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若洁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角膜
  • 7篇角膜前表面
  • 6篇Q值
  • 5篇近视
  • 4篇膜表面
  • 4篇角膜表面
  • 4篇角膜地形图
  • 3篇个体化
  • 3篇非球面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近视眼
  • 2篇高度近视
  • 2篇高度近视眼
  • 1篇低体重
  • 1篇低体重早产儿
  • 1篇地形图变化
  • 1篇调查问卷
  • 1篇形态分析
  • 1篇眼底

机构

  • 12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南京财经大学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5篇王若洁
  • 10篇施明光
  • 7篇郑穗联
  • 4篇王波
  • 4篇陈如利
  • 3篇蔡剑秋
  • 2篇陈如
  • 1篇陈吉孟
  • 1篇张亚辉
  • 1篇应靖璐
  • 1篇陈惠
  • 1篇王波
  • 1篇苏小夏
  • 1篇谢微微
  • 1篇王爱君
  • 1篇林成敏
  • 1篇邱梭
  • 1篇应雅丽
  • 1篇张加裕
  • 1篇徐栩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眼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形态个体化Q值的小群体分析
施明光林成敏应靖璐王若洁王爱君陈如利
个体化人眼角膜前表面三维数字模型的自动建模及成像研究
施明光郑穗联王波黄学平应靖璐陈媛媛王爱君王若洁陈如利林成敏
课题来源与背景;个体化人眼角膜前表面三维数字模型的自动建模及成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30872816。用于临床检查的角膜地形图基本上都采用Bennett公式测算Q值。Bennett当时提出使用弧矢曲率半径r...
关键词:
正切曲率半径推算Q值的青年近视角膜前表面形态分析
目的:   运用正切角膜地形图的正切曲率半径推算角膜前表面子午线截痕的Q值,探讨方法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临床上Q值的测量和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通过分析青年近视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子午线和区间Q值,探讨其非球面特性,为今...
王若洁
关键词:Q值角膜前表面
文献传递
角膜表面非球面形态数字表达研究的沿革
2013年
角膜表面的非球面形态特性一直是眼科临床上一个受关注的课题。笔者阐述和讨论了用角膜地形图仪高度图数据建立角膜表面的模型技术,以及用角膜曲率半径值包括角膜地形图轴向图与正切图数据来计算角膜表面的Q值技术。提出应用角膜地形图正切图数据进行偏微分和拟合处理,计算半子午线截痕的Q值,以及采用坐标旋转技术计算出所有半子午线Q值的技术,解决了Q值计算的精确性和定位性问题。所有应用该技术的报道都表明样本研究的结果具有理想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施明光王若洁
关键词:角膜非球面Q值
青光眼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青光眼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方法横断面研究。应用中文版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调查问卷-25对54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4~6个月(下文简称为"术后")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量表调查,选择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青光眼患者术后QOL总分(59.12±20.12)比对照组总分(87.55±5.96)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1,P=0.000);除色觉外,其他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眼部疼痛"、"社会功能"、"色觉"领域得分较高,均>70分。分组分析显示:不同性别(t=0.750,P=0.456)、不同青光眼类型(t=0.750,P=0.457)、不同青光眼持续时间(t=1.594,P=0.117)QOL得分差异无统计意义;术后停止药物治疗组QOL得分(67.49±19.30)高于术后继续药物治疗组(52.89±1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04);按就诊时病情严重程度分3级分析显示不同组间QO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4,P=0.000);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对青光眼患者术后QOL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者F=1.427,P=0.250;后者F=1.605,P=0.211)。结论青光眼手术患者生活质量较正常人明显偏低,其中就诊时病情程度轻、术后无需药物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张亚辉王若洁张加裕蔡剑秋
关键词:青光眼生活质量
瞬目后不同注视时间的角膜地形图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分析比较非干眼与干眼瞬目后不同注视时间的角膜地形图变化,以探讨最后一次瞬目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摄影的最佳时间.方法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非于眼(30只眼)和干眼(30只眼),其中非干眼在最后一次完整瞬目后的5s、15s、30s时进行摄影,干眼在正常瞬目情况下,其中一次完整瞬目后的5s进行摄影,分别记录角膜不规则指数(CIM)、形态系数(SF).结果 非干眼瞬目后5s、15s、30s的CIM值明显增大(P<O.05),而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眼患者瞬目后5s的CIM、SF值分别1.15±0.55、0.28±0.14.与非干眼相比,平均CIM值明显大于非干眼瞬目后5s的CIM值(P<0.01),且大于非干眼瞬目后15s的平均CIM值,小于瞬目后30s的平均CIM值.SF平均值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角膜地形图测量准确性与测量时注视时间密切相关,建议在最后一次瞬目后5s内进行摄影.(2)角膜表面规则性与泪膜的均匀涂布有关.
