)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进行比较,评价双能CTA去除颈内动脉骨骼、钙化斑块的能力。方法对32例怀疑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双源双能CTA及TOFMRA扫描。在CTA检查前或后1d~1月内行MRA检查。依据Fischer(1938)分段法将颈内动脉颅内段分为5段。采用4分评分系统评价双能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3的血管为可以进行诊断的血管。血管节段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和完全闭塞(100%)。比较双能CTA与TOFMRA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一致性。结果99%动脉节段的评分≥3分。双能CTA与MRA诊断狭窄程度分级一致的血管占98%。对于轻度狭窄与闭塞的血管,双能CTA与MRA诊断的一致性达100%。对中、重度狭窄的血管节段,双能CTA显示7段血管的狭窄程度大于MRA,Wilcoxon检验显示两者诊断的差异具有显著性(Z=-3.071,P=0.002)。结论双源双能CTA扫描能去除骨骼与钙化对图像的影响,是评估颈内动脉颅内狭窄的有效方法。在诊断血管重度狭窄时,相对于MRA存在过评估。 陈钰 薛华丹 金征宇 刘炜 孙昊 王萱 赵文敏 王沄 牟文斌关键词:颈内动脉 双能CT 磁共振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