王若洁郑穗联苏小夏邱梭施明光
关键词:瞬目角膜地形图角膜表面干眼
瞬目征儿童的角膜前表面相关变化及人工泪液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瞬目征儿童的角膜前表面相关变化及人工泪液对瞬目征儿童角膜前表面的影响。方法应用ZEISS公司的Humphrey ALTAS Corneal Topography System角膜地形图仪检测排除眼部诱因特有异常瞬目的抽动症儿童35例(70只眼)的形状系数(shape factor,SF)、角膜不规则值(corneal irregular measure,CIM)和Simk两个正交子午线曲率值;随访至瞬目征好转(17例34只眼人工泪液点眼,18例36只眼未行人工泪液点眼),记录SF、CIM、Simk两个正交子午线曲率值及治疗天数,全部数据作t检验。结果瞬目征儿童的形状系数(SF)、角膜不规则值(CIM)和Simk两个正交子午线曲率值分别为0.413±0.204,1.409±0.995及Kh=43.542±1.254,Kv=42.581±1.045。瞬目征儿童的CIM值较正常人(0.03~0.68)明显升高。瞬目征好转患者CIM、SF、Kh、Kv均明显减小(P〈0.05,差异有显著性)。瞬目征好转用人工泪液患者CIM值较未用药患者减小(P〈0.05,差异有显著性),SF、Kh、Kv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与未用药患者病程有显著差异,其中用药患者病程明显缩短(P〈0.05)。结论瞬目征儿童的角膜存在一定的不规则性;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进行判断,特别是CIM数值;人工泪液治疗可以改善异常瞬目体征和缩短异常瞬目体征好转的疗程。
郑穗联王若洁陈如徐栩蔡剑秋
关键词:角膜角膜地形图人工泪液
老视客观检查法的探索和应用
2011年
目的 探索一种可用于临床客观检查、简便可行的老视检查装置,并评价此种装置在老视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制分光同时视验光镜架,对60例45~65岁的老视患者进行老视检查,每位患者皆分别采用经验法、规范验光方法[移近法测调节幅度、试验性近附加=工作距离(用屈光度表示)-1/2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进行精细调整]、分光同时视检影法进行检查,记录每种方法测量所需时间及配镜度数,就3种测量方法所测得的结果与最终处方的符合程度、验配的速度作比较分析.结果 45~54岁患者检查结果:(1)经验法、规范验光方法及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所得的配镜度数无明显差异(P >0.05);规范验光方法与分光检影法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接受.(2)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所消耗的时间介于规范验光方法和经验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65岁患者检查结果:(1)经验法、规范验光方法及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所得的配镜度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光检影法一致性较其余两者好,临床上可接受.(2)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所消耗的时间介于规范验光方法和经验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是一种可靠而又简便可行的老视患者ADD客观检查装置;对于45~65岁年龄段患者,相对于经验法和规范验光方法,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更具优越性.
郑穗联陈惠应雅丽王若洁施明光
关键词:老视检影
眼底检查对极低体重早产儿系统反应影响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对极低体重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过程中使用散瞳剂、置入开睑器、使用巩膜压迫器对早产儿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脉博、呼吸、体温的影响。方法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对其中30例<1500g的早产儿记录第一次筛查时的散瞳前5min、最后一次散瞳后15min、开睑器置入后1min、使用巩膜压迫器后1min及检查完毕后5min及15min的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检查当日戴呼吸机,服用舒喘灵及使用强心剂的患儿均排除之外。结果所有早产儿脉博在散瞳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与开睑器置入、使用巩膜压迫器及检查完毕后5min、15min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体温均未有明显变化。结论散瞳对早产儿无任何明显的不良影响;眼底检查时置入开睑器、使用巩膜压迫器未对早产儿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有一过性的刺激反应。
郑穗联苏卫东谢微微胡晓洁王若洁陈吉孟
关键词:眼底检查散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青年近视患者角膜前表面Q值规律及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运用正切曲率半径结合曲线拟合计算,推算角膜半子午线Q值并进行区间整合,对青年近视角膜前表面Q值规律及特性进行分析。方法横断面研究。16~30岁近视受检者90例(90眼)行OrhscanII角膜地形图检查,均取右眼,受检者平均等效球镜度为(-5.45±2.75)D。采集并导出角膜前表面间隔0.1mm的360条半子午线正切曲率值Ft。将所需计算半子午线截痕上的所有Ft值代人正切曲率半径公式.应用线性回归方法结合MatlabR2009b(矩阵实验室MatrixLaboratory)系统拟合计算并通过计算机编程的模型处理系统计算得到各半子午线Q值.并进行区间整合、分析。结果90眼水平方向鼻侧和颞侧2个区间平均Q值分别为-0.32±0.11、-0.3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9,P〈0.05)。72眼经过Matlab系统进行拟合计算得到的曲线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拟合前后水平鼻侧、颞侧区间平均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侧t=1.299,P〉0.05;颞侧t=0.848,P〉0.05)。拟合后垂直上方、下方区间Q值平均值为-0.26±0.12、-0.21±0.23。结论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结合拟合计算可以由角膜地形图正切曲率半径推算角膜前表面Q值和区间Q值。近视青年角膜前表面形态趋向于长椭圆,垂直方向较水平方向更趋向于圆形。
王若洁王波施明光
关键词:角膜Q